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治维新开始后,大量介绍西洋各国历史的书籍被翻译引入日本:《泰西史鉴》(1869)、《英国史略》(1870)、《日耳曼史略》(1871)、《希腊史略》(1872)、《罗马史略》(1874)、《法国史略》(1878)。上述书籍的引入(     
A.铲除了封建思想的根基B.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服务于对外侵略的需要D.有利于探索近代化道路
2024·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方式是家庭与宗族,因此传统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建构起点是家庭伦理,以忠孝仁义为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层层递进的人格发展轨迹,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个人品德要求的基本面向。在“天人合一”哲学下,政治的泛道德化确立了政治的合法性,也在无意中为政治活动划出了伦理边界,基于政治伦理的民本主义传统成为专制“政统”下坚韧的“道统”;“天人合一”哲学基于家族伦理演化出家国同构的政治制度,父权政治的“立君为民”和民本主义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道德基础和合法性,民本主义则要求统治阶级推行仁政、善政,倾听和回应民意。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天人合一”与“天下大治”。第二,民本主义与道德伦理。第三,“人治”社会与精英治理。

——摘编自卞学勤等《本土生发与现代转向:现代国家治理的传统文化基因》

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25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晚清新式海关除遵照一系列中外条约的相关规定以及海关制定的规章,开展监管、查私、征税和统计等四项本体业务外,还曾兼管、兼办国内关税、邮政、海务、教育等各种事务,参与、介入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各种活动。这反映出晚清海关(       
A.积极拓展自身职权B.具有半殖民地性质
C.成为最有权力的机关D.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2024-04-25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战争赔偿是国际政治中的焦点话题,战胜国希望以此达到削弱德国实力和弥补战争损耗的双重目的。联邦德国建立后自愿对纳粹暴政受害者进行持续性赔偿,其目的是“消除道德上的罪恶感”。赔偿对象经历了战胜国政府、以色列政府、纳粹受害者、大屠杀幸存者和被遗忘的受害者的多次转变。根据《雅尔塔协定》等规定,德国在占领时期以工业设备等实物形式支付赔偿。20世纪50年代《联邦赔偿法》发布之后,开始以德国马克、美元、欧元等货币支付赔偿。二战后的德国赔偿史,既是一段用物质补偿战胜国政府和受害者的经济史,又是一段重塑德国国际声誉和地位的政治史,还是一段推动德国民众集体反省战争罪责的社会史。

——摘编自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的影响。
2024-04-2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1年,上海工业企业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活动的主旨逐渐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从强调数量的多转变为强调质量第一。这一转变(     
A.促进了工业的有序发展B.遵循了七千人大会精神
C.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2024-04-24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月,美国要求英国禁运战略物资至新中国;3月,美国宣布所谓《战略物资管制办法》,按照这个办法,被管制的物资共计有660余种,包括机器、交通工具、金属制品和化学原料等,这些物资如果要出口,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并具备出口许可证,同时美国还要求所有接受“马歇尔计划”供应的国家禁运战略物资至中国;4月,美国再次要求这些国家禁运战略物资,并威胁要对那些不执行禁运的国家削减贷款;6月,美国又颁布法令,规定煤油、橡胶、椰油、铜、钻石、铅、银等11种货品,不得输往中国内地和澳门地区。

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全面分析形势以后认为,中国国家大、东西通路很多,帝国主义不可能把我们完全封锁住,而且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有矛盾,各国商人要赚钱,对于利润丰厚的生意,即使我们不做,他们还要做。因此,突破封锁是完全可能的。为了打开销路,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指出,有些东西可以让外商代销一下,并且准备赔些钱。为什么要赔钱呢?因为出口货物的价格决定于国外市场,而不决定于国内的生产成本。

——摘编自董志凯《应对封锁禁运——新中国历史一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我国实施禁运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为打破美国禁运而采取的措施。
2024-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第一条就是将旅大之租借权及南满、安奉两铁路之交还期延长至99年。华盛顿会议以后,我国各地收回旅大的呼声日益高涨。19227月,奉省议员温荣福等组织“国民外交后援会”,并于12月向省议会提出了“就收回旅大问题,通电各省,并向北京政府请愿”的议案。旅大人民采取各种斗争形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回到祖国怀抱;工人和学生冒着被日本警察逮捕的危险,走上街头,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揭露日寇阴谋,以启发群众觉悟,起来与侵略者斗争。在奉天、营口各地,爱国学生也掀起了收回旅大的斗争。东北的其他城市群众,也纷纷集会游行,要求收回旅大。收回旅大运动很快形成了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全国许多省市成立了“收回旅大促进会”,并发表通电和决议,要求政府采取强硬外交,与日本交涉。1923228日,全国各地来京学生代表700多人集会游行,向总统府、国务院递交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旅大请愿书。326日以后,运动转为抵制日货,对日实行经济制裁。学生们到各大商店查封日货,号召人民不用日货,反日运动达到高潮。

——摘编自赵长碧、郭君《奉系军阀统治时期辽宁人民反日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收回旅大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收回旅大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4-04-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朝推行荐举,初衷是招揽“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八类英才。在重开科举之前,“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下至仓、库、司、局诸杂流,亦令举文学才干之士”,形成了举国荐才的局面。朱元璋信赖荐辟,除他个人经历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朝廷对人才需求较大,但以制度性的科举考试选拔,却无法满足完善国家行政的紧迫性。况且,荐举的信息源经由各地官员上报至中央,使朝廷在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上具有主动性,能为新兴政权提供稳固的社会、政治基础。

材料二   随着国家机构逐步完善,朝廷内外已经注意到荐举制的负面影响,即“所举或乡里亲旧、僚属门下,素相私比者”,给国家制度运行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朝廷曾一度罢废了大臣举官之法,但仅靠科举,又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天下之才,自非一途所能尽”。正德初年,吏部侍郎王鏊上疏提议,在“科贡之外,略仿前代制科或博学宏词之类,以待非常之士……每六年一举,所取不过十余人”,借此网罗遗才。正是基于上述客观环境与时代共识,荐举虽然有不容忽视的弊端,但作为祖宗家法,仍一直与吏部铨选并存。

——以上均摘编自解扬《从行政整合到政治整合——明代荐举及地方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荐举制盛行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朝的荐举制。
2024-04-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欧盟防务一体化问题上,欧盟内部(尤其是英、法、德之间)存在分歧。英国偏向北约,对欧盟防务一体化持保留态度,反对建立欧洲军团。法国反对主要依靠北约保证欧洲安全,主张欧洲的安全主要由欧洲人负责。德国既重视北约又重视欧盟防务一体化。这些分歧反映出(       
A.欧洲安全问题严峻B.欧盟面临分裂的危机
C.冷战后国际形势复杂D.美俄加紧争夺西欧
2024-04-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伏尔泰哲理小说《老实人》中的人物邦葛罗斯博士认为“在这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在走向美好”,结果他却对于在他“最好的鼻子”底下正在发生的一切残忍与痛苦之事完全视而不见。这一事例体现出,启蒙运动(       
A.观点的局限性B.参与的广泛性C.内容的全面性D.说教的虚伪性
2024-04-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