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5 道试题
1 . 在处理NO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会逐渐失活变为
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
资料:i.
ii.
iii.在酸性条件下均能生成
(1)探的还原性
实验I 粉红色的溶液或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Ⅱ 向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Ⅲ 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Ⅲ得出结论:可以被酸性溶液氧化。乙同学补充实验IV,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实验V:

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在碱性条件下,反应,使均降低,但___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①根据实验Ⅲ和IV推测氧化性:,设计实验证明: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②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溶液,加入催化剂,产生无色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
(3)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①结合数据解释能被氧化为而失活的原因:___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物质转化流程图实现的再生:_______。示例:
2024-06-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统练2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探究含Cr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Cr元素的常见粒子: (橙色)、 (黄色)、CrO5(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Cr3+(绿色)、Cr(OH)3(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亮绿色)。
ii.H2O2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O2不能氧化+3价铬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mol•L-1K2Cr2O7溶液
I先滴入稀硫酸至pH≈2,再滴入5滴5%H2O2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H2O2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2mol•L-1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 (橙色)+H2O2 (黄色)+2H+。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2)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预测有Cr(OH)3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
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3价铬元素被H2O2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I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NaOH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_。然后滴入NaOH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乙同学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3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H2O2的氧化性的影响,设计如图实验。

右侧烧杯的溶液中,氧化剂是_____
开始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分别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i.向左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蓝灰色沉淀,继续缓慢滴入NaOH溶液,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电子从左向右运动),此时左侧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ii.向右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有微小气泡生成,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左侧无明显变化。此时原电池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由上述实验,与H2O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填“>”或“<”):
酸性条件下, _____H2O2;碱性条件下, _____H2O2
3 . 在处理NO废气的过程中,催化剂[Co(NH3)6]2+会逐渐失活变为[Co(NH3)6]3+。某小组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之间的相互转化。
资料:i.Ksp[Co(OH)2]=5.9×10-15Ksp[Co(OH)3]=1.6×10-44
ii.Co2++6NH3[Co(NH3)6]2+K1=1.3×105
Co3++6NH3[Co(NH3)6]3+K2=2×1035
iii.[Co(NH3)6]2+和[Co(NH3)6]3+在酸性条件下均能生成NH
(1)探究的还原性
实验I.粉红色的CoCl2溶液或CoSO4溶液在空气中久置,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向0.1mol/LCoCl2溶液中滴入2滴酸性KMnO4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III.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电压表指针偏转。

①甲同学根据实验III得出结论:Co2+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乙同学补充实验IV,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否定了该观点。
②探究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进行实验。

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解释:还原性Co(OH)2>Co2+:Co2+-e-=Co3+在碱性条件下,OH-与Co2+、Co3+反应,使c(Co2+)和c(Co3+)均降低,但____降低的程度更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增强。
(2)探究的氧化性
①根据实验III和IV推测氧化性:Co3+>Cl2,设计实验证明: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____(补全实验操作及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向V中得到的棕褐色沉淀中滴加H2SO4溶液,加入催化剂,产生无色气泡,该气体是____
(3)催化剂[Co(NH3)6]2+的失活与再生
①结合数据解释[Co(NH3)6]2+能被氧化为[Co(NH3)6]3+而失活的原因: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物质转化流程图实现[Co(NH3)6]2+的再生:____
示例:CoCoCl2Co(OH)2
4 . 某同学欲探究H2O2的氧化还原性:
(1)该同学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探究H2O2的氧化性可以选取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淀粉KI溶液   ②FeSO4溶液   ③Cl2④HNO3溶液
任选一个你所选的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证明H2O2有氧化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继续探究:
资料: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①制备H2O2:将Na2O2溶于冰水中,产生少量气泡,得溶液A。
向A中加入过量稀H2SO4,得溶液B。
②检验H2O2:向溶液A、B中分别滴加适量KMnO4溶液。
Ⅰ.B中产生气泡,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A中滴入的溶液紫色褪去,有棕褐色固体生成,产生大量气泡。推测固体可能含MnO2,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猜想:
猜想1.KMnO4,有氧化性,能被还原为MnO2
猜想2.Mn2+___________性,能与H2O2反应产生MnO2
猜想3……
③探究猜想2的合理性,并分析Ⅰ中没有产生棕褐色固体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i   a生成棕褐色固体,产生大量气泡
iib有少量气泡
iiiH2O2溶液有少量气泡
iii是ii和i的对照实验。
①X是___________
②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
③取i中棕褐色固体,实验证明是MnO2
综上所述,H2O2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与反应对象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2023-11-0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温泉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5 . 某小组探究的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0.5g的烧杯中加入20mL30%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ii20mL30%与4mL
5mol/L混合液
表面很快生产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iii20mL30%与4mL
5mol/L氨水混合液
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①利用电极反应解释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
②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的氧化性,与上述实验操作不同的是_______
(4)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5)应用:分别与的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混合,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_______
2022-06-03更新 | 54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6 . 某小组探究Cu和H2O2的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0.5g Cu的烧杯中加入20mL30% H2O2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电极反应式:
ⅰ.氧化反应:_______
ⅱ.还原反应: H2O2+ 2e- = 2OH-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ii20mL30% H2O2与4mL5mol/L H2SO4混合液Cu表面很快生产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iii20mL30% H2O2与4mL5mol/L氨水混合液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浓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H2O2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后,电压减小了y。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后,电压增大了z。
①从电极反应角度解释产生现象c的原因:_______
②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H2O2的氧化性,具体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2022-10-15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牛栏山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某小组同学探究Cu和H2O2的反应。
【猜想预测】
猜想1:Cu与H2O2不发生反应;
猜想2:Cu与H2O2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O2作氧化剂。
【实验探究】
实验ⅰ:向装有0.5 g Cu的烧杯中加入20 mL 30% H2O2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Cu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通过该实验证明了猜想2成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资料:Cu2++ 4NH3⇌[ Cu(NH3)4]2+,[ Cu(NH3)4]2+为深蓝色;Cu(OH)2可溶于氨水形成深蓝色溶液。
装置序号试剂a现象
20 mL 30% H2O2与4 mL 5 mol/L H2SO4混合液Cu表面很快生产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20 mL 30% H2O2与4 mL5 mol/L氨水混合液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Cu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ⅱ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用语解释);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3)对比实验ⅰ和ⅲ,为探究氨水对Cu的还原性或H2O2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形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形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__。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H2O2的氧化性,导致Cu溶解速率加快。
(4)对比实验ⅱ和ⅲ,实验ⅲ中产生氧气速率明显更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实验ⅲ有少量蓝色不溶物,小组同学加入少量NH4Cl可使其溶解,结合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不溶物溶解的原因:________
(6)基于以上实验,影响Cu与H2O2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
8 . 实验小组探究溶液与溶液的反应:
【资料】①是强电解质,具有强氧化性。易被还原为
可与发生反应:
③在溶液中淀粉复合物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显示明显的蓝色
Ⅰ.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验证了溶液与溶液的反应:

编号

1-1

1-2

实验操作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溶液立即变蓝

(1)实验1-1的目的是_______
(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1-2中的化学反应_______
Ⅱ.实验小组发现,溶液中若含有,溶液并不会立刻变蓝,而会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变蓝。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甲同学对此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1: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速率_______的反应速率,使溶液中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变慢。(填“”或“”)
猜想2: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的反应速率(填“”或“”)。
(3)请补全猜想1:_______与猜想2:_______
(4)根据资料2可知的还原性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甲同学认为,该事实可以用来作为_______(填“猜想1”或“猜想2”)的依据。
Ⅲ.为了进一步研究的作用,小组同学分别向两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并记录变他时间,如下表所示。

编号

淀粉

溶液

溶液

变色时间

2-1

2滴

立即

2-2

2滴

(5)请补全表格中①_______与②_______
(6)乙同学根据现有数据证明Ⅱ中猜想1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Ⅳ.查阅文献表明Ⅱ中猜想2成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增加溶液中浓度,的初始反应速率会增加
B.增加溶液中浓度,溶液变蓝时间可能增加
C.增加溶液中浓度,溶液可能无法变蓝
D.升高溶液温度,溶液开始变蓝时间可能增加
(8)结合实验2-2的数据,计算内的消耗的速率_______
2023-11-03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某小组探究含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元素的常见粒子:(橙色)、(黄色)、(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绿色)、(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溶于强碱形成(亮绿色)。
ii.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不能氧化价格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

K2Cr2O7溶液

先滴入稀疏酸至,再滴入5滴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橙色)(黄色)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字母)。
A.的浓度相同       B.       C.溶液的颜色不变
(2)已知(橙色)(黄色)。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Ⅰ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3)Ⅰ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5)Ⅱ中,继续滴入溶液后,预测有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价铬元素被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Ⅰ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然后滴入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色。
②乙同学通过原电池原理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的氧化性的彩响,经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酸性条件下,;碱性条件下,
(6)此外,生产中常用测定含废水中元素的含量。量取废水,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溶液,发生反应:。加入少量淀粉作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则废水中元素的含量为_____
2023-10-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探究亚硝酸钠( NaNO2 )的化学性质,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
酚酞溶液无色溶液变红
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
淀粉KI溶液+稀硫酸无 色溶液立即变蓝
酸性K2Cr2O7溶液无色溶液变为绿色
资料: AgNO2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由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NaNO2溶液显碱性
B.NaNO2可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Ag+= AgNO2
C.NaNO2有氧化性: 2I- +2H++2 =I2+2NO2 ↑+H2O
D.NaNO2有还原性: +3 +8H+=3 +2Cr3++4H2O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