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1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进入20世纪后,物质生活虽比以前丰富了,可世界却动荡不安。有些艺术家预感到时代的变化最终会带来人的感知变化,具象的绘画虽美,但已经不再是现代社会的人们所欣赏的形式,抽象的表达才更契合人们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存信念。这表明西方艺术家意在(     
A.对于启蒙理性予以深刻的检讨B.致力于西方文明的重建
C.通过抽象艺术缓解精神危机D.保守反动倾向日趋明显
2024-02-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月)历史试题
2 . 1980年,英国首相在保守党年会发表讲话时说:“有些人,总劝说我们松手,不分青红皂白地多花钱,以为这就能帮助失业工人和小商人……他们可不是失业者或小企业主的朋友,他们是要我们重做最初导致问题的事情。”这种观点表明当时的英国(     
A.重新回归自由放任的经济立场B.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C.政府尝试着宏观调控国家经济D.准备推行更为积极的福利政策
2024-02-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3 . 19世纪初的欧洲,一群多愁善感的年轻人,一味追逐幻象,并执拗地想赋予幻象以生动的形体,他们宣传构成艺术和诗及其元素中,想象力才是唯一本质的、有生命的,而其余的一切,生活和现实,不过是平庸的散文,毫无意义可言,甚至是害人不浅的祸殃。这一艺术流派(     
A.展现了西方世界精神的颓废B.用浪漫主义形式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C.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精神诉求D.超越了现实场景魔幻色彩相当浓厚
2024-02-0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4 . 1602年,李贽在狱中自杀身亡。与李贽同时代的名士张岱在评论李贽之死时认为,李贽“不死于人,死于口;不死于法,死于笔”。也就是说李贽并没有犯法,仅仅是他的“口”与“笔”闯了祸,才导致他死亡。李贽死亡,主要是由于他(     
A.挑战了正统思想不容于专制政体B.抨击君主制度鼓吹民主政治
C.主张工商皆本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动摇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
2024-02-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5 . 14世纪,佛罗伦萨连续出台数条法令,禁止本城市民购买“佛罗伦萨统治区域之外,以及国外生产制造的服装”。至15世纪,该法令进一步修正为禁止进口所有意大利其他地区以及法国南部制造的服装,并且对转口贸易也严加控制。这些法令的颁布(     
A.意在挽救日渐衰落的商业地位B.有利于早期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严重挑战了自由主义贸易原则D.损害了全球商业贸易的发展
2024-02-06更新 | 59次组卷 | 4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后汉书·百官志》载,“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九卿之一),(光武)中兴皆属郡县。……及洛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属河南尹。”原先属于中央管辖的手工业机构,亦都交给地方管理,实行只征收赋税,不参与直接经营的政策,东汉的手工业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B.有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
C.促使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024-02-06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清史列传》记载:康熙时靳辅(河道总督)奉旨修治黄河,其河务谋略大多出自幕客(官员私聘秘书)陈潢之手。但“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这表明,清朝秘书制度(     
A.符合推进社会治理需求B.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成为官员选拔重要途径D.是吏幕勾结贪腐的源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一些激进的启蒙运动人士企图将人彻底从上帝的庇护与指导下解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启蒙运动“砍下了上帝的头颅”,将上帝与人类秩序彻底分离。由此可见,启蒙运动(     
A.打破了基督教会的精神独裁B.加快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进程
C.解放了宗教戒律禁锢的人性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
2024-02-05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3世纪以来,神迹剧开始在欧洲部分地区上演,剧情多是圣徒的生活、道德故事,以及最重要的《圣经》故事,而《圣经》故事大都由手工业行会负责演出,它们往往将基督徒的虔诚和粗鄙的幽默感结合起来,从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神迹剧这一类戏剧(     
A.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B.展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维护了基督教会的封建统治D.彰显了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者吴于廑认为,中世纪城市在兴起时及相当长一个阶段里,是和当时的封建主义制度相协调的。然而这种协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变化,并成为对封建农本经济的分解物,进而演变成对立的关系。这一立论,主要是基于(     
A.城市自治权的获得B.工商业的恢复商品经济的发展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瓦解
2024-02-05更新 | 325次组卷 | 5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