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溶液和溶液可发生反应:。为探究反应速率与的关系,利用下列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往A中加入一定体积(V)的溶液、溶液和水,充分搅拌。控制体系温度,通过分液漏斗往A中加入醋酸。当导管口气泡均匀稳定冒出时,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用秒表测量收集所需的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t)。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关闭止水夹K,_______
(3)若需控制体系的温度为,采取的合理加热方式为_______
(4)每组实验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变化很小,忽略其对反应速率测定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溶液溶液醋酸
14.04.08.0334
24.04.0150
38.04.04.04.083
412.04.04.00.038
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为反应速率常数。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_______(填整数)。
③醋酸的作用是_______
(5)如果用同浓度的盐酸代替醋酸进行实验1,与盐酸反应生成分解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反应结束后,A中红棕色气体逐渐变浅装置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21-11-09更新 | 584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化学高考真题
2 . 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选项ABCD
试剂aCuSO4NH4HCO3H2SO4CH3COOH
试剂bBa(OH)2Ca(OH)2Ba(OH)2NH3·H2O
A.AB.BC.CD.D
2021-09-03更新 | 890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化学高考真题
3 . 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1)实验验证
实验I:将0.0100 mol/L Ag2SO4溶液与0.0400 mol/L 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II: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 mol/L 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I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_______
②II中溶液选用Fe2(SO4)3,不选用Fe(NO3)3的原因是_______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象_______

(2)测定平衡常数
实验Ⅲ:一定温度下,待实验Ⅰ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v mL上层清液,用c1 mol/L KSCN标准溶液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v1 mL。
资料:Ag++SCN-AgSCN↓(白色) K=1012
Fe3++SCN-FeSCN2+(红色) K=102.3
①滴定过程中Fe3+的作用是_______
②测得平衡常数K=_______
(3)思考问题
①取实验I的浊液测定c(Ag+),会使所测K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②不用实验II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_______
4 .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I将NH4Cl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pH≈10)→黄色→红色(pH≈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II将饱和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I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水解造成的
D.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
2020-08-19更新 | 641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5 . 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
(2)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________,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_________
(3)已知:CuSO4+2NaOH=Cu(OH)2↓+ Na2SO4。称取0.1000 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 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 mL,则0.1000 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________g。
(4)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_________。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_________所对应的刻度。
(5)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①__________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_________
(6)如果1.040 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 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l.000 g 测定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____
2020-03-20更新 | 5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
6 . 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ol·L−1 H2C2O4的pH=1.3)
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

   

Ca(OH)2溶液(含酚酞)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NaHCO3溶液产生气泡
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C2H5OH和浓硫酸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Ca(OH)2+ 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2019-06-09更新 | 9664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9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
7 . 实验室制备和收集相应气体可使用下图装置的是

A.Fe与稀硝酸反应制NO
B.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备Cl2
C.NaOH与浓氨水制备NH3
D.Na2SO3与浓硫酸制备SO2
8 . 某小组采用如下实验流程制备

已知:是一种无色晶体,吸湿性极强,可溶于热的正己烷,在空气中受热易被氧化。
请回答:
(1)如图为步骤I的实验装置图(夹持仪器和尾气处理装置已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判断步骤I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步骤I中,反应物和溶剂在使用前除水
B.步骤I中,若控温加热器发生故障,改用酒精灯(配石棉网)加热
C.步骤Ⅲ中,在通风橱中浓缩至蒸发皿内出现晶膜
D.步骤Ⅳ中,使用冷的正己烷洗涤
(3)所得粗产品呈浅棕黄色,小组成员认为其中混有碘单质,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_______
(4)纯化与分析:对粗产品纯化处理后得到产品,再采用银量法测定产品中含量以确定纯度。滴定原理为:先用过量标准溶液沉淀,再以标准溶液回滴剩余的。已知:
难溶电解质(黄色)(白色)(红色)
溶度积常数
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操作补全测定步骤_______
称取产品,用少量稀酸A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加水定容得待测溶液。取滴定管检漏、水洗→_______→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用移液管准确移取待测溶液加入锥形瓶→_______→_______→加入稀酸B→用标准溶液滴定→_______→读数。
a.润洗,从滴定管尖嘴放出液体
b.润洗,从滴定管上口倒出液体
c.滴加指示剂溶液
d.滴加指示剂硫酸铁铵溶液
e.准确移取标准溶液加入锥形瓶
f.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
g.滴定至沉淀变白色
②加入稀酸B的作用是_______
③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则产品纯度为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高考真题浙江卷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再由a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反应物
Cu、浓HNO3
Cu、稀HNO3
Cu、O2、稀HNO3
(3)右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4) |
真题
10 .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NO3)2、NO2、O2乙:MgO、NO2、O2丙:Mg3N2、O2丁: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_______
②称取Mg(NO3)2固体3 。79 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_______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
②根据D 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_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
2019-01-30更新 | 7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福建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