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自西汉从印度经西域传入我国后,迅速传入巴蜀。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丰都槽房湾9号汉墓出土的青铜摇钱树叶上,发现了穿袈裟的佛像。在同出的摇钱树树座上刻有“延光四年五月十日作”的字样。(延光四年即125年,属东汉中期。)

——摘编自《重庆历史》

材料二



丰都槽房湾9号汉墓出土的铜佛像(局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
A两则材料可互证,说明东汉中期时,佛教已传入巴郡。(     )
B材料一、二都属于实物史料。(     )

材料三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末业)文巧(指奢侈性的玩好物品的制作)。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

——《管子·治国》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国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作用。

材料四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从文化的角度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024-0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重庆市渝北区初中指标到校招生文化测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之变】

材料一   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1)依据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2)材料二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结合材料,分析这项水利工程是如何造福人类、功垂千古的。

【政治之变】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立有军功的人,不论其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提到此事件的相关措施(至少写两条措施)。

【制度之变】

材料四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部分)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二十七年巡陇西、北地……治驰道
二十八年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三十二年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在地方创立了什么制度?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经济和军事措施。

【以史为镜】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面对重大变局,国家如何做方能脱颖而出?
2023-11-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社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一陕西榆林的石峁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面积逾400万平方米,以石砌的内城和外城拱卫着一块有护墙的台地,这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已具备了早期“宫城”的性质。石砌的墙垣不仅是防御设施,还具有神权或王权的象征意义。这里还发现了玉器、壁画等象征身份等级的物品,以及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的生产遗存。遗址中的墓葬分四 类,墓葬规模由大到小,随葬品由多到少,四类墓葬极可能代表了四个不同阶层的人群。

——摘编自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1)写出与石峁古城年代最接近的王朝。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生产发展,出现城市;阶层分化,出现阶级;出现王权和国家。依据材料一,说明石峁古城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理由。

材料二周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国一家”的权力配置结构。天子统领天下,天下之域内有诸国,诸国之内又有家,国与家都采取世袭制。起初这种治理结构有利于保证地方政权的建立和稳固,从而推进了中央统一和地方稳定。秦统一后,新的权力配置促成了新的社会统一和整合,各级政府官员基本都由中央统一任命,从而对国家统一和地方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摘编自刘凤雪《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别写出西周和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说出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要继承秦的制度,另一方面实行一千余年的旧制度具有强大的惯性,尊重这种传统才能取得楚、齐等地贵族民众的支持,因此西汉初期建立诸侯国,推行郡国并行制。这种做法在汉初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占地不过一郡,他们失去直接治民统兵的权力,已经无法与朝廷抗衡了。

——摘编自孟祥才《先秦秦汉史论》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及其带来的问题。指出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2022-12-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周秦之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时期,周秦之间的大变局奠定了中国历代的基本政治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


   
(1)材料一中能获取的直接历史信息是什么?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材料三: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3)根据材料三,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的崛起直接推动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什么局面?
   
(4)指出材料四中图2到图3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2023-10-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天衢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2017年9月17日至11月30日,“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展出。

材料一   展览解说词节选公元前221年,“六王毕,四海一”,秦王嬴政以赫赫雄师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恢弘序幕。

秦朝立百官之职,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以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汉朝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的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对外交流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巨大成就。四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沉淀,使秦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开创与变革时期。


(1)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创与变革时期。
②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③秦朝采取多种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汉朝照搬秦朝创立的各项制度,没有变化。
⑤汉武帝实行了盐铁专卖政策。

材料二   展览中的部分文物




展览入口处的秦始皇兵马俑


秦铜诏铁权


西汉金缕玉衣
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藏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甘肃省博物馆藏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2)请你说明“秦汉文明”展选择将秦始皇兵马俑放在展览入口处的原因。
(3)秦铜诏铁权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证物,请具体指出它是度、量、衡三者中的哪一个?简述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4)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此玉衣的主人是河北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共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700克,体现了西汉时期诸侯王强大的实力。针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6 . 文物会说话,丰富的历史遗存揭示神秘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两颗170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材料二:1952年发现的半坡痕迹中,先后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为主,花纹简练朴素。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用书》


(1)阅读材料一,观察下面示例:
发现:一些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
请仿照以上示例,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完成有关推论。
发现______
推论______
(2)以上材料反映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材料三:以下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
(米)
面积
(平方米)
附属设施
金村V号墓周天子172146车马坑2
固围村M1魏王2125756
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24座陪葬坑
邯郸二号陵赵王270*1600陪葬坑陪葬墓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推断当时社会在政治上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表万余里”……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

——摘编自百科词条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并分析秦朝大规模重修长城所具备的条件。
2022-11-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建立时空观念,树立史证意识,培养历史解释和分析能力,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凝练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李老师以“历史学科素养”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观察地图——认识统一格局】

(1)观察以上疆域图中的信息,概括秦朝与汉朝统治时期的相同点,并分析汉朝疆域扩大的原因。
任务二 【考古发现——见证时代风貌】

(2)俑是古代的陪葬塑像,见证着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请你分别说出上面三幅图片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任务三 【解释史料——了解文明交流】

材料: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彼得·佛兰克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结合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如何将“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的?
(4)说出古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相同点。
2023-01-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集团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

材料一:良诸古城距今5300-4300年,下表为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相应的结论:

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从良诸古城内外城的面积、工程总量和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其规模宏大、分区明确,见证了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器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钱。而其他区域普通墓葬内随葬品较少。


(1)依据材料一:得出结论,将①补充完成。

材料二:中华五千年文明曾长期遭到西方史学界的质疑与否认,他们认为中华文明始于有甲骨文证实的商朝时期,而商朝之前的历史只存在于古籍记载中,并且这些古籍记载充斥大量的神话传说,并不可信。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良诸遗址考古发现的价值。

材料三:

序号考古发现文献记载
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腹内刻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尚书・牧誓》中记载武王伐纣: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器《管子》一书记载:春秋之期,民用铁器耕作。
(3)上述两项考古发现可以分别用于研究当时_方面的情况。(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中选一项填入横线处)依据材料三,说出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关系。
【历史人物的评价】

材料四: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迄今为止,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意见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第二种意见是过大于功;第三种意见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选择一种你认同的观点,并写出理由。说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2023-0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北京的地铁站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以“地铁里的北京城”为题,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

考察笔记一:

地铁燕房线北京地铁阎村站位于房山区西部,地处阎村镇,距镇西南10公里处的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发现了北京人遗址。
相关历史材料

(1)依据考察笔记一中的考古材料完成以下表格。
序号推论
依据北京人生活区域动物化石可以推断北京人生活的区域有动物出没。

考察笔记二:

序号线路站名历史渊源
6号线潞城站西汉初置路县治于此,东汉改名为潞。曾建有土城,始称潞城。
6号线金台路站取自战国时期,燕齐争战,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以延揽天下贤士典故。
燕房线燕山站《古今燕山》载:“周武王封召公爽于北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名焉。”
大兴机场线大兴新城站“大兴”之名历史悠久,秦朝建县,公元前224年,朝廷于蓟城地区”置广阳郡,蓟县属之。
(2)依据考察笔记二完成以下内容:分别写出③和④中的材料代表的政治制度:西周:__________秦朝:__________;并写出②中的材料反映的当时的时代特征。

考察笔记三:地铁车站的命名可以说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续,是地铁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每一座车站的命名都遵从“符合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命名原则,并注重突出北京的地域特色。由此,命名车站很大限度地采用了许多老地名,甚至是几近消失的地名,如“公主坟”“裕褪坡”“白堆子”“泥洼”“大井”“土桥”“九棵树”“稻田”“大瓦窑”等,它们是历史,也是文化,既通俗,又易记,是老北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历史符号。

——摘编自户力平著《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3)依据考察笔记三分析用历史地名命名地铁站的意义。
2023-01-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九年级(1)班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示意图和收集史料的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编制示意图】

图一

图二
(1) 图一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 图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   
【收集史料】

材料一   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3) 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有何历史作用?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东吴青瓷羊尊,1958年江苏省南京北京路出土
(4) 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围绕哪一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材料二、三中的哪一个
2017-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