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6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秦国早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2-04-24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4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史记·李斯列传》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商鞅的变法法令中,直接促使“民”“殷实”的措施包括
①奖励军功   ②奖励耕织   ③建立县制   ④轻罪重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秦始皇兵马俑”再现了秦朝强盛的国力和兵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下列哪一改革措施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D.什伍户籍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精通帝、王、霸和强国之道,入秦后迅速赢得秦孝公信任。商鞅以戎秦之粗质,取三晋之严文,为秦国输入新鲜血液。但这也产生激烈地利益冲突,表现在文化政策上就是“燔诗书”。被焚烧的《诗》《书》究竟有哪些?必定是那些不合新法的篇章,所以《荀子·劝学》说:“诗书故而不切”。毕竟《诗》《书》也有精华部分,像《秦风》《秦誓》中都记越着秦人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这是鼓舞秦人坚持变法的精神动力,因此它们才完好地保存下来。“燔诗书”是“明法令”的手段,商鞅不惜采取“立木为信”的方法来达到“明法令”的目的。商鞅变法后,六国士人大规模入秦,谋取功业。

——摘编自马晓茵、束 江涛《〈韩非子·和氏篇〉之“燔诗书而明法令”考证》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产生的影响。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国的祖先活跃在汗水、渭水之间(今甘肃天水和陕西宝鸡一带),经常与西方的戎族发生战争。商鞅曾评价说:“始秦戎狄之救,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吕氏春秋·高义》载:“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在那些中原诸侯眼中,秦国与“夷狄”并无二致。秦孝公在回顾此前秦国历史时,对此深感耻辱,发出了“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感叹。

汉初儒生贾谊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称商鞅变法后“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进行社会风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和司马迁评价商鞅社会风俗改革的不同,并分析其共同目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鞅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内各家,互相纠察。一家作奸犯法,别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发,就要同罪连坐。旅客必须有凭证才能留宿客舍。收留没有凭证的旅客,客舍主人要问罪。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步过六尺者有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厮、舆、徒、童)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税额——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经济变革。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狄)遇之。孝公于是布惠……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虎贲之士百有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引自司马迁《史记》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实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磅礴气势,结合所学,概括其布局特点。
2022-04-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始皇、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长城)-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作为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促使秦国富强。在宋代,商鞅受到士人的不断议论。北宋思想家张耒认为从短期来看,商鞅变法促使秦兵强民壮;但从长期来看, 却导致下情难以上达,遂招致“民心日离而君孤立于上”。苏轼在《商君功罪》中指责商鞅论功行赏的措施使百姓皆追逐军功及爵禄,使秦人只“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除此之外,苏轼认为商鞅变法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以严刑峻法代替了周公、孔子的平易近民与忠恕之道。 宋代君王认为儒家思想利于士大夫道德意识的培养。 ……宋代统治者提倡以儒治国,反对商鞅的“重刑轻赏”的法治观念。

——摘编自李香玉《变法视野下宋代商鞅评价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士人对商鞅变法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在宋代受到批评的原因。
9 .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有“老秦”之誉的秦国崛起奋进并走向强大,无疑为秦王嬴政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秦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施按军功大小封赐的军功爵制B.将秦、赵、燕北部长城连接起来
C.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D.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022-04-09更新 | 52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商君书·去强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法治主张,并指出其反映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金且,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日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022-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