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中国社会适合君主立宪制B.清末立宪不改变专制之根本
C.清朝主动顺应近代化潮流D.辛亥革命未能推翻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5年,袁世凯等六疆臣在要求立停科举的奏折中明确指出,希望借此取信于外人,以换得其“推诚相与”;1906年,四川一份办学纲要指出,中外“交通既久,几于无事不与外人为缘”。这从本质上体现了此时中国(     
A.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B.文化教育的近代转型
C.中体西用的价值追求D.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近代警察制度初建,有文章说:“循整齐画一之政治,规模秩然,有道不拾遗之风。”但是,文章举例说,“今春间有荣禄之侄为直隶候补道者,其仆某与人斗于道,警察弹压之。仆不服,与警察兵斗,为所捕。……诣督署力责直督严办该兵。直督皇恐谢罪,卒命将警察兵数名枷号,以儆其余,置该仆不问”。材料说明(     
A.警察制度确保了治安状况B.警察制度滋生腐败黑暗
C.近代警察初设制度不完善D.新政为贵族权势所把握
2022-08-10更新 | 1001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清王朝原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帝国,自称“天朝”。1861年,因交涉对外事务更加频繁,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时批准设立的机构是同文馆,主要是培养洋务或翻译人才。1861年清政.府批准在上海设立总税务司署,这是模仿泰西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其行政事务的机构,置总税务司1人,该职长期控制在英国人手中。1861年清政府设置南北洋大臣,除办理所属口岸的通商、交涉事项外,还兼督海防、训练海陆军和举办工矿交通等“洋务”。1875年清政府设立驻外使领馆,除设立总领事馆、领事和副领事外,还设置翻译、书记等官,主要是向所驻国家递交国书,管理出洋游历事务。

——摘编自徐友春《晚清政府机构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政府的机构改革。
2022-08-06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四)历史试题
5 . 黄遵宪评论清政府:“其所用之人,所治之事……比前又甚焉……然后乃知,变法之诏,第为辟祸全生,徒以媚外人而欺吾民也。”黄遵宪意在(     
A.谴责洋务运动仅学技术B.批评戊戌变法用人不当
C.揭露清末新政欺骗国人D.指出辛亥革命的阶级局限
6 . 如表为晚清国家资本产业的资本数变化表(单位: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
项目1894年1911年
交通运输业169439390
纺织工业490200
煤矿业820588
金属矿、冶炼、石油6824606
机器和兵工业10711394
银行行业4489

A.近代航运业得到长足发展B.纺织工业发展受挫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政府投资重心转移
2022-08-03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3月网络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八年(1892年),川东兵备道黎庶昌创办“洋务学堂”,“考选学生正副额各二十人”入学,“其课程外国文外,增设科学,而以英语、数学为主科。……从1901年到辛亥革命前,重庆已建有小学堂24所。这些小学堂分为官立和私立两类,以官立居多。官立小学主要有后列几所。巴县高等小学堂,知县霍勒炜于1903年改渝郡书院而成,设于在来龙巷的书院原址。长寿知县唐我圻于1904年倡建了林庄高等小学堂(初名林庄学堂)。1905年,江津知县龚承云改聚奎书院,倡办了聚奎两等小学堂。私立小学堂主要有巴县人许荣龙、曾纪瑞于1901年捐资创办于道冠井的开智小学堂;1907年由重庆回民创设于清真西寺的私立西寺公小学堂。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仅一年间,战前的108所高校就有91所不同程度地遭到日寇的轰炸破坏,其中被全毁的有10所。于是幸存的高校陆续向内地迁移,到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这31所高校中,计有大学9所、大学研究所1所、独立学院10所,居于全国之冠。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四坝”即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成都华西坝中,前三坝皆位于重庆。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庆近代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带来的影响。
8 . 1906年,晚清大臣端方等出洋考察归来,奏陈欧美各国“导民善法”,建议立图书馆、博物馆、万牲园、公园,以期“民智日开、民生日遂、共优游于文囿艺林之下,而得化民成俗之方。”据此可知(     
A.文化改革促进了社会教化
B.士大夫阶层顺应时代潮流
C.清政府大力倡导中体西用
D.清末新政挽救了民族危机
2022-08-02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中国“教育救国”的呼声日渐高涨。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自经甲午之难,教育之论,始萌蘖焉;庚子之创,一年以来,而教育之声,逐遍满于朝野上下"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为大学堂,各府、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59月,清廷下令废除科举制度;12月,建立学部,作为中央的教育行政机关;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并鼓励自费留学等。清政府主观上“教育救国”的目的并不明显,但在顺应人民“教育救国”的愿望和要求方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周瑞萍等《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7月,张之洞、刘坤一等商议的会奏变法折稿《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上奏朝廷。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一)就用人而言,要不计“资格”,重用有真才实学的“英俊”之才。主张变通吏部的选官制度。州县地方官的补选,应先分发到省试用,以便根据其实际才能补缺,而不再依据资历。

(二)将胥吏“一律裁汰,改用委员”,以“永除要官朘民之弊”;用警察取代差役,“则差役之害可以永远革除”。主张“重禄以养其廉”,即用高薪养廉的办法,防止官吏贪污腐化,以维持政治的正常运作。

(三)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提出九条改革措施,前四条关于诉讼程序问题,主张在办案中严禁勒索讼费。后五条关于罪犯管理问题,主张改造监狱,改善罪犯的生活环境。

(四)绿营之无用,在晚清已为有识之士之共识,裁汰势所必然。具体办法是,每年裁120,用20年裁完;并用裁汰绿营省出之饷,养缉勇,设警察,以维持地方治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会奏变法折稿关于政治改革的目的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会奏变法折稿的政治改革主张。
2022-07-28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