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将下列代表历史事件的字母与时间轴上表示年代的数字相匹配。
A.渡江战役B.中国共产党成立C.长征D.百团大战E.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F.建立红色政权G.南昌起义H.中共七大I.解放战争进入反攻J.改订新约运动

2020-05-1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巩固伟大祖国的统一历史。


   
1.观察上述文物,请按照出现的时序排列__________(填写字母)
2.为进一步研究图C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小黄同学收集了如下古诗。

《李波小妹欣》:“李波小妹字雍容,赛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魏书李安世传》


你认为,这段材料具有怎样的证史价值?
3.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请依据列表要求,将下列史事按交往方式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出击匈奴       B.设河西四郡       C.孝文帝改革       D.开设榷场互市
E.唐蕃和亲       F.册封俺答汗       G.专设理藩院       H.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民族关系主要方式事件
(1)冲突战争
(2)友好往来
(3)管辖治理
(4)商贸交易
(5)改革调整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2023-07-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治乱兴衰
(1)完成中国古代之乱兴衰表

时代盛世乱世
西汉
汉武帝时代
光武中兴汉末军阀混战
唐朝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清朝三藩之乱


(2)用史实说明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3)具体说明处理好哪些方面关系关系决定王朝的治乱兴衰
2019-11-05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控江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期中测试卷
4 . “二十四朝之皇帝”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谈谈你对汉武帝“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的理解。

5 . 近代中国的波谲云诡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2)请将下列不同文献与相应的作者进行匹配(填写字母)
《四洲志》
《瀛寰志略》
《资政新篇》
《孔子改制考》
《新青年》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持久战》
A.徐继畲B.洪仁玕C.陈独秀D.康有为E.毛泽东F.李大钊G.林则徐
(3)请将下列文献的特点填入表中空格(填写字母)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民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青年》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新文化运动主阵地
E.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F.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G.三民主义
(4)在下列条约中,大大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______
(5)在下列条约中,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是______
AB.C.D.
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3.赔偿2亿两白银;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协定关税;
4.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向各国贴款白银4.5亿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各国可派兵驻守;
3.拆除大活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4.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1.增开天津为商埠;
2.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对英、法两国贴偿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6)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哪些重大变化?
2023-08-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5年,曾经留居中国的西方人士格尔斯感慨:“……中国的科举制度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它必将像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一样传遍欧洲,为西方所借鉴!”


(1)格尔斯所指的“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时期?它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西方人士格尔斯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
(3)你认为“科举制度必将为西方所借鉴”的原因是什么?
2019-12-05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社会等诸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社会领域的新变化有哪些?
2023-10-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各自举出一例
2021-10-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多面“国学”

近代以来,“国学”有着多种涵义。

在晚清“中体西用”的文化争论中,“国学”是“夷学”、“洋学”、“西学”等概念的对立面,这时它是一个文化名词。

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学”作为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总称,与从西方传来的文、理、法、商、工、农、医“七科之学”形成对立,这时它是一个学科分类体系中的     教育名词。

在清末革命浪潮中,邓实、章太炎等人提倡的“国学”具有儒家的“家国情怀”,他们认为其对立面是“君学”,“君学”灌输朝廷即国家、事君等同于爱国的专制思想,“国学”又具有了政治色彩的名词。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则认为,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文化历史”,具有“中华民族学术文化总代表”这样一种涵义,“国学”因而演变成一个学术名词。

——《“国学”的外相和内涵》(《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6 期)


(1)简析晚清时期,“夷学”“洋学”“西学”及“七科之学”等能成为与“国学”分庭抗礼概念的历史原因。
(2)章太炎等人将“国学”定位于“君学”对立面的目的何在?
(3)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对待“国学”的?这种态度最主要的局限性是什么?
(4)导致近代以来“国学”涵义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06-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叙述19世纪中期以后一个世纪里,日本如何在变幻的国际风云中确定自己的角色?
2020-04-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闸北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