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全盛阶段。公元574年,(北)周武帝诏令“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灭(北)齐后,周武帝又下令“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融括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并执有任何依租簿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净年值除缴纳该项土地之一切租税及费用外,不少于十镑者,即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参加下届国会……任何人不得在任何一年登记作为选民,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之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国会代表的资格。

——《1832年改革法》(英国1832年6月7日)

2.凡年满21岁制男子,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动用其投票权力。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能够选出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人民宪章》1837年

材料三:18世纪的奥地利仍是盛行农奴制度的农业国,这种落后状态又使奥地利受到新兴的普鲁士的凌辱。女皇特蕾西亚进行的改革,便是在这种状况下开始进行的。她于1751年颁布了普遍征税法,取消了各邦和领主们的收税权。根据以女皇名义发布的土地册,一切臣民都要按照财产和等级普遍纳税。此外还规定农民为领主服徭役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3天,并宣布在皇室领地上废除农奴制。为发展经济,政府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家对新建工场免税10年,放宽必须加入行会的规定,还统一了币制和度量衡,废除了国内税卡。此外,国家还对进口工业品课以高关税,而对进口原料则降低关税。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81年,全国总工会、共青团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倡导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使亿万群众自觉参加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又有不断的发展,在“五讲四美”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三热爱”内容。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周武帝禁绝佛道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份改革主张的最主要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宪章》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蕾西亚女皇经济改革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意义。
2023-12-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负担相较于以前大大减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经济地位的提高,又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的具体实践,进而提高其政治作用和地位。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重要体现。如政策得当,就有机会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进而壮大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巩固了自身统治。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实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壁垒很快被打破。当农村劳动力锐减后,农村土地出现了严重撂荒现象,“两权分离”制度(即所有权与使用权归属分开)已经不能有效应对“三农”问题。由此,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流转制度上开始了新的探索,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用法律来管理土地是否被合理利用,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该法对农村土地流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其规定了农村土地可以在转包、出租、交换、转让等方式下进行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土地流转起到了促进作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我国现有耕地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2013年末的中央农村会议不仅提出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并行,还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政策的基本改革方向。2014年我国正式提出“三权分置”制度: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摘编自王涵映、陈国华《建党百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根据地政府推广减租减息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三权分置”制度的背景,并指出在此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晚期,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济贫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就是颁布了《斯宾汉姆莱法》。它不仅扩大了济贫范围,也使工资收入者得到了某种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而且突破了原来的教区济贫院救济制度,转而采取了以居家为原则救济贫民的模式。到了工业革命后期,随着前期贫民救济制度的实践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立一个系统解决自工业革命以来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各种社会问题的新贫民救济制度,就成为英国政府的现实诉求。1832年,英王威廉四世宣布“济贫行政与实施委员会”成立,并责成该委员会对全国济贫情况进行调查,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从其实施的结果来看,该法案不仅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还使济贫工作由原来的混乱状况开始向国家统一有序管理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董应龙《现代化与近代英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

材料二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颁布了一则“皇帝谕告”,明确提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生活保障,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帝国政府陆续于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实行《医疗保险法》和《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继续出台《养老和伤残保险法》。《残疾和老年人保险法》于1889年6月通过,保险金额由雇主和工人平分,但国家在每份津贴中每年补贴50 马克。养老金从75岁开始领取,但残疾津贴可于工人投保5年后的任何时间内开始领取。据统计,德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从 1883年的300万人增至1886年的700 万人,至1913年达到1450万人。这一时期,德国在科技、交通及采矿等领域都发展较快。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派人到德国考察后,英国、挪威、丹麦,意大利等国也纷纷着手开展社会保险立法。

——摘编自王东《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晚期德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和德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相似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动等诸多因素所致。

隋朝

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598年)年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置进士科,轻“门弟”,重“才干”,“任人唯贤”

唐朝

考试科目种类更加齐全、丰富。唐初较重明经和进士科,后又逐渐重进士科。同时,制举也成为唐代科举的一大特色,即皇帝随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制举所列科目,由皇帝亲自选定。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宋朝

考试科目,有进士,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宋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其后遵行,未有改动

元朝

科举时存时废,实行共约50年。科举中没有武举的考试科目,此外,元朝还将等级秩序充分体现在科举制度中:将考生分为左(蒙古人、色目人)右(汉人、南人)榜。元朝还通过科举确立了程朱理学在经义上的统治地位

明朝

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且明代士人在正式入考前须先获取资格,即进行资格获取考试。另外,明代科考的出题范围及答题格式、语言具有局限性:“专取四子书及《易》《诗》《书》《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及八股文

清朝

放宽对士人参举的一些限制,科目主要分为常科(文科、武科)、特科、翻译科,其考试和监督管理程序更加复杂严格,八股取士也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同元朝一样,将高压政策、民族等级制度与科举相结合,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摘编自崔毅铭《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僵化的因素分析》


围绕“科举制的变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朝代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朝代、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朝代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中国各地都发展出一定规模的票号、钱庄。清代中期后,山西票号几乎开满了国内各省。鸦片战争后,上海为代表的口岸城市,开始兴起钱庄。为了拓展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业务,外国商人将现代银行业引入中国,最早的就是一家英资背景的银行丽如银行。之后,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银行纷纷在中国设立分行。经过市场洗牌,到19世纪末,9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了45家分支机构。

——摘编自吴景平《中国近代金融史十讲》

材料二   近代中国银行业在1927-1937年“黄金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成果包括存款业务猛增到了45.5亿元,大大超过了外资银行的该业务量(5.11亿元),占据了总发钞额的87%。近代中国银行业为当时的民族工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比如,棉纺织业就获得了压倒性优势的贷款支持,面粉业、丝绸业也获益显著。近代中国银行业在那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对于当时国家的救亡图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在金融领域的干预更甚,屡屡违反金融市场规律,滥发货币,从根本上葬送了人民对于该政府的信任,最终导致国民政府金融业的崩溃。

——摘编自[美]程麟荪《中国近代的银行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到清代金融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概括近代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银行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的主要表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9年,利物浦入港船舶374艘,载重量14574吨,出口船舶344艘,载重量12636吨,船只平均装载量38.3吨。……1730年利物浦的船舶进出口吨位达到37000吨,1750年上升到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到1770年就突破了140000吨。……1700年利物浦居民为5000人,1720年为10000人,20年中增加一倍。1740年利物浦人口增至15000人,1760年为26000人,1773年进行人口调查所得出的数字是34407人……利物浦成为英国少数几个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不到一个世纪之内,利物浦人口增加十几倍,显然是移民造成这一情形的出现。

—摘编自张金鹏《大西洋的国际贸易与利物浦的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广州商人已经成为全国乃至海外远程贸易商人集团中最强势的一支,其足迹遍布全国和海外。对海外,广州商人成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商业的重要力量。对国内,广州商人更是无所不往。明末清初所撰的《广东新语》记载:广州望县,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箱等,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1798年,来华长期留居的瑞典人龙思泰在《早期澳门史》中记载:广州不仅是广东货流中心,而且是全中国货流中心,福建、浙江、山东、直隶等十数省“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品运到这里,换取西方世界的物产和制品”;同时,“中华帝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以此地为中心”。

—摘编自黄滨《明清珠三角“广州—澳门—佛山”城市集群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利物浦崛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广州与利物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异同点,并简析广州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1年美国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问题的报告》,显示出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19世纪美国在钢铁等一些领域慢慢追赶并超过了英国,成为当时重要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论是制造业产值(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制造业从业者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2000年美国的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6%、24.9%、73.5%,同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5.1%。

——摘编自王丹莉等《美国工业化、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进程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材料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实施了许多旨在“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措施。

时期战略主要内容
奥巴马
2009-2017
“再工业化”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出发点;发展国家技术创新型制造业和新兴工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服务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出口倍增。
特朗普
2017-2021
“美国优先”行政部门要购买美国货和雇用美国人;用贸易保护政策促进制造业发展;重视高端制造业和军事国防行业高新技术发展。
拜登
2021至今)
“美国就业计划”扩大企业对国内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增加国内生产,为开发的新技术创造市场;为期8年、金额达2.29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及其他支出计划;研发、制造和就业培训三项支出合计5800亿美元。

——摘编自王雨杰《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对其就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去工业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振美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代表人物对近代西方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发现西方的议会制度
早期维新派
(郑观应等)
逐渐形成君民共主观念,开始考虑将西方民主制度移植到中国,并提出若干在中国开设议院的方案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们(以严复为代表)第一次明确地将君主立宪作为政治改革的目标,而且还从理论上初步阐述民权、平等、自由等思想含义
辛亥革命时期
(以孙中山为首)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如人民权利、政府权力制衡、选举、地方自治等,都较以前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如何移植西方民主制度作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同时,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大钊、陈独秀、
毛泽东等
除随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之外,“五四”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强调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和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

—摘编自崔志海《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理解和实践西方民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时期说明中国人如何探索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纷纷响应,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伦敦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后来战争使英国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稳定地位也发生动摇。1931年9月20日,英国宣布废除英镑金本位。资本主义各国高筑贸易壁垒,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出现英镑区、法郎区、美元区等货币集团,加大了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分割局面。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的主导者。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逐渐成为中国战时大后方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原先汇集于上海及其他东中部城市的国家银行、地方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迁往重庆。极盛时期,重庆的金融机构达到160多家。其中,四大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交通银行)还在重庆设立了联合征信所,为四川和大后方其他各地工商业提供经济信息和咨询服务。1937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四行内地联合贴放办法》,批准重庆成立贴放委员会。193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正经济部小工业贷款暂行办法》,向纺织、制革、造纸等小工业提供贷款。然而,抗战胜利之后,随着国民政府和外来工业的回迁,重庆就失去了大后方经济中心的地位。

——摘编自刘志英、张朝晖《现代化视野下的重庆金融1840-1949》

材料三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开放的浦东不仅打好“世界牌”,更注重打好“长江牌”   “中华牌”,承担起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带动长江流域共同发展的重大使命。浦东大力引进国际领先的企业、机构、项目和技术,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截至2019年,浦东外资企业累计注册23871 户,占全国4%,累计获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327家。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经原浦东和南汇网区合并,行政区划面积从初期的532.75 平方公里扩大到1210.41 平方公里,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也不断跨上新台阶。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区,浦东大力推进重点发展片区产业转型,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摘编自钱智、金嘉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伦敦国际金融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重庆成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突出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金融中心演变的认识。
2024-05-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的第三点要义,在于因俗而治,正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用制度、文化和技术引导并逐渐改变夷狄,而不直接对其进行统治。在这方面,唐朝尤为成功,通过广泛建立羁縻府州制度,极大地扩大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影响。唐朝近三分之二的地区为羁縻府州,这是羁縻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羁縻州府的设置,将许多民族首领纳入府州的地方制度之内,并授予他们官职。当然,羁縻府州同州郡还有显著区别,其首领担任的官职可以世袭,其也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摘编自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增订版)》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唐朝在西域的经略,通往西域的交通大开,形成了自汉代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极盛高潮。当时中西交往空前繁荣,亦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唐朝与西方的交通,除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盛,这一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丝路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武斌《丝绸之路全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被誉为“丝路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该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