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向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在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平衡混合物中体积分数如图Ⅰ所示,测得反应时逆反应速率与容器中关系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图Ⅱ中当x点平衡体系升高至某一温度时,反应可重新达平衡状态,新平衡点可能是d
2 . 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A.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 2NH3(g),图①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 2C(g) ΔH<0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2A(g)=B(g)+3C(g)
D.由图④可知,对于反应aA(g)bB(g)+cC(g),该反应用于工业生产时,采用的压强越大越好
3 . 在密闭容器中:按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进行投料,发生反应2CO2(g)+6H2(g)CH3CH2OH(g)+3H2O(g) △H<0,在5MPa下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种物质的体积分数(V%)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CH3CH2OH组分的曲线是Ⅳ
B.图中曲线交点a、b对应的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a>Kb
C.图中曲线交点a对应的CO2转化率为60%
D.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起始时的容积、温度及投料方式均相同,甲:恒温恒压,乙;恒温恒容,反应达平衡时CH3CH2OH产率:甲<乙
2023-02-01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4 . 下列实验中,对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ABCD
装置及操作
向右轻轻推动活塞压缩体积

分别测定20℃和80℃蒸馏水的电导率
现象气体红棕色先变深再变浅溶液血红色加深80℃蒸馏水的电导率大于20℃的加入粉末后电导率增大
解释压强增大,平衡先逆向移动,再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在水中存在
A.AB.BC.CD.D
5 . 一定温度下,分别将两种亚硫酸氢盐加热分解,达平衡时的压强分别为
ⅰ.       
ⅱ.       
在该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加入某一密闭容器中达平衡,体积为100mL,三种固体均存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总压为
B.保持恒温、恒压,若向体系中再通入一定量,容器内固体的质量将减小
C.保持恒温、恒容,若再通入一定量的,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比原平衡大
D.保持恒温将容器体积压缩至50mL,达平衡后各气体的浓度均保持不变
2022-12-17更新 | 41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化学试题
6 . 周期表中Ⅱ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铍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十分相似;工业上以氯化镁为原料制取金属镁;CaS可用于制杀虫剂、发光漆等,CaS与酸反应可以释放出。硫酸钡用于制造钡盐等,医学上可用于胃肠道造影剂。用作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测得氯化铍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氯化铍是离子化合物
B.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C.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说明溶液显酸性
D.反应达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反应达新平衡时,不变,说明平衡没有移动
2022-12-16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化学试题
7 . 中科院设计并完成了催化氧化制取的新路径,其主要反应为:
反应I:   
反应II:   
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0.5L的容器中通入2.5mol和5mol,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的选择性随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代表不同压强下乙烷的平衡转化率。
已知: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强
B.压强为温度为T时,反应I平衡常数K为0.5
C.压强为、温度为T时,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D.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2022-12-15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10-11高二上·河南周口·期中
8 .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化学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无法判断
2022-12-13更新 | 581次组卷 | 90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9 . 已知,平衡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在不同温度下随压强p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B.平衡常数:
C.反应速率:
D.当时,
10 . 某反应4A(g)mB(g)+2C(g)   ΔH<0,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其中t1、t2、t3、t4只改变一个条件,t2时刻图像变化并非加入催化剂引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m=2B.t1时增大了A的浓度
C.t3时降低了温度D.t1至t4时间段内,化学平衡常数的值保持不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