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2)C6H6(l)在O2(g)中燃烧生成CO(g)和H2O(g)的△H难以测量,原因是____。已知CO的燃烧热,还需要的一组数据是____(写出热化学方程式,焓变用△H表示)。
(3)H2(g)与F2(g)发生反应生成HF(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仿照图1,在图3中画出该反应的能量一反应历程曲线图(标出该反应的焓变)____

(4)图4表示VIA族的O、S、Se、Te在生成1mol气态氢化物时的焓变数据,根据数据可确定c代表____(填元素符号)的氢化物,写出H2Te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5)已知:S8(s)+8O2(g)=8SO2(g) △H=-8akJ•mol-1;1个S8分子中有8个硫硫键,1个SO2分子中有2个硫氧键;破坏1mol硫氧键、1mol氧氧键所需能量分别为bkJ、ckJ,则生成1mol硫硫键所释放能量为____
2 .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大批量氢燃料客车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投入使用。氢源的获取和利用成为科学研究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Ⅰ.氢源的获取:电解液氨制氢
氨分子中具有较高的含氢量,因此是制氢的优选原料。现以液氨为原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电解制氢。(已知:电解过程中电解液内含氮微粒只有)
(1)产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Ⅱ.氢源的利用:还原制甲醇
(2)800℃时,还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反应1:      
反应2:      
反应3:   ______
(3)800℃时,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2”______“反应1”(选填“>”或“<”),判断依据是______
(4)反应1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关于反应1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使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D.增大压强,反应1的化学平衡常数变小
(5)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和0.9mol发生反应1和反应2,经过5min达到平衡状态,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该温度下,反应2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
(6)用途广泛,写出基于其物理性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2022-09-2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荊荆宜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
3 . 为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碳化学研究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由合成淀粉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图中涉及的部分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④中,反应物的总键能_______生成物的总键能。
(2)反应①中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有_______(填标号);将3mol和1mol通过催化剂发生反应①,经过2次循环后测得的转化率为36%,则经过4次循环后的转化率为_______
a.有效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b.提高了的平衡转化率
c.加快了反应①的反应速率
(3)已知的燃烧热()为,则的燃烧热()为_______
(4)合成淀粉过程中,当有1kg转化为时,理论上反应体系共需向外界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所有能量均充分利用,且不考虑能量的损耗)
(5)几个有关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4 .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利用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备乙烯的原理如下:
I.   
II.   
(1)①总反应_______
②一定温度下,向初始压强为2p的刚性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二氧化碳,发生上述总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a,则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__
(2)K为总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倒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以上曲线中表示总反应的曲线的是_______(填标号),理由是_______
(3)在高温条件下,乙烷脱氢会发生副反应:
在恒压、的起始量一定的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的选择性)
温度/℃平衡转化率/%平衡选择性/%
62510.596.5
65017.896.0
67525.295.1
7003592.6
①乙烯的平衡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
②研究发现,向反应体系中增加,产物中C(s)会减少,请用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
(4)科学家利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也能实现的耦合转化,原理如下图所示。则Y是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正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022-09-24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
5 . 2022年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的资源化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Ⅰ.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可合成低碳烯烃,合成乙烯()的反应为:
       ,该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       

(1)_______,该反应在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压强相同,反应温度、投料比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据图判断:


①a_______3(填“>”、“<”或“=”)
_______(填“>”、“<”或“=”)
Ⅱ.以与为原料可以合成尿素。主要反应可表示为       
(3)T℃时,若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和1mol,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0.75倍。则该反应平衡常数_______。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入1mol和1mol的转化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同时消耗了1mol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⑤平衡时
⑥断裂6mol键同时断裂2mol
2022-09-18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
6 . 甲醇制烯烃是一项非石油路线烯烃生产技术,可以减少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可通过煤的液化过程获得,该过程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甲醇制烯烃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烯烃产物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反应I.   
反应II.   
反应III.   
反应达平衡时,三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反应III的_______
②图1中曲线a代表的组分是_______,700K后,曲线a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
③图1中P点坐标为,900K时,反应III的物质的量分数平衡常数_______(以物质的量分数代替浓度计算)。
(3)甲醇制丙烯的反应为,速率常数k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遵循Arrhenius方程,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已知Arrhenius方程为(其中k为速率常数,反应速率与其成正比;为活化能;,A为常数)。

①该反应的活化能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②下列措施能使速率常数k增大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增大            D.更换适宜催化剂
7 . I.钛(Ti)因具有硬度大、熔点高、耐酸腐蚀等优点而被应用于航空、电子等领域,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的步骤如下:
TiO2→TiCl4Ti
已知:i.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ii.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ⅲ. TiO2(s)+2Cl2(g)=TiCl(s)+O2(g) ΔH=+141 kJ∙mol−1
(1)TiO2(s)+2Cl2(g)+2 C(s)=TiCl(s)+2CO(g)的ΔH=_______
(2)反应TiCl4+2Mg2MgCl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
Ⅱ. 50mL 0.50 mol∙L−1盐酸与50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简易量热计中进行中和反应,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试验次数
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
盐酸NaOH溶液
120.220.323.7
220.320.523.8
321.521.624.9
(3)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用0.5 mol∙L−1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Ⅲ.25℃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转化率将增大。

(4)根据图1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
(5)在5~7min内,若K不变,则此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6)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2,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用“>”、“<”或“=”连接)
t2~t3t4~t5t5~t6t7~t8
K1K2K3K4

2022-09-10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门问题,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研究氮的氧化物的反应对于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油燃油车上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使CO和NO两种尾气反应生成N2,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已知:
N2(g)+O2(g)2NO(g)   H=+180.5 kJ·mol-1
C(s)+O2(g)CO2(g) H=-393.5 kJ·mol-1
2C(s)+O2(g)2CO(g)   H=-221.0 kJ·mol-1
则尾气转化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H=___________kJ·mol-1
(2)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和CO,用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s01234
c(NO)/(10-3 mol·L-1)9.004.002.001.001.00
c(CO)/(10-3 mol·L-1)9.004.002.001.001.00

①下列事实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计算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L·mol-1
③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NO和N2,使二者浓度均增加至原来的两倍,此时平衡移动___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④实验测得,v=kc2(NO)c2(CO),v=kc2(N2)·c (CO2)、(k、k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增大的倍数___________(填“>”“<”或“=")k增大的倍数。
⑤L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甲表示L一定时,NO(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则X代表___________。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3)铈元素(Ce)常见有+3+4两种价态。NO可以被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NO和NO。可采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NO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再生Ce4+,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9 . I.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研究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则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一定温度和压强为1MPa条件下,将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4通入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假设只发生反应:
a.
b.
10min两个反应均达到平衡时,CO2平衡转化率为60%,CH4选择性为50%,[CH4的选择性]。该温度下,反应b的Kp=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Kp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的分压来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用CH4的分压变化表示反应a在10分钟内达到平衡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I.燃煤排放的烟气含有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化学吸收剂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3)在不同温度下,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和NO的平衡分压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条原因即可)。
(4)以连二亚硫酸根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图所示:

①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2,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0.5mole,则此通电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2022-08-30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
10 . 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治理大气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与CO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       
ⅰ.       
ⅱ.       
ⅲ.       
_______,反应ⅲ在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条件”)能自发进行。
②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C.的质量保持不变                                               D.
(2)反应   的净速率:,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p为气体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①升高温度,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压强为,温度为T K的体系中,投料比时,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则当体系中的体积分数为时,_______
③反应在不同催化剂甲、乙条件下,NO的脱氮率在相同时间内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在工业生产中应选用_______催化剂(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

(3)工业上,常温下将含的尾气与的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原理如图2所示。该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其中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