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8 道试题
1 . 唐太宗提倡三省制度不但要对臣僚的权力起到互相监督制约的作用,而且也要对皇帝的欲念意志起到约束监督的作用。通过完善三省制度,唐太宗自觉地发挥官僚机构的集体作用。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目的是(     
A.开启了早期政治民主启蒙的先河B.减少了国事决策的重大失误
C.解决了君主集权为所欲为的流弊D.使专制政体能得到有力保障
2024-03-1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视角何为制度研究取向
内部视角法令条文制度的支配性中央国家自上而下
外部视角现实运作人的能动性地方社会自下而上

——摘编自孙正军《何为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三种理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研究视角,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视角内容

中国的兵是民族的基本问题。春秋以前军队是贵族阶级的军队,文武兼备。战国以降,兵日益走向职业化,沦为君主的工具。贵族精神衰落,爱国观念的逐渐消失,兵文化的缺失导致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没有真正的兵,这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匮乏。

中国的家族是社会的基本问题。春秋战国时代,大家族制度衰微,汉代把已衰的古制又恢复过来。大家族制度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抑制着公民观念的形成。大家族制度占主导,导致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没有真正的国民,这是基本秩序的混乱。

中国的元首是政治的基本问题。秦汉以后,由于“君权”为首的元首真正长期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导致两千年来的中国社会没有真正的政治生活,这是政治制度的弊端。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1938年)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0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6次组卷 | 12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2024-02-11更新 | 363次组卷 | 184卷引用: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元朝1287年设置的辽阳行省,除设置路、县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万户、千户方式进行管辖;1307年设置的岭北行省,其下不置州县,地方行政按照蒙古传统的千户、百户等组织形式进行管理。这()
A.阻碍了游牧区域和农耕区域的糅合B.体现了地方管理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C.增强了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趋势D.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2024-02-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始创侯国制度,将盘踞在长安的众多功臣分封为候,令其前往封地居住,朝廷对其严密监控,功臣逐渐淡出西汉中枢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西汉侯国制度的推行(     
A.旨在加强中央集权B.导致了中枢权力机构异化
C.利于规范监察机制D.加强了君主对朝政的控制

8 . 汉唐一般在宫城的东边营建太子宫,建制、器用仿照皇宫,但是规模要小,称为“东宫”。南宋时期,宋高宗没有修建东宫;宋孝宗时,明确“今后东宫不此须创建”,太子随皇帝居住在皇宫里面。这主要是因为(     

A.国家财政的困难B.理学思想的影响
C.商业集镇的扩张D.专制皇权的强化
9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     
A.规范官员选拔B.学习明朝制度C.维护君主专制D.加强官员管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历朝历代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一些思想和做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下表

分封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内阁制上计制《唐律疏议》《大明律》
察举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科举制刺史制西域都护府和亲政策
土司制租庸调制秦半两两税法里甲制常平仓制度编户齐民

——整理自《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家治理”提出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表中的历史概念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合理,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4-01-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