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我国科学家利用下图反应实现醇的位点选择性功能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B.与足量反应后产生氢气
C.已知基态铱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则属于第VIII族元素
D.b与Na反应后所得到的物质熔沸点与b相差不大,晶体类型相同
2024-05-3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
2 . 25℃时,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0.10L0.1mol/LH2C2O4溶液的pH,溶液中H2C2O4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C2O4的Ka1=1×10-4
B.Y点:c(Na+)<3c()
C.水的电离程度Z>Y>X
D.1mol/L的NaHC2O4 溶液中:c(Na+) >c()>c()>c(H2C2O4)
2024-04-1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凌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3 . 丙酮的溴代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其中k为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为反应级数。某温度时,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初始浓度溴颜色消失所需时间t/s
HCl
0.800.200.0010200
1.600.200.0010100
0.800.400.0010100
0.800.200.0020400
分析该组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增大,能延长溶液颜色消失的时间
B.实验②和③的平均速率相等
C.实验①在200s内的平均速率
D.反应级数为2
2024-04-01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4 . 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B.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向某溶液中插入铜丝,在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说明该溶液一定是浓硝酸
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一定是铵盐溶液
5 . 25℃时,取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大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B.混合溶液中
C.
D.MOH是强碱
6 . 已知:呈粉红色,呈蓝色,为无色。现将溶于水,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存在以下平衡:,用该溶液做实验,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

以下结论和解释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可推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等物质的量的σ键数之比为9:2
C.实验②是由于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D.由实验③可知配离子的稳定性:
2022-08-28更新 | 84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溶液中各含氮(或碳)微粒的分布分数δ,是指某含氮(或碳)微粒的浓度占各含氮(或碳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25℃时,向0.1mol·L-1的NH4HCO3溶液(pH=7.8)中滴加适量的盐酸或NaOH溶液,溶液中含氮(或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溶液中的CO2和NH3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b(NH3·H2O)<Ka1(H2CO3)
B.n点时,溶液中3c(HCO)+c(OH)=c(NH)+c(H+)
C.m点时,c(NH3·H2O)>c(HCO)
D.反应HCO+NH3·H2ONH+CO+H2O的平衡常数为K,lgK=—0.9
8 . 应用电解法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具有脱硫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电解脱硫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S2化学名称为二硫化亚铁
B.阳极反应为Mn2+﹣e= Mn3+
C.随着电解,混合液pH逐渐增大
D.混合液中每增加1molSO,理论上通过电路的电子数为7NA
9 . 一定温度下,向10 mL 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Fe3++ H2O2=2Fe2++ O2↑+ 2H+,② H2O2 + 2Fe2+ + 2H+ =2Fe3++2H2O,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②的ΔH=(E2 -E1)kJ·mol-1
B.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2H2O2(aq)=2H2O(l)+O2(g)的△H<0
D.反应①是放热反应、反应②是吸热反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