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彰显执政党的民族责任感B.主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筹备着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全面客观把握了主要矛盾变化
2024-04-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7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工人阶级的工资“站在世界工人工资最劣等的水平线上”;但是国民党2月以来在改善工人生活方面“毫无事实的表现”,工人的生活“必须要改善”。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     
A.坚持抗日与反蒋相结合B.努力推动抗日救国大计
C.以改善民生为首要目标D.谋求建立工农民主国家
2024-04-1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龙”的传人。

“龙”喻指中华文明,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勇敢奋进、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下面为歌曲《是龙》(节选)

歌曲《是龙》(节选)

五千年时间以刀剑刻脸

眼角沧海桑田

但那根脊梁从不弯

龙在天生生不息的图腾

就是那一张张你我的脸

今天我们都是龙

自由腾飞千万种

用不同的心跳连成了几千年的梦

下方为与“龙”相关的史实:

①红山、良渚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龙形礼器

②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与龙有关的习俗和节日

③名为瑞龙智行、龙凤呈祥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

④出现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十二生肖中的龙

⑤清朝末年由政府颁行的大龙邮票以及黄龙国旗

(1)结合所学,试列举三位在反抗外来侵略时“脊梁从不弯”的英雄人物。
(2)能够印证“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图腾”的史实有(单选)(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3)从以上史实①—④中任选其一、按示例说明“龙”的含义。
示例
史实:⑤
含义:清政府颁行邮票、国旗,以顺应邮政、外交现代化需要,“龙”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象征。
(4)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龙的传人”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中共二大宣言声明:“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卢沟桥事变后,毛泽东指出:“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有利于敌人的。”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英法放弃了绥靖政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美国以租借法案援华
2024-04-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按语: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日本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大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悲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1939年广州表演的话剧《恶魔的失败》的宣传画,讲述的是有一只“恶魔”欲欺骗东亚的“日、满、中三兄弟”,最终被最东方的弟弟赶跑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漫画的目的是(     

A.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B.坚定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
C.宣传中共敌后抗战的巨大贡献D.动摇中国民众的抗日意识
7 . 华侨华人与中国抗战和建设

时期

概况

相关事例

全面抗战时期

1940年中共《新中华报》社论中指出:抗战以来,他们(侨胞)献给祖国的捐款已在六万万元以上。南洋侨胞献给祖国的,单是奎宁丸一-种,其价值达二百五十万元。回国参战的同胞中间,还有活跃在西北前线的华侨服务团,以及出生入死的担任战地采访的华侨记者团。

1937年泰国华侨寄回的家书写到:“目下闸北(在上海)一带,悉遭敌人焚烧,……现沪上难民达百万之众,诚属可怜,然我人虽旅居海外,无不时时怀祖国,近日各制裁衣裤,寄回祖国,以赠伤兵,聊尽国民之职耳。”

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华侨面对国内较差的投资环境和高风险,率先来到中国投资拓荒。商务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5年年底,我国累计吸收的6224亿美元外商投资中,至少有67%是由华商或华商主导的企业带来的。投资方式由中外合资、合作向外商独资发展;投资领域由加工业逐步转向机械制造等生产性项目和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21世纪初,高新科技及服务业领域投资比例有所增长。

邓小平指出“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菲律宾华侨施至成说到“我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一半是基于乡情,另一半才是基于商业考虑,……为祖国的富强作一点贡献,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做的。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围绕“华侨华人与中国抗战和建设”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严谨)
2024-04-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7月,《申报月刊》在其创刊一周年的“特大号”上设立“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成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的思想交流和交融。以下是一些作者的看法:

学者罗吟圃在《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我见》中谈道: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含义是废除生产机关的私有制度,尤其是主张社会大众应该握住国民经济的最高权……使中国现代化,最急需的是在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如果能决心依照社会主义所主张一样……中国的前途才有希望。

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唐庆增在《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中谈道:社会主义只适用于贫富不均的国家。社会主义重分配,而我国当前的问题是生产落后……在贫困国家……当设法增加其富力……利是人类的本性,搞资本主义,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投资欲望越强,资本自然会增加;如果搞社会主义,则人民之获利的希望小……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不能自拔。

学者张素民在《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中谈道: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

——摘编自《申报月刊》1933年第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申报月刊》的作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不同看法。(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创刊于1933年1月的《新中华》,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从创刊起就备受关注,一经发行便成为国内畅销杂志。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民间舆论左右国内政治走向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大众传媒推动思想文化革新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2024-04-09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材料四: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1928年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中共开创出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新路?导致“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意义如何?
(4)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2024-04-0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