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在半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2)周文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日益强盛,后灭掉商朝,建立西周。
(3)“楚汉之争”的性质是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4)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的皇帝是汉景帝。
2023-03-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 汉文帝和汉景帝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B.严刑苛法C.盐铁专卖D.北击匈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

—一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

材料二: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摇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3)结合所学知识,用夏商周时期的史实从反面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统治者重视“民心”“民本”的根本目的。
5 . “今天下已定,令各(流亡百姓)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该诏令应出自(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景帝
6 . 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2022-11-24更新 | 1135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7 . 由于古代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些开明务实的政策而出现了一些繁盛的社会局面,下列繁盛的社会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光武中兴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即公历纪元,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刘绑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末B.公元前3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D.虚怀纳谏
2022-06-21更新 | 2257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楚汉争霸B.文景之治C.盐铁专卖D.统一铸币
2022-06-10更新 | 455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市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