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1951年,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工商税种的基础上建起以14种工商税收为主的税收制度。1959年,在国营企业试点税收与利润合并缴纳。到1973年为止,国营企业事实上只征收工商税。此时期,构建出的是一个新的财政类型,可称为“现代家财型财政”(下图)。

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1987年开始,政府与企业间广泛实行承包制,以企业相对固定的财政上缴(利、税),由此带来现代家财型财政的现实终结,国营企业领导人越来越多地学会像一个企业家那样去利用市场机会,其他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也获得了成长的缝隙和空间。在1994年集中进行的税制改革和2004年后逐渐开展的税制改革基础上,来源于大众财产或收入的规范性税收,真正成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经历如此种种变革后,税收型财政成型,中国成为税收国家。

——摘编自江国华、韩玉亭《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家财型财政制度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税制变革的特点。
2024-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现代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把资本主义社会自产生以来到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过程区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的革命,“第一次革命在过去的400年里荡涤了统治人类大部分历史的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传统生活。这次革命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以及17、18、19世纪的政治革命等。这次革命仍在进行中……”他所谓的第二次革命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兴起的消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第一次革命的兴盛时期。1844年之后,马克思通过整合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潮,描述了从中世纪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过程。

——摘编自仰海峰《马克思的社会转型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尉卒律》载为计,乡啬夫及典、老月辟(排除)其乡里之入、彀(gòu,出生)、徙、除及死、亡者,谒于尉,尉月牒部(文书登记)之,到十月乃比(核实)其牒,里相就殴(也)以会计;《金布律》亦载:吏先为(?)印,敛,毋令典、老挟户赋钱。

——摘编自岳麓书院所藏秦简

材料二 明朝户部主管会计工作,省、府、州、县都有主管会计。国家按四柱清册制定了统一的账簿格式一印信文簿,颁行全国。印信文簿是国家主要账簿,具有总账性质,规定每天登记,定期选官送部里。中央各部门,地方府、州,又设置专项分类账薄,如盐院的红字簿”“钞关文簿等。账簿的记登记实数,又登记按数量折银或钱的金额,以登记金额为主。

——摘编自王光达《中国古代会计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会计制度的背景,并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秦朝会计制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会计制度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00年前后到二战前,欧洲民族主义思潮不断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下表所述。

1500年前后欧洲民族主义兴起:英法等民族国家形成,王权加强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民族主义普遍发展:欧洲各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1870年至1914年欧洲民族主义呈现高潮: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盛行,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0世纪30年代欧洲民族主义再度狂热:德意等国法西斯猖獗,在民族复仇情绪和种族主义的煽动下,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一种“过度”竞争的政党关系。政党代表利益客观上差异,一旦带到决策中,势必就会发生政治上的分歧,往往使政党、政治集团和政治家们陷入“凡是敌人反对的我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就反对”这样一种怪圈,明明对社会有利的议案,却难以通过和付诸实施,却能畅行无阻。在西方议会中,正是由于不同政党利益的冲突……政府的工作及其内外政策常常受到议会的无端牵制,为争权夺利而无休止的争论,又使议会的效率大大下降。

——摘编自齐春雷《西方政党制度的民意代表及其启示》

材料二   中国非竞争型的政党制度不需要通过政党间的竞争,获得执政的合法性,但是中国共产党也不能把“历史选择”作为永久的合法性基础,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实践中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不断巩固和扩大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反映和代表它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要求,还能从不同角度向执政党反映民众的各种诉求,使民主过程理性化。

——摘编自朱兆华《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党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政党体制形成的因素。
2023-08-31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出版《瘟疫与人》,他认为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1348——1349 年,欧洲历史上最有毁灭性的瘟疫出现,后被称为黑死病,造成2500 万人死亡。天主教会传统的信条和仪式在瘟疫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许多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非常的环境中拯救自己,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在躲避黑死病中写成的。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瘟疫的助阵。魏晋时期,瘟疫频仍。明末大疫,对国运日蹇的明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节日习俗,如端午节洒雄黄之酒、熏苍术之烟等行为,明显具有消毒、防疫的目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全球性霍乱流行,进一步促成近代公共卫生机制在欧洲建立,特别是在英国,直接推动城市下水道的建设。宣统年间,东北鼠疫大流行,为中国在防疫上展开国际间合作和推进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建设提供契机。当然,更为直接和明显的,还是瘟疫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摘编自《瘟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搏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克尼尔提出的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今人类社会在面对疫病暴发时的合理性举措。
2024-04-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日本正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急需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以促进自身社会的发展。木宫泰彦先生说:日本古代人民的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因中国文化的输入而丰富起来。于是使一些向往中国文化的先进者,更加热切希望前往当时堪称东方文化渊源的中国,直接吸收优秀的文化。因此遣隋使出现了,并派遣留学生直接学习中国文化。到了唐朝,遣唐使接二连三地来华,人数最多的一次达五六百人。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中国文化能够在欧洲闻名,得益于传教士在中西方文明间的往来。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上半叶,传教士先后将《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小学》等译成西文,对中国儒学有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介绍。一时间,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纷纷拜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并在其中找寻他们所需要的精神源泉。之后的民主”“理性”“平等”“人权”“无神论等理念的提出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姚婷婷《浅析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思想家宗教观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的日本借鉴中国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特点。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得出哪些认识?
2024-04-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用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整理自《世界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的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全国工业化,我们不得不智时征收这种税。

——摘编自斯大林《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1928年)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摘编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圈地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圈地运动”和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异同。
2023-07-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至今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和生活,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甚至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材料二   8世纪时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的广大地区从事贸易。最高统治者哈里发基于“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的认知,组织了百年翻译运动,在首都巴格达创立规模宏伟的智慧宫,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派遣使者到各地访求书籍,并翻译成阿拉伯文。在智慧宫里,汇聚了众多学者,大家不分种族宗教,只求真知。总之, 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善于学习波斯、印度、中国有用的东西并将其发扬光大,还将它们传入欧洲,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崔连仲主编 《世界史.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的当今世界应该秉持的“文明观”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轴心时代“中提及的思想家们所提出的至今仍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和生活的思想原则(东西方各举一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并分析其文化特点。
2023-07-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孟德斯鸠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在他看来,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人们的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孟德斯鸠还认为,一个民族居住地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关系。他断言,小国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适宜于君主政体,大国适宜于君主专制政体。

——摘编自李学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

材料三   地理学家早已摒弃了站不住脚的、理性上有局限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自然环境本身塑造了人类以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理念。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并不取决于社会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社会组织制度和对真实与正义的概念同环境状况并没有明显关系。

——摘编自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