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个汉代没有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大规模的体育组织。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游乐体育活动项目多,规模大,不仅宫廷设有蹴鞠,皇帝出行时还要进行“弋猎、射驭、蹴鞠”等体育活动,而且民间出现“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穹闾踏鞠”的景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先秦儒学中体育教育从“六艺”中剔除了,使体育带上浓厚的伦理色彩,极大地抑制了中华传统竞技体育类项目的发展。自张骞通西域后,西方的体育文化或经官方、或经民间沿着丝绸之路陆续传至汉朝。汉匈战争期间,汉军也十分注意吸收游牧民族的骑射长技。晁错曾向汉文帝建议说:“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在汉朝豪强地主庄园中,不但把依附自己的农民变成自己的私家武装,按军队编制把他们组织起来,而且自筑营堑、坞壁,进行武装训练。豪强地主武装和坞壁的普遍发展,促进了各地民间习武活动的发展,为当时民间武艺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动力。

——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材料二   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它的传入主要通过中国自觉与不自觉地向西方学习。严复从教育救国的思想出发,高度肯定了体育的社会效能:自强保种、强健身体,进而富国强民。蔡元培从“保国强种”的角度竭力主张实行军国民教育,提出学堂的任务就是保国强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自然体育思想(把体育看成一种生活,强调个性发展)逐渐取代了军国民体育思想。近代中国的体育思想,就时代而言,民国时期较之清末进步很大,国民政府时期比北洋军阀时期亦有明显进步;就地区而言,先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继而向内地和边远地区发展;就项目而言,由体操到田径、球类等;就部门而言,先军队、教会学校进而普通学校,又由学校而社会。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任雪艳《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7年,熟习外文的林钺被聘为美国中文翻译到美国旅居一年。归国后,他将所见所闻写进了《西海纪游草》,成为“近代中国人用来测量外部世界大海的第一只贝壳”。王韬有两年多的欧洲漫游生活,又应日本友人之邀“作东瀛之游”,留下了两部纪行之书,即《漫游随录》和《扶桑游记》。18721875年,詹天佑等120名幼童赴美留学。风气一开,到海外修学旅游的人渐渐增多,其中既有公费,也有自费,至五四运动时人数达4万多人。修学旅游的目的地,按照时间的先后分别是:洋务运动时期到欧美;20世纪初多赴日本;清末民初赴美达到高潮;五四运动时期多为法国。清政府于1868年向西方国家派出了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旅游团,先后游历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等国。清政府第一次派政府官员出国进行科技考察旅游始于1879年。在“欧游”的20多个月中,徐建寅参观、考察了80多个工厂和其他科技单位,近200项工艺、设备、管理方法,留下了一部堪称科技考察报告的《欧游杂录》。同时,徐建寅欧洲之行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订购铁甲”,即装甲战列舰,系当时海军的主力舰种。1887年,清政府指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被保荐的75人进行考试,取28名,皇帝朱笔圈出12人分赴东、西两洋旅游。第一名傅云龙于18879月出游,参观游览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秘鲁、巴西、古巴等国,用图和表的方式分别记述各国国纪、职官、外交、政事、文学、兵制、考工、河渠等状况。1903年张之洞等根据慈禧太后的指示,拟定了奖励政府官员出国旅游的办法,规定“游历之宗旨,以能考察其内政、外交、海陆军备、农工商各项实业,及其章程办法为要义”。

——摘编自马晓京《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因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影响。
2023·江苏·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1019日,毛泽东在会见巴基斯坦总理苏瓦拉底时指出:要注意中间地带的重要性问题。他认为,在这个地带的一边是社会主义阵营,另一边是美国。中间地带从英国一直到拉丁美洲。这个地带有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国家,包括有三种性质的国家。第一类是拥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法国;第二类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有的已经取得民族解放,有的还在争取民族解放;第三类是在欧洲的不拥有殖民地的自由国家。他还认为,在这些中间地带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内部纠纷。这些纠纷应该用和平方法来解决。

——摘编自李捷《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凡通过战争方式产生的格局,大致需要34年或45年,因为打一场世界性战争充其量是几年的时间。但在和平条件下要形成一个新格局却要经过十倍以上的时间。70年代开始的多极化到80年代末只走完了第一阶段的进程,这已经是20年的光景。第二阶段从90年代开始,90年代以来,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强势地位,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日本和德国,它拥有比其他大国更先进的科技水平、人才资源和地缘优势等条件。1997年以来,东亚地区多数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又使美国的一超地位相应加强。

——摘编自顾关福《冷战后的过渡性国际格局》

(1)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解读材料一中毛泽东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新格局形成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3-11-1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自拟模拟(6)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代房舍制度

材料一   建国伊始(洪武元年正月)颁行的《大明令》,对于庶民房舍的等级规定:“房舍并不得施用重拱,重檐……庶民所居堂舍,不过三间五架,不用斗棋、彩色雕饰”。“民间房舍,须要并依《令》内定式。其有僭越雕饰者,铲平;彩妆青碧者,涂土黄。其斗拱、梁架,成造岁久,不须改毁。今后盖造违禁者,依律问罪”。[《大明令·礼令》]在洪武三年八月、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年六月三次进行补充和细化。

——摘编自张佳《图像,观念与仪俗——元明时代的族群文化变迁》

材料二   (明太祖)命中书省臣:惟作亲王宫得饰朱红、大青绿,余居室止饰丹碧。中书省臣言:亲王居室饰大青绿,亦若无过度者。上日:“惟俭养德,惟侈荡心。居上能俭,可以导俗;居上而侈,必至厉民……诸子方及冠年,去朕左右,岂可使靡丽荡其心也?”[《明太祖实录》卷一O六]

——摘编自张佳《图像,观念与仪俗——元明时代的族群文化变迁》

材料三   明末,江南的富商“一命未沾,辄大为营建。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曾不以越分为愧”。[唐锦《龙江梦余录》]“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檐兽脊如官衙然,因囿僭拟公侯。”[顾起元《客座赞语》]住宅内的装饰和家具的质材日益讲究,皇室、官民四处伐采。山西祁县“正德以前,树木丛茂,民寡薪采,……嘉靖初,邑民竞为居室,南山之木,采无虚岁。……天若暴雨,…延涨冲决,流无定所。”[光绪《山西通志》]

——摘编自姜文川《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住宅僭越为例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初建立房舍制度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末房舍建筑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材料一   阿保机建国后,不少汉族农业人口流入,对流入汉民筑城以居之,“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瓷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契丹统治者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还开科取士。圣宗更是将以儒家政治学说为指导的《贞观政要》奉为圭臬。辽朝统治者效法汉人制定相关礼仪,逐渐将本民族特有之礼制与汉人礼制相结合,形成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礼仪制度。

——摘编自李蕊怡《从辽朝内民族交融看“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   雍正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大一统”,民族之间就会充满矛盾,以致彼此诋毁,相互排斥,“北人诋南为岛夷,南人指北为索虏”。各民族只有在统一政权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统”意识。雍正认为“柔远之道,分疆与睦邻论,则睦邻为美。畏威与怀德较,则怀德为上”。雍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观念深有体悟,认为“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在雍正看来,清朝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一统”,“海隅日出之乡,普天率土之众,莫不知大一统之在我朝”。

——摘编自宫岩、武雪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与清代国家治理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内民族交融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完善了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改革政治体制,加强集权化。日益强盛的新罗不仅驱逐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并且威胁着日本的盟国百济……而日本统治阶级在国内疯狂兼并土地,增置部民,战争不已,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人民反抗斗争不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645612日,中大兄皇子等乘接见朝鲜使节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由中大兄皇子之舅轻皇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孝德天皇与革新派关系……66年元旦,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氏族贵族世袭制。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特点。
2023-10-28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初期,诸多执政者都建立了自己的庄园。在众多著名的庄国中,只有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的庄国还残留着较多的遗迹,它是罗马帝国的繁荣与生活品味在建筑园林上的果中表现。相传,大约公元124年,皇帝本人参与了山庄的规划。从遗址上看,庄园内除了有宏伟的宫殿群之外,还有图书馆、画廊、艺术宫、剧场、庙宇、浴室、竞技场、游泳池及其他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布向随意,因山就势,变化丰富,分散在山庄各处,没有明确的轴线。整个山庄以溪、河、湖、池及喷泉等水体统一全园,夏季还有水帘从餐厅上方悬垂而下。国内还有一座建在小岛中的水中剧场(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朱建宁、赵晶《西方园林史》

材料二

   

(即陕西占11%,河南占11%,山东占8%,浙江占8%,其他省份占6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省数量统计(不含立项)

2010年至2021年,国家共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含立项)第一批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四川和北京,第二批分布范围包括新疆、黑龙江和广西,第三批新增河北、宁夏、福建、安徽等地项目。据统计,(截至2021年)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有11处为世界文化遗产,5处为5A(级)景区。在遗址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中,由于地理区位的差异性,考古遗址公园的数量、定位、利用策略、展示目标与方式等都有所不同。

——摘编自彭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统计与分布特征》

(1)根据材料一,以哈德良庄园为例,概括罗马帝国前期园林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考古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历史经验。
2023-09-07更新 | 143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河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进步也较少依赖纯粹的科学,而是更多地依赖技术导向的业余发明家的实践和试验。然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又催生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在19世纪30年代及之后又反过来产生了基础科学发现的爆发,这些新发现很快就转化为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欧洲人。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1870年后,工业化的德国从欧洲崛起成为欧洲经济与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到1914年,全世界与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一些国家衰落和一些国家强大,这些因素都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

                                ——摘编自(英)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2)写出促使1870年后德国崛起的制度因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迅速崛起对欧洲局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曾国藩首次提出“商战”一词,至清末,先后倡说“商战”思想的至少有25人,包括曾国藩(总督)、郑观应(商人、知识分子)、鄢廷辉(商人)、盛宣怀(京官)、刘铭传(地方督抚)、谭嗣同(知识分子、地方官)、严复(知识分子、地方官)、袁世凯(总督)、张謇(知识分子、商人)等。

——整理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今日虽振兴商务,要当取法泰西(西方国家)。盖西人尚富强最重通商,其君相惟恐他人夺其利益,特设商部大臣以提挈纲领。远方异域,恐耳目之不周,鉴察之不及,则任之以领事,卫之以兵轮。……虑其不专,则设学堂以启牖之。……立法定制,必详必备,在内无不尽心讲习,在外无不百计维持。”

——据郑观应《盛世危言正续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倡说“商战”的群体的身份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的思想状况。
(2)有学者认为“商战”思想其实已超出“商”的范畴,请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3-06-26更新 | 287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五代时期的平民妇女是社会中妇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力量。从事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是历代农家妇女的共同特征。如杜甫的《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锄,禾生陇亩无东西”;王梵志《贫穷田舍汉》诗中“妇则客春捣,夫则客扶犁”。唐朝天宝年间,朝廷一年征收的纺织品绢达740万匹,丝185万吨,麻布1605万端,各地进贡的名贵纺织品有几十种名色之多。这些数量巨大的纺织品,主要是出自劳动妇女之手。唐代各阶层的妇女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饮食原料市场和饮食成品市场,主要经营餐饮、娱乐、家内服务、小商贩等,她们有的沿街或上门贩卖各种货物,尤其是闺阁女子日常所用之物,跨地区长途贩运及经商的经济活动较少。

——摘编自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职业岗位,一些新的职业领域开始出现,如铁路、银行、海关、电信局、邮电局等,除银行、商店外,照相馆、电话局也陆续招收女职员,甚至大学教授、政府官吏等,也有以女子充任的职位。19131919年间,一系列涉及女子职业教育的法律规章制度相继出台。1917年第三次全国教育联合会议通过了《推广女子教育案》,分培养师资与增设女子中小学两项。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首开“女禁”,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取消国家文官考试中的性别限制。胡适认为女子问题的先决,便是要先有经济权力与经济能力;王端麟也指出女子必须能独立生活,方可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许多妇女逐渐认识到“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之权”,他们向往西方国家的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在1931年的一项小范围调查中,关于已婚妇女从事家外之业务者,男子赞成的达81.82%,女子赞成的达84.44%。上海21个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的调查显示:妇女和女童共补助家庭总工资的53.3%,男子对家庭的工资补助占46.7%。

——摘编自仪亚敏《民国时期女子就业观与就业实践(191219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平民妇女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就业实践获得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女性就业实践对当代女性职业观的启示。
2023-06-03更新 | 267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