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7 道试题
1 .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KI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黄色
C.稀硫酸滴入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D.苯酚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晶体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7日内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2 . 甲醇是最为常见、应用场景最为广泛的基础化学品之一,甲醇与乙烯、丙烯和氨是用于生产所有其他化学品的四种关键基础化学品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   kJ⋅mol
   kJ⋅mol
则反应_______kJ⋅mol
(2)常温常压下利用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粒子用*标注)。

该转化历程有_______个基元反应,决速步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以起始投料比时发生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的平衡转化率为,在恒温℃时随压强p的变化以及在恒压kPa时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对应的恒温℃的曲线是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
②在℃、kPa条件下,反应经过、10 min达到平衡。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保留1位小数),M点时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4)以物质的量为3∶1发生主反应,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副反应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在铜基催化剂()作用下,不同温度对的转化率和的选择性的影响如图所示[的选择性]。

①由图1可知,实验中反应均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
②温度高于260℃时,的平衡转化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③由图2可知,温度相同时的选择性的实验值略高于平衡值,原因是_______(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
3 . 有机物J是治疗脑血栓的药物。J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②R′CHO R′CH=NR″。
③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结构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醛或酮。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2)由H生成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J分子中有_______个手性碳原子。
(3)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4)I+E→J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在Ⅰ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 mol该化合物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molAg。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6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1∶1∶1∶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6)设计由甲苯和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4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键的电子云形状为
B.基态镓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C.的VSEPR模型为
D.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2024-05-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5 . 雾霾主要由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变得阴沉灰暗。利用乙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a、b为该燃料电池的两极)电解,可将雾霾中的、NO转化为,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不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损耗,电解过程中,消耗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D.若电解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不计,当消耗1 mol乙醇时,为实现产量最大化,通入的的物质的量为9.2 mol
6 . 一种抗癌新药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N、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B.该化合物的一氯代物有10种
C.分子中碳原子采取杂化,氮原子和硒原子均采取杂化
D.的键角小于的键角
7 . 废旧手机的废线路板中富含Cu、Sn、Ni、Pb等金属和少量Ag、Au,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其中部分金属的回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温下,微溶于水,可与结合生成配离子:
②25℃时,
回答下列问题:
(1)“拆解破碎”的目的是_______
(2)“75℃酸浸”中,金属Sn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选用浓度较大的4 mol·L盐酸可提高铅元素的浸出率,理由是_______(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
(3)“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酸浸”中,生成Cu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的排放标准为mg·L。“沉锡”残余液排放前应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
(5)“络合酸浸”中,Co2+作催化剂,催化Au浸出,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过程按如下步骤进行:
先与甘氨酸根(简写为)形成配合物()。
②在氧气作用下,Co(Ⅱ)被氧化成Co(Ⅲ):
③Au溶解。
④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发生反应:
步骤③Au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锡有白锡和灰锡两种单质。白锡晶体中锡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该六棱柱底边边长为a pm,高为c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白锡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

8 . 甲醛在石油化工、医药、轻纺、生物化工以及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均有广泛用途。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甲醛,并进行相关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甲醛
实验室利用甲醇、空气(或氧气)和铜(或利用甲醇和氧化铜)制备甲醛。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右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左边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分别如(甲)和(乙)所示。

甲醇和甲醛的沸点、水溶性如下:
物质沸点/℃水溶性
甲醇65混溶
甲醛-21混溶

(1)从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甲醛分子中的H-C键是_______σ键。
(2)若按(甲)装置进行实验,则通入A管的X是_______(填名称)。若按(乙)装置进行实验,B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探究甲醛与新制反应的产物
溶液、过量的NaOH溶液和甲醛溶液于烧瓶中,控制温度为40~50℃回流1h,收集到大量气体Y,烧瓶中有红色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Z。
(3)实验小组猜想气体产物Y可能是CO、中的一种。为确定气体成分,利用下列装置验证猜想(已知:CO可将银氨溶液还原成黑色粉末银单质)。

①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产物Y→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填写装置标号,有些装置可重复使用)。
②实验证明气体产物Y为,没有和CO,则实验观察到装置A、C、D、E中的现象为_______
(4)在探究溶液Z中甲醛的氧化产物时,发现未生成。为了进一步确定甲醛是否被氧化为HCOONa,进行如图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省略,已知:)。

①加热条件下,a中浓硫酸滴入溶液Z中。反应中浓硫酸主要体现_______(填标号)。
A.氧化性   B.强酸性   C.还原性   D.脱水性
②c中银氨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5)通过定量测定发现,甲醛与新制反应中生成的红色沉淀主要为Cu,且Cu的物质的量和气体Y的相等,则该条件下甲醛与新制、NaOH溶液反应生成Cu和气体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甲醛被称为室内污染“第一杀手”。室内甲醛的含量可以通过传感器来监测。一种燃料电池型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国家标准是室内甲醛不能超过,传感器在室内空间测定,电路中有mol电子通过,该室内甲醛含量为_______

9 . 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20 mL 0.1 mol⋅L 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Y表示]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线a表示与pH的变化关系
B.Q点溶液中,
C.常温下,的水解常数
D.N点溶液中,
10 .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的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 L气体(标准状况),转移的电子数为
B.7.8 g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数大于
C.1L0.1 mol·LNaF溶液中含有的数为
D.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2024-05-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