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唐高祖武德年间户口只有200多万户,即使到太宗贞观年间,户数也不满300万,还不到隋朝强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黄河下游地区更是一片荒凉,“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此种情况导致唐初(     
A.开始设计租调制B.继续实行均田制C.改革推广两税法D.取消一切杂税杂役
2023-11-11更新 | 52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2023-10-20更新 | 1075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溧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制度的设立(     
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缓解了土地兼并的紧张局势
C.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改变但没有扩大收税的对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郡县制下的编户齐民政策,使国家得以控制为数众多的自耕小农,成为秦汉统一国家建立的基础。至唐代中期,大土地所有制最终占据优势。针对这种变化,此后历代为强化政权基础而采取的应对办法是(     
A.保护地主利益B.调整赋税对象C.强化抑商政策D.抑制豪强大族
2023-02-24更新 | 153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文帝时期实行“输籍之法":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收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增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C.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D.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
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D.白银进入流通领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该赋税制度
A.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征收赋税的标准B.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C.按人丁、财产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D.于北魏时期开始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施两税法,规定: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每年夏、秋两季纳税。其最主要的社会影响是
A.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增加国家支配土地的数量
C.促进以庸代役广泛推行D.抑制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