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类社会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日益连接起来,人类区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域,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过程。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   大量西方工业品向中国倾销,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1531年,玉米传入中国广西。明代末年,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然明代地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种植玉米。马铃薯传入我国时间大约是16世纪中期,而红薯也在16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广西和福建。由于红薯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有极易种植、产量高等特点,所以它们为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

——摘编自张云龙《浅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及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2021-06-2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 、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棉花帝国”不仅改变了非洲的命运,也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并将其变成了“棉花帝国”网络中的关键一环。1787 年英国从美国进口的棉花仅2200万磅,到19世纪40年代后期,英国甚至要仰仗美国南部供给其所用棉花的80%以上。而美国北部的棉纺织业对南方的原棉需求,1815年为54000包(每包500磅),到1860年达到845000包。1793年和1850年,在南方各州的要求下,联邦政府通过了“逃奴法”,强制把逃亡到北方各州的奴隶遣返送回南方奴隶主手中。19 世纪60年代前,美国领土得以迅速扩张。在新获的领土上美国不断增建蓄奴州,美国联邦宪法生效时,南部只有6个蓄奴州,至美国内战前夕,蓄奴州达到了15个……19世纪上半叶,成为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半个世纪。

——摘编自邓俊康《19世纪上半叶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原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棉花帝国”的建立,并分析促使19世纪上半叶美国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06-11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1415世纪西欧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天文学知识的传播,指南针在海上的应用,造船技术的发达,为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新航路开辟使得西欧各国直接横渡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到达东方,使得盛极一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而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城市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西欧各国纷纷向外扩张掠夺,利用自己廉价的工业品换回了许多黄金、白银,西欧各国的贵金属突然猛增,致使物价飞涨、金银贬值。

——摘编自张小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新探》

材料二   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据估计,在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2500万锐减到150万,印加文明区的印第安人从900万锐减到60万。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更加倒退。经过西欧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径,他们获取了巨额利润。同时相对孤立的地区以商贸活动的方式联系起来,被动地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到18世纪,北美洲和大洋洲都被迫卷入了世界市场。殖民者以掠夺当地金银为主要目的,先后奴役大批印第安人和非洲奴隶在矿山从事残酷的劳动。大批工人因为过度劳累和肺病而死亡。

——摘编自葛会伟《多元史观解读”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西方早期殖民扩张进行简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美洲开发出规模较大的银矿,为了攫取更多财富,西班牙于16世纪下半期占领菲律宾并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同时邻近的中国的手工业品却物美价廉,可以通过转卖美洲来获取巨利,于是菲律宾殖民当局开始大力从事对华转口贸易,又因殖民当局对华人商旅、货物采取保护和优待措施,这促使中国商人纷纷移垦经商,这样一来,来自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前期由于铜钱分量重,原料价格高,又不便携带;宝钞由于不能兑现且无限量发行,导致其丧失合法地位,使得民间白银买卖迅速发展。明政府不断进行徭役折银征收的改革,至嘉靖时期,盐、茶课已基本折银,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推行全国,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直到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才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816年,英国通过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导致全球长期而持续的白银贬值,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在金本位制度下,银行的发行额要受到自己本身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少出现纸币发行过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保证了英镑的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了英国对外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由于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自由进出口,因此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输出黄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国内物价的继续.上扬。但是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陈梁《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后实行金本位制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对金银财富和新市场的追求日益迫切。西欧人在长期的航海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以及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传入都为航海活动提高了条件。15世纪末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许多新的航路得到开辟。新航路开辟大大提升了世界贸易发展。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贸易中,与阿拉伯商人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欧洲人在大西洋贸易中开辟出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其中欧洲人也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新航路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世界格局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整体世界开始。

——摘编自《世界史》


依据材料认识历史的史观和方法,评述工业革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之前,改善公共卫生一直是地方志愿团体或地方政府的工作,英国的医院和诊所大多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口的爆炸,城镇人口的过度拥挤叠加污秽的居住环境严重恶化了人们的健康,出现了很多的婴儿死亡率,据统计,1842年在英国工人的孩子中有一半不满5岁即死亡。恶劣的工厂环境和超负荷的压迫劳动使工人的健康严重透支。在英国扫烟囱的童工中,时有因劳累过度掉入烟囱中或被烧、烫伤,由于没有洗浴卫生设施,发生了在历史上轰动的扫烟囱工阴囊癌事件。伦敦工人、商人和贵族的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22、33、44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律师查德威克提出疾病是贫困的根源而不是相反。他于1842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公共卫生的著作《大不列颠工人群众的公共卫生状况之报告》,支持公共污物导致疾病,而疾病加重公共开支的观点。1845年,英国的一份官方报告建议各地要有单一的公共卫生主管机构,负责有关排水、铺路、净水、供水等工作,并且要求主管当局规范建筑物的兴建准则。184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排除“讨厌的麻烦事”以及提供清洁自来水等。英国在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卫生委员会,这个机构到1919年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卫生部。

——摘编自武斌《记疫 :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特点。
8 . 许多体育赛事历史悠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进步的记录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371日,巴黎举办了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此后,除开战争年代,这一赛事在每年的7月都会举行。几个现代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项欧洲最漫长和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闲暇和娱乐观念的转变,(男子)大众体育比赛组织的完善,大量发行的报纸的竞争,以及线闸、自行车齿轮以及橡胶轮胎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环法自行车赛(TOUR)直接起因于两家巴黎周刊《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竞争。《汽车》周刊的出版商亨利·德格朗热正力图打入自行车市场,但因为他把周刊改名为《汽车与自行车》而遭到起诉。作为回应,他举办了环法自行车赛。他目睹了《汽车》杂志的发行量迅速增长,而《自行车》的发行量一路萎缩直到最后湮没无闻。 在1936年退休前,他一直是环法自行车赛的赞助人和主办者。

经过数十年的完善,环法自行车赛才最终定型。以前,比赛的路线经常发生变化。1906年后的五年里,比赛线路延伸到阿尔萨斯;路边观众人群开始高唱《马赛曲》,德国政府便不再允许赛事经过阿尔萨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环法自行车赛开始成为一项国际性赛事。

——摘编自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结合材料,说明环法自行车赛为什么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2)编写一幕发生在1920年参赛选手之间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当时世界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名校
9 . 家庭婚姻的沿革体现了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核心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形式。例如,英国的宗族和家庭从1500年开始衰弱,到17世纪中叶,家庭成员的平均数目降到了5人左右,核心家庭占据统治地位。一般来说,在核心家庭中,男女为了经济上的自立不得不晚婚。根据对当时英国一个村庄的研究发现,男女结婚平均年龄在27岁以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妇女第一次结婚,平均年龄接近30岁。

18世纪晚期开始,晚婚的模式被打破了。1750年以后,特别是在手工工场工人中间,婚姻更加自由,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加强了,许多穷人在“仅有两架纺车,甚至没有一张床的情况下”就结婚了。一直到1850年,欧洲的婚育年龄在不断下降。

19世纪下半叶,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工人中间,恋爱婚姻已经取代工业化前的那种长期求婚过程和买卖婚姻。当时,一位法国人说:“结婚一般是因为相爱,而不是为了财产。”婚姻更多来自不同地区和城市,年龄也更加接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编写一段男女对话,体现欧洲近代家庭婚姻的变迁。
(2)结合欧洲家庭婚姻的变化,说明家庭婚姻的变迁所体现的社会进步。
2021-04-20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