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通典·田制》载,“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唐律疏议中对“占田过限”相关处罚规定:“诸占旧过限者,一亩笞十,十亩加一等:过杖六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据此可推知,唐代(     
A.通过抑制上地兼并以增加财赋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制定法律减轻民众的田租负担D.承认了私人依附人口的做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史之乱爆发后,出于平叛需要,中央将财政权力下放,使各地节度使和团练使获得“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的权力。地方藩镇长官借机拥兵自重,“河南、山东、荆襄、剑南有重兵处,皆厚自奉养,王赋所入无几”,中央所能获得的财政收入非常不稳定。“逆贼未平,师旅淹岁,军用匮竭,常赋莫充”,庞大的军费开支,令唐王朝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在此背景下,两税法将德宗建中以前各地的非法赋敛……予以承认,并以两税名义变为国家正式税收……从制度和法律上,限制地方藩镇非法聚敛。由此,中央不仅获得了稳定的税收来源,同时也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和管理。两税法实行后,“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摘编自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推行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代税收制度改革的诸多因素。
2023-12-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780年后,唐朝推行两税法,强藩地区按照两税法的收税原则进行缴纳,但在赋税的支配上,部分留给收税当地作为日常开支,部分由藩镇节度使支配,部分上缴中央。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藩镇势力得到遏制
C.中央妥协色彩明显D.宗藩体制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钱穆在《中国经济史》中写道:“两税制乃用钱纳税,实乃妨农而利商。史载:‘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纳税人以所供非所业,必将增价以买所无,减价以售所有,使豪家大商得益,而农民日困。当时如无钱币,则可代实物。但物与钱的比例并不固定,时有涨落。”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使农民面临双重剥削B.增加了政府财赋收入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D.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简述唐朝两税法施行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2023-05-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地区2023届港澳台侨学生高三二模联考历史试题
6 . 唐朝实行的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     
A.缓解了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继承了租庸调制的征税原则D.因税制合理受到地主阶级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初年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唐德宗时,“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此变化(     
A.充分保证了农业的生产时间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D.彻底解决了唐王朝的财政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税法:(一)化繁为简,(二)引偏于均,(三)防杜逃户,(四)征及行商,从经济政策观之,总比租庸调为更进一步。所惜当日定制未尽周密,估资产后,既以钱、物定税,而临时又折征杂物,色目颇殊,是则更启吏胥高下其手之弊矣。若复正供以外,复巧立名目,违法滥征……此非杨炎之过也。”材料意在说明两税法(     
A.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B.缓解吏治腐败,减轻农民负担
C.确立财产为标准的赋税制度D.税制变更本意与结果严重背离
9 . 《资治通鉴》卷226中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句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两税法的实施背景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
C.租调制的弊端暴露D.唐朝人身依附松弹
2023-0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唐代户籍登记的内容,这反映出
户主邯寿寿年伍拾陆岁 女娘子年拾叁岁
一亡弟妻孙年叁拾陆岁
计布二丈五尺
计麻三斤
计租二石
白丁
小女
课户见输
肆拾肆亩已受
合应受田壹倾叁拾壹亩 八十七亩未受
廿亩永业
廿三亩口分 一亩居住园宅

——《(武)周大足元年(701 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

A.唐前期农民的徭役负担沉重B.“户”是赋税征收的基本单位
C.土地是赋税征收的主要对象D.均田制是赋税制度的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