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8 道试题
1 . 下面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地方行政区划
秦朝郡一县
汉朝州一郡(国)一县
唐朝道一州一县
宋朝道(路)一府、州、军、监一县
元朝行省一路、府一州一县
明朝省一府一州一县
清朝省一府、直隶州一县、散州
A.一级行政单位变化较小B.州的行政地位不断提升
C.划界原则依据山川形便D.县的行政地位十分稳定
2024-05-11更新 | 32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下表所示为秦汉史部分关键词

“秦统一”“郡县制”“汉承秦制”“推恩令”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3 .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分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三司”互不统属,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上述变化反映出明代(     
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C.地方权力不断扩大D.六部的权限被削弱
2024-04-2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的记述;《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记述。这些记述反映了秦汉(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华夏认同逐步形成D.大一统国家的构建
2024-04-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辽国没有宰相群体,而是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三师府官员皆有实权,常以同姓王、异性王任之。金朝海陵王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由此可知(       
A.政权更替引发局势动荡B.国家治理注重因地制宜
C.民族交融推动制度沿革D.国家统一得到广泛认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帝国“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罗马时代的旅行,“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

罗马帝国皇帝的集权很大程度上限于罗马。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帝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的共同难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帝国比,罗马帝国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
2024-04-2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蔺阳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史记》以“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首创《循吏列传》。据统计,共19部官修正史设《循吏传》,其传名、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亦有变化。

传名成书时代“循吏”概况
《汉书·循吏传》东汉以地方官“二千石”为限,以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等为主要标准,成为后世正史《循吏传》的书写范本。
《后汉书·循吏传》南朝宋详述传主先辈政绩,并设附传,记传主兄弟子侄中的任官之人。
《晋书·良吏传》唐代12人,多以清廉、守正、重义之品质著称。
《旧唐书·良吏传》五代正传41人、附传13人,所附皆为循吏之家族成员,入传者多巡行或外放地方的监察官,其中13人以“直谏”“劝谏”入传。
《宋史·循吏传》元代入选者必须长期任职地方,以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入传。
《明史·循吏传》清代除“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外,还记录了大量民众“乞求留任”的官吏。

——据牛子晗《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循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27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遂宁市、眉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御批,大都亲躬力行,十分详细具体,而且数量众多。至嘉庆以后,《南屋述闻》记载:“若寻常安折之批‘朕安’等字者,章京蘸殊敬书,以代御笔。”皇帝“批文件”,除了重要的军国大事外,都是批“览”“知道了”“该部知道”之类的话。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清朝(     
A.中枢机构日益完善B.君主权力日益弱化
C.封建制度基本成熟D.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2024-03-24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清代奏折制度诞生后,拥有具奏权的督抚,遇大事往往先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因此,在与中央部臣讨论前,皇帝往往对事情已有定见,部臣的反对意见难以奏效。这反映奏折制度(     
A.造成了任人唯亲B.强化了政务运行的制度化
C.加强了君主专制D.提高了中枢机构决策效率
2024-03-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史整体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