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化并未止步于工作场域,在全社会单位化的背景下,以往游离于国家政治统治机器以外的社会成员也被纳入以街居组织为主要形态的基层群众组织框架,甚至一些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也被覆盖。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
2024-04-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495-174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限制乞讨的法令。这些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年份

法律

1495年

《反对流浪汉和乞丐法》

1531年

《关于惩罚乞丐与流浪汉法》

1536年

《惩治身强力壮流民与乞丐法》

1610年

《反对恶棍、流浪汉与恶丐等法令》

1744年

《修正和加强有关恶棍和流浪汉法》

A.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不断完善B.英国城市化的稳步推进
C.圈地运动驱使农民离开土地D.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
2024-01-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后期,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城市饱受公共卫生问题的困扰。各种环境污染为病原体创造了适宜的场所,乱丢垃圾为疾病媒介提供有利条件,而激增的城市人口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城市卫生防疫措施的滞后导致高死亡率,越来越多的居民强烈地意识到卫生防疫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系统的城市卫生改革主张。各种公民改革团体在寻求解决垃圾问题办法的同时,也将其视为消除城市罪恶、腐败和疫病努力的一部分。这种进步主义的改革精神坚信能够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改变行为。各城市兴起了以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应用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医学知识和新兴的科学技术。受英国环境卫生理念影响,19世纪40年代,美国城市的卫生意识开始觉醒,1894年,乔治·华林在纽约推行了一场街道卫生改革,使垃圾管理现代化,推行卫生教育,并将环卫工作转变为必要的城市服务,对美国城市的卫生状况产生了直接而持久的影响。华林唤起了美国公众对卫生科学的重视,在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环境保护、提高市民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丽敏《进步运动时代纽约城市环卫改革(1895-189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纽约城市环卫改革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纽约城市环卫改革产生的历史意义。
2024-02-05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4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80年的巴黎城地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开埠通商为契机揭开序幕的。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开埠以后,近代中国城市的外在人文景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城市发展始终处于低度、有限的状态,少数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胀,中小城镇却发展不足,许多内地城市呈现停滞、衰退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了近代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


(1)根据材料一图示,指出12世纪巴黎城的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3-12-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四)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中新的行市与街市取代了旧有的封闭式的“市”,居住区和商业区交叉存在。东京作为“人烟浩闹”之地,人物凑集,“富民巨贾,萃于廛市”。流氓无赖,也横行于街巷之中,滋扰生事。因此,在州府及以上城市中形成了以厢统坊的厢坊制。从职能上看,厢主要管理行政和治安。坊逐渐成为征收赋役的基层单位,坊与巷日渐混同。还设立壁和隅,主要是管理军事、防火和治安,其区划与厢、坊交错,形成行政、民事、赋役、军事等交叉管理的格局。

——摘编自寇博文、贾莹《宋代江南城市基层管理研究——以厢坊制为例》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在各省会城市设立谘议局,并颁发了《谘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部分社会阶层得以参与城市政治;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兴办城市自治机构,成为大众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环节。1911年,各城市出现的公开性社团达600多个,这些团体组织各种活动,提高民众的政治觉悟和参与能力。此外,一些城市的社会人士开始创办民间市政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市政治理中去,维持社会治安。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厢坊制度形成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城市治理呈现的特点和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城市治理的历史启示。
2023-11-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准先生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法权体系,但皇权专制主义绝不允许中国形成“无代议,不纳税”的资本主义法权体系。可是从晚明江南社会的情形来看,形成此种法权体系也并非全无可能。江南地区不仅是费正清所说的:“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的中心”,而且是晚明中国“市民社会”萌芽最为显著的地方,是全国在野政治力量集结的中心、知识分子党社运动的中心。早期市民运动与知识分子党社运动相结合,对上限制专制权力的滥用,从而构成了对帝王权力的制约;对下维护市民阶层的利益,从而形成了一道保护市民阶层不受专制权力非法掠夺的屏障。这正是从臣民型政治文化向公民型政治文化转型的表现。它标志着江南城市中已经生长出现代市民社会的最初萌芽。

——摘自许苏民《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17世纪中西大分流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江南地区市民社会萌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化为广大乡村居民揭示了一个新世界——与农村庄园生活迥然有别,这个世界依靠工商业与外界沟通交换来维持生存,所以它具有相当开放性,同时它又是自由的,城市居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无需向领主服劳役。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享有一定特权,一些城市获得了司法豁免权,其市民“只能在当地城市法庭被提起诉讼”;有的城市获得了“选举市长”的权利。中世纪的城市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追求自由和特权”的政治诉求,因为离开庄园意味着摆脱奴役,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

——摘编自侯建新《欧洲文明探索》

材料二   铁路机车的发明使得住宅到工作地点的最大可能距离得到了提升:首先,蒸汽牵引的动力机车沿着一条专门建立的铁轨行进。然后机车在铺设于城市街道的轨道上行进。原始的马拉机车最终被电力驱动的机车取代,并且这些有轨电车也被由汽油驱动、脱离轨道的公共汽车取代。……由于近一个半世纪,交通运载工具在尺寸、速度以及价格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工业城市的选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原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

——阿诺德·汤因比《变动的城市》

材料三   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新问题,西方的社区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推广。如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并成立社区组织委员会,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依托基层社会的崛起,通过政府的分权和授权,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与农村庄园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简述交通运载工具的革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表现三例,概述城市社区在现代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2023-12-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居民稠密、厨灶连绵,宫廷以及富户多用珍贵木材建房,而一般人户则多用普通木材或者用茅草建屋,屡有火灾发生。两宋时均有火灾防治的诸多法令,要求拓宽街道、扩大房屋间隔。宋真宗曾下诏要求陕西地区的军营将茅草更换为瓦片;宋高宗多次下诏改建房屋,“累令撤席屋(茅屋)作瓦屋,不奉行,比重罪当加重”,并要求在有火灾隐患的地方只允许建五十间房屋,各自留出一条宽三丈的防火巷,以阻遏火势蔓延。宋仁宗挑选精干军士,建立了中国最早意义的专职消防队——军巡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走街串巷地巡查火禁施行情况,并负责火灾的扑救工作。但军巡铺缺乏集体操作的强力拆卸工具和远程射水工具,灭火手段存在很多不足。

——摘编自张雅雯《宋代城市消防制度探究》等

材料二   194911月成立公安部之初,新中国的消防工作就被纳入公安部治安行政局管理。1955年举办第一期全国消防训练班,系统地教授防火灭火理论、灭火战术、操作训练和技术装备的性能与使用等知识,此后,定期向广大群众传授防火灭火知识为惯例。在公安消防队外,企业专职消防队及群众性义务消防队陆续组建起来。1956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公安部消防局科学研究所及天津、上海、沈阳等地的消防科学研究所逐渐建立。1957年,新中国第一部消防法《消防监督条例》颁布,消防工作与体制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丁懿斐《在光辉旗帜下——新中国消防事业发展成就综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火灾防治的措施并分析其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消防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及其意义。
9 . 【近现代中外城市管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狂飙突进使伦敦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到185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19世纪末更是达到了500万人。城市发展产生了大量公共管理需求,原有的地区自治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最终触发了1855年的伦敦管理制度改革。改革道路呈现出由地方自治逐步转向集权管理的趋势,改革建立的双层管理制度最初以教区委员会为基础,体现了对地方主义思想的尊重,之后随着一级管理系统的膨胀,次级管理系统受到压迫,双层管理制度的重心开始向一级管理系统转移。1855年的改革未能解决存在于城市内部的诸多矛盾,但是它通过《伦敦地方管理法》建立起一套双层城市管理制度,这一创举为此后的大城市管理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朱一丹《1855年伦敦管理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化并未止步于工作场域,在全社会单位化的背景下,以往游离于国家政治统治机器以外的社会成员也被纳入以街居组织为主要形态的基层群众组织框架,甚至一些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也被覆盖。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855年英国伦敦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近代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1831184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13万,曼彻斯特增加了7万。英国的近代城市化运动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多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对经济并不干预,对城市建设也没有规划。这样的城市化发展就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同时这些地方还弥漫着从工厂、铁路和民用烟囱里冒出的烟雾……在伦敦,人类排泄物散布在25万个民用污水池之中,无人集中处理。在曼彻斯特,只有不到1/3的住房拥有相当于厕所的设施。最贫困的工人居住条件极其恶劣,住房里通常连照明和排水设施也没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原有的经济发展很好的城市却逐渐衰落,新的城市都建立在西北部地区,而英国的人口和经济投资也向北移动。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有所发展,1843年、1893年、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比分别为5.1%、6%和1.6%,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口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化色彩浓厚,但内地城市发展停滞、衰落,例如,西安人口由曾经的百万减少到1920年的20万,兰州人口从1901年的55万,减少到1921年的32万。在铁路沿线及其辐射区域,一大批新兴城市和集镇拔地而起,那些沿江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增添铁路这一新的运输手段,而更加兴盛起来。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背景。
2023-07-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