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5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末,英国《笨拙》杂志刊登了一幅名为《我的、都是我的》漫画,图中描绘了英 国开普殖民地议会议员塞西尔·罗德斯手拿电报线,脚踩大地的形象,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我的、都是我的》
A.欧美主导下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美化形象掩盖英国侵略的本质
C.非洲的民族意识觉醒历程受阻D.英国凭技术优势意图瓜分非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1世纪,罗马法律规定,尤尼亚拉丁人在罗马卫队中至少服役6年后,可获得罗马市民籍;如果拉丁人为罗马建造一艘不低于10000莫迪(1莫迪≈8.91公升)的运粮船,并为罗马运送粮食6年,可获得罗马市民籍。这些规定(     
A.打破了贵族的政治垄断B.适应了国家扩张的需要
C.限制了公民法适用范围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 古代中国女装属于直线裁剪的宽衣文化,而西方的女装侧重曲线裁剪的窄衣文化。两种女装的不同主要源于各自的哲学和美学观念,下图为民国时期一则广告的画报,该画报反映了(     

A.民国时期国民思想解放B.改良旗袍成为流行趋势
C.广告成为主要传媒手段D.资产阶级文化传入中国
2024-06-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经济发展便已有了区域性的萌芽。地处温湿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以粟为代表的旱地农业文化;地处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是以水稻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东北北部、蒙古、新疆等地,经济以狩猎和采集为主。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因自然条件良好,所以开发得较早,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游牧民族处在沙漠草原地带,传统的生产方式又使他们不太从事种植业生产,因而对农业民族的依赖性很大;同时,内地人民也需要肉食和皮毛,必须仰仗于牧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夫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

——摘编自赵庆伟《我国古代民族经济的区域性发展与互补》

材料二   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一直战乱频繁。期间有中原汉族的自相残杀,更有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入侵,如五胡内迁、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等,把整个北方搅的鸡犬不宁。而南方则相对安定,战乱很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南方安定,促使大量中原人口被迫或自愿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开发。南方开发少,水资源丰富,相对于较冷的北方,南方气温更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农业的长足发展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袁振宇《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西汉中国古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至唐朝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在世界上古时期,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发动了两次大的冲击,其结果是游牧世界入袭一次,其范围便缩小一些,农耕世界随之扩大,最终使得亚欧大陆上的游牧世界大大缩小。这反映出(     
A.战争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锋B.游牧民族促进了区域文化转型
C.农耕文明具有更强大的向心力D.人口迁徙冲击了多元文明格局
6 . 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专门介绍马克思生平和学说的文章。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开始多了起来,《星期评论》《国民》《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当时(     
A.思想文化氛围相当宽松B.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
C.五四与新思潮相互促进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7 . 美国参议院档案记载:“没有华工就没有西部的垦殖,华工使荒地变为良田,使整个加利福尼亚变成了一座果园,一个果木园。”下列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华工为美国西部开发作出巨大贡献
B.华工促进了加州农耕业的早期开发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
C.华工为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开采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D.华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的代价,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强大
8 . 茶叶进入欧洲初期,人们习惯在茶馆喝茶,但不久后,荷兰人召集其朋友在家里品尝各种茶。通过这些社交方式,荷兰妇女走出了家庭,与同性交往。由于喝茶之风盛行,中国式茶亭在当时的荷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表明(       
A.中国与荷兰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B.荷兰已成为茶叶销售的主要市场
C.荷兰积极学习中国的饮茶文化D.商业贸易带来社会风俗的变化
9 . 1954年,美国、苏联、英国等50个国家在荷兰海牙签署《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承诺尊重缔约各方领土内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艺术品或历史上有价值的纪念物等文化财产,不对其实施任何报复行为。这一公约(       
A.目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B.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C.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D.发展了国际的司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墨子主张“非攻”,他不仅止楚攻宋,还用许多行动贯彻了这一主张。齐将伐鲁,墨子见齐将项子牛及齐王,说而罢之。还有,楚欲攻郑,墨子劝说鲁阳文君而作罢。由此可知,墨家学派(     
A.开始践行知行合一B.富有实践精神
C.重视科学理论运用D.蕴含仁爱思想
2024-05-30更新 | 22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