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4 道试题
1 . 宋真宗想让驸马成为加宰相衔的节度使,当时一位门下侍郎反对道:“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驸马之名)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升任宰相),恐腾物议。”宋真宗“再三问之’’也无法改变其态度,最终妥协。这说明当时(     
A.皇权深受相权牵制B.宰相仅为名誉头衔
C.谏议机制发挥作用D.皇帝尊重社会舆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存的二元政体,产生了政治保守、人才匮乏的问题。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广招天下贤士,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得到赏识。思想大一统,必须辅之以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制,才能得以有效推行。为此,汉武帝在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其后,汉武帝基于构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先后对匈奴、南越、西域、西南夷等展开了一系列经略行动。

——摘编自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等

材料二   唐初,国内战争刚刚结束,灾害频繁。贞观元年(627 年)三月,长孙皇后也亲率内外命妇养蚕。唐太宗时期,朝堂出现了“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的局面。与此同时,羁縻府州制度和军镇屯戍制度得以确立,突厥、契丹纷纷来降,唐朝取得了对周边民族交往战略上的主动权。唐太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刘歆立《唐太宗治国理政思想剖析》等

材料三   清朝迁都北京后,承继明朝基本制度而损益之,通过科举制度等名利之具笼络知识分子,惩治贪腐,荡涤积弊,推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等制度,堵塞私派加征,先后推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士民一体当差等政策。清朝平衡了满汉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成为中国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水平较高的王朝。清政府废除圈地、投充等弊政,招徕流亡,奖励垦荒;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导运,实现了黄淮百年安澜、漕运畅通;推广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在各族人民的共同艰苦奋斗下,清朝经济繁荣、民族统一,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顾春《康乾盛世——清王朝的兴衰史鉴(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治国理政措施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古代的所谓“盛世”(“治世”)。
2024-04-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历史试卷
3 . 江西的发展

材料:

                                西汉江西郡县设置图                                                               北宋江西州县设置图
提取材料中两项西汉到北宋时期江西行政区划设置变迁的信息,开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2024-04-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简

数量(片)

汉简

数量(片)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4

1155

甘肃敦煌汉边塞遗址

708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

460

内蒙古额济纳汉边塞遗址

10100

湖北云梦龙岗秦墓M6

293

新疆罗布泊汉边塞遗址

71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

800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M1

361

四川青州郝家坪秦墓

2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M1

4942

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M1

6000

湖南沅陵虎溪山汉墓

1000

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看,当时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由此成为重要的行政工具,承担着庞大帝国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能。正如东汉王充所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秦汉特别是汉代官文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诏、策、敕、玺等皇帝下行文书;二是章、表、奏、议等官吏上行文书;三是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此外,秦汉还有各类司法律令,以保证社会各种关系、各项事务的处理有可遵循的标准。

——摘编自郗文倩《秦汉以文书治天下》

材料二   徐谓礼文书是继商周甲骨、秦汉简牍、敦煌经书之后系统规范、真实可信的宋代纸质文书,也是目前中国国内出土的最为系统完整的宋代官员档案

南宋徐谓礼文书共有三部分:录白告身”“录白敕黄录白印纸。其中,录白告身有两幅,录白敕黄一幅。文书的主体是录白印纸,共12幅,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1221年)起至淳祐十二年(1252年)30多年间的仕宦经历。近30年间历官的印纸,即徐谓礼一生历官所有的考核表格、为亲友所写的各类保状,包括官阶升迁、被委任差遣、治绩考核、帮放请给(发放俸禄)、其母过世时依制丁忧守丧等。

——摘编自金轩《徐谓礼文书背后的南宋》

材料三   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有多种沟通途径。朝廷决策,既建立在地方信息基础之上,也依靠地方官员去执行。朝廷信息下达,除政令文书外,重要途径之一是邸报,也就是政府公报。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情报,皇帝的诏敕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员的任命、赏罚,地方、部门与臣僚的章奏文报等。许多地方官员都是通过邸报知晓中央信息。宋代的地方体制,最高层级是作为监察区划的路;下面有州郡和县两个地方行政层级。朝廷、路分、州郡,都会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和监督。考察结果上报至中央,人事部门汇总比对,决定奖惩。

——摘编自李全德《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文书治国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徐谓礼文书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书行政发展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024-04-1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武帝去世后,继位的昭帝年仅8岁,外戚霍光以大将军身份秉政,领尚书事。西汉后期如外戚王莽等,也都是以大将军或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身份执掌中央大权。上述现象反映出(     
A.军功阶层长期把持朝政B.汉匈之间战争绵延不绝
C.中央行政中枢权力调整D.外戚宦官交替执掌政权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朝是清代行政区域变化最大的时期,和康熙朝相比,除州减少45个外,府、直隶州、直隶厅、厅、县分别增加32个、35个、9个、27个、111个。巡检司的变化趋势与之同步。新设一政区时,往往相应配置整套行政班子,巡检司是其中重要的佐杂官。雍正朝裁汰、移驻巡检司的数量也较多,分别达43个、75个,这多基于当地行政管理的需要,也有因政区改革而裁汰或移驻的。在县以下战略要地,巡检司微员不足弹压之处,往往移驻更高品级官员治理,而将巡检司改驻别地。清代改革驿传事务,将其改归州县管理,故自清初开始,不断裁撤驿丞,也有一些驿站必须添置官员经管,故将驿丞改置为巡检,弹压地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朝巡检司数量变化的特点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朝巡检司数量变化的原因。
2024-04-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唐初政府采取措施,一是军民分治,刺史不像汉代郡太守那样掌有军权,二是州县属员都要由中央吏部铨选,不能由刺史和县令自行辟除。唐代这些措施(       
A.提升了官员的执政能力B.防止了藩镇割据现象
C.利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2024-04-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汉代在皇帝陵墓设陵邑,迁关东名门望族十万人于此。陵邑建制为县级,但实际规格要高,长陵邑令“秩二千石”,与郡守的俸禄相同。陵邑受中央直辖,由中央掌管宗庙礼仪事务的九卿之首太常管理。陵邑制度(       
A.体现典型的因俗而治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导致了地方行政混乱D.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2024-04-0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10 . 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初罢节镇统支郡,以转运使领诸路事,其分合未有定制。”
②“后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
③“上以民少吏多,思革其弊⋯⋯命大加并省,因山川形便,分为十道。”
④“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