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朝刘宋建立后为加强地方监察,临时委任出身低贱的典签为耳目,行使地方监察职能并给予很大的职权对诸王、刺史的不法和谋异行为起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由于典签地位显赫,地方官员往往谈“签”色变。《南史》载:竟陵王萧子良尝问众曰:“士大夫何意诣签帅?”参军范云答曰:“诣长史以下皆无益,诣签帅便有倍本之价,不诣谓何!”随着位卑权重的典签权力的膨胀,其封建官僚的腐朽性也就表现出来了。他们常常以权谋私掠取经济利益,如齐武帝永明八年,兖州刺史西阳王萧子明的典签刘道济“赃私百万”。又永明九年典签何益也是利用职权贪赃百万。在君主的授意下,典签在监察活动中常常超越权限干政。典签活动最盛时的南齐,由于各地刺史的职权被典签干预,分割无法发挥其正常职能,造成了严重后果,南齐高宗萧鸾对典签之弊深有体会,于是下诏:“自今诸州有急事,当密有奏闻,勿复遣典签入都”,典签地位开始下降。至梁中叶、陈朝,典签失去了君主亲信监察官的身份,并恢复原来的文官职守。

——改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第141卷齐纪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典签制度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典签制度衰落的原因。
2024-0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3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12日,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逝世,享年87岁。他作为主要撰稿人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在社会处于大变动时期,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实际的变化。为了顺应和推动时代的发展,解放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历史上,像胡福明这样的知识分子或政治家不乏其人,他们善于思考、独立判断;敢于批判、也敢于质疑。由于他们的努力,束缚思想的牢笼才被打破,内容与形式因时而异的思想解放运动才得以实现。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等。


请以思想解放为话题,自拟一题目,用学过的历史知识作支撑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看法。(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4-02-0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3月)历史试题
3 . 1907年8月,清廷召开化除满汉隔阂的会议,议定的条款之一是:“以汉字为国文,以汉语为国语,不识文义者不得有选举权。”1908年1月,黑龙江省谘议局对该条涉及少数民族权利的规定有疑惑,特致电中央询问,得到回复:“旗蒙人等仅识满蒙文、不识汉文者,仍以不识文义论。”这一做法(     
A.进一步激化了满汉两族的矛盾B.反映了革命派的政治诉求
C.旨在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D.具有相当狭隘的民族意识
2024-02-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3月)历史试题
4 . 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和宴席承办服务在整个宋代都相当发达。殷实之家的宴饮聚会等日常饮食活动雇佣厨师、杂役十分普遍;有些地区从宴席筹备到场面设置实现了完全包办。南宋时期,宴会承办行业更是日趋成熟,形成了更为细致的专门化行业分工服务。这些现象(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成长B.是生产关系变革的主要产物
C.冲击了传统的抑商政策D.表明商业服务意识开始形成
2024-02-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3月)历史试题
5 . 16世纪以前的中国,白银很少用于纳税和商业交易。16世纪以来,银元的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银锭也已普遍流行,大部分税收也以银元支付,是到了明末(1573—1644),仅有0.5%的税收使用铜钱。白银在中国的大量流通(     
A.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B.使商业活动开始打破时空的限制
C.导致中国被迫纳入世界市场D.动摇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基础
2024-02-09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抓紧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下决心发展核工业,新中中国尖端技术的研发从核科学技术研究开始起步。19525月,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央军委领导人在研究国防建设五年计划时,开始酝酿发展特种武器问题,并征询了有关科学家的意见。大批留学海外回国的中国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科学研究方向转向核技术研究,投身到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建设中。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原子能技术、火箭导弹、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技术等尖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苏熹《新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的演变1949-1986》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围绕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题,在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组织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对策性讨论。这一时期的新技术涵盖信息技术、能源材料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核技术等领域。这场讨论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对策建议,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83年,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形势催生了中国“863”计划的出台。“863”计划以“军民结合,以民为主”为方针,选择七大领域,面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长期目标。“863”计划出台后,中国的高技术研发开始在国家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摘编自苏熹《新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战略的演变1949-198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尖端科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50年代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4-02-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98年11月,美国传教士致函美驻烟台领事,对山东诸城、日照、沂水等地发生的冲突做了具体汇报,并指出这次山东的冲突与以往不同:它不是孤立教案,且表现出一种普遍的暴力排外情绪,并与北京的“政变”有着直接联系。材料提及的这场冲突(     
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倾向显著
C.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024-02-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8 . 胡人的婚姻观念本来颇为开放,“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即是这一观念的典型表现,但北朝时,胡人在男婚女嫁时却受“父母之命”的观念束缚(这一观念源于《诗经》),北朝乐府民歌中就唱道:“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说明(     
A.胡汉文化融合的趋势明显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C.传统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理学思想严重限制婚姻自由
2024-02-09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9 . 《史记·殷本纪》记述:殷(商)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14传,13世,无一或缺。材料可用来说明商朝(     
A.王位继承以世代相袭为主B.“家天下”局面初步出现
C.嫡长子继承制度正式确立D.血缘纽带关系的逐渐弱化
2024-02-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二大联考(8月)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逐步形成的条约制度下的领事裁判权制度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产物,是中外不平等条约的司法表现。晚清司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企望通过修律新政以期挽救行将就终的晚清皇权统治,但其直接动因乃是肇始于收回因西方列强入侵而逐步形成的领事裁判权,从而维护固有的司法主权。1900年,刘坤一、张之洞鲜明地提出了“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并重的变法主张,由此揭开了清末司法改革的序幕。在司法改革方面,刘、张二人针对中国传统司法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在他们看来,“必事事皆有确实办法,庶可以仰裨圣朝尚德缓刑之治,而驱民入教之患可渐除矣”。至于“采用西法”,刘、张建议,“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其中包括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并且特别强调制定这类法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摘编自公丕祥《司法主权与领事裁判权:晚清司法改革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的司法改革。
2024-02-09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月)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