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9-10高一下·云南曲靖·期末
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解题方法
1 . 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在空气中易转变为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还原性B.氧化性C.碱性D.酸性
2024-03-06更新 | 221次组卷 | 238卷引用:贵州省三新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2 . 现代有机合成在守护人类健康的药物合成上作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贡献。由烃A合成抗肿瘤药物氟他胺(L)及抗结肠炎药物的有效成分F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略去试剂和条件):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名称为_____,其结构中存在一个_____键(用表示,已知氧原子参与)。
(2)A到B的反应需要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I生成的反应类型为_____
(3)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_____,合成过程中进行反应的主要目的是_____
(4)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氟他胺(L)结构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5)的转化中起到了提高转化率的作用,推测其在该反应中表现了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或“碱性”)。
(6)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①含有苯环②含有③含
2023-10-02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化学试题
3 .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探究式课堂的教学由于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某班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少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摸一下试管外壁,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木条复燃,管壁微热,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马上又褪色。
针对该实验过程,很多学生对反应原理及反应过程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为何溶液变红色又褪色,其原因是什么?实验现象也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为解决此疑问,我们组织化学活动小组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并做了一些实验加以探究。
Ⅰ.探究反应的原理:①Na2O2溶于水电离出Na+和O22- ,O22- 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2,②H2O2再分解释放出O2
(1)请写出与该反应原理中的两个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探究褪色的原理
通过资料查阅后,溶液先变红是因为生成NaOH,之后再褪色是因为H2O2的作用(已知H2O2具有氧化性,酸性)。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猜想H2O2是如何使溶液褪色的,提出了两个假设。
(2)假设甲: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H2O2具有酸性,中和了NaOH使溶液褪色。
假设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这两个假设到底哪一个正确的,同学们设计了一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以下实验证明假设乙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 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30%水溶液
______________
能使碱性溶液中变红色的酚酞褪色
实验2在实验1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______________
使红色褪去的原因是双氧水的氧化性

实验二:石棉网上面有一个棉花团(内含适量浅黄色固体粉末),点燃后,导出CO2气体吹向棉花团,发现棉花团剧烈燃烧。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团剧烈燃烧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2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4 . 物质在反应中可表现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下面方程式中划线的物质,能在同一反应中同时表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有(  )
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C+2 H2SO4(浓)===CO2↑+2SO2↑+2H2O
③8NH3+3Cl2===6NH4Cl+N2
④3NO2+H2O===2HNO3+NO
A.①②B.①④C.③④D.全部
5 . 除第一周期外,关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下列变化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C.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数从+1递增到+7,负价由-4递变到-1
D.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6 . Ⅰ.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 0.50 盐酸跟50 mL 0.55 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轻轻地搅动

(2)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起始温度/℃终止温度/℃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
120.020.022.2
220.320.323.4
320.520.5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过程中如果做出如下改变,实际测得的中和热数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偏大”“偏小”或“不变”)
①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HCl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据___________
②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存在用水洗涤温度计上的盐酸的步骤,若无此操作步骤,则测得的中和热数据___________
③若用等浓度的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数据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以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分组实验催化剂
10mL 5% 溶液
10mL 2% 溶液
10mL 5% 溶液1 mL 0.1 溶液
10mL 5% 溶液+少量稀盐酸1 mL 0.1 溶液
10mL 5% 溶液+少量NaOH溶液1 mL 0.1 溶液

(4)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__________
(6)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分析下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

___________环境能增大分解的速率。
___________环境能减小分解的速率。
2023-11-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SO2是硫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以还原性为主的酸性氧化物,具有漂白性。
Ⅰ.检验SO2气体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Ⅱ.探究SO2气体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1所示:


(1)       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       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B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B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上述方案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Ⅲ.使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假设1 : 2SO2+2Na2O2=2Na2SO3+O2
假设2 : SO2+ Na2O2=2Na2SO4
(1) 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假设1正确,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假设2正确,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017-09-25更新 | 2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理综化学试题
8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特邀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
I.理论预测
该兴趣小组实验实施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确定选择SO2和FeCl3溶液的反应来探究,并预测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的现象。小组同学想听听你的分析:
(1)确定选择SO2和FeCl3溶液的反应而不选择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来探究,你认为可能是基于什么原因作出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你认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预测的理论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实验探究
(3)配制1mol·L-1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
①下面是小组四位同学在配制溶液时的“转移”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②检测得知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将SO2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棕色,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将反应后的溶液放置12小时后又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查阅资料得知:[Fe(HSO3)]2+为红棕色,生成[Fe(HSO3)]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将SO2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时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预期颜色的时间,小组继续探究:另取少量FeCl3溶液,再通入SO2,溶液变为红棕色,加浓HCl酸化,几分钟后变为预期颜色。请你推测小组在实验方案设计中“加浓HCl酸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07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9 . 某同学根据Mg与反应的原理推测Na也能在中燃烧,为了确定其产物,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金属Pd)。

按如下顺序进行实验操作:
①打开,通入待E中溶液变浑浊时,再点燃酒精灯;
②待金属钠完全燃烧后熄灭酒精灯,并冷却至室温;
③关闭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3)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若直接点燃酒精灯,反应中可能会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写出这种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钠块表面变黑,熔融成金属小球,然后金属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硬质玻璃管中有大量黑色和白色固体(一种盐类物质)产生,一段时间后F中试管内壁也有黑色沉淀产生。
上述现象说明金属钠在中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体现了金属钠的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和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023-02-0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10 . 纳米材料二氧化钛(TiO2)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做性能优良的催化剂。
(1)工业上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是:
Ⅰ.将干燥后的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主要杂质是SiO2)与碳粉混合放入氯化炉中,在高温下通入Cl2反应,制得混有SiCl4杂质的TiCl4
Ⅱ.将SiCl4分离,得到纯净的TiCl4
Ⅲ.向TiCl4中加水,加热,水解得到沉淀TiO2•xH2O.
Ⅳ.将TiO2•xH2O高温分解得到TiO2
资料卡片
物质熔点沸点
SiCl4-70℃57.6℃
TiCl4-25℃136.5℃
①据资料卡片中信息判断,TiCl4与SiCl4在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分离二者所采取的操作名称是____
②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如在实验室中完成步骤IV,应将TiO2•xH2O放在_____(填字母序号图 1)中加热。

(2)据报道:“生态马路”是在铺设时加入一定量的TiO2,TiO2受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电子被空气或 水中的氧获得,生成H2O2.H2O2能清除路面空气中的CxHy、CO等,其主要是利用了H2O2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图2是某研究小组用下列装置模拟“生态马路”的部分原理(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缓慢通入22.4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CO气体和足量空气,最终测得NaOH溶液增重11g,则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实验①中,当CO气体全部通入后,还要再通一会儿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市兴义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理综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