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徭役征发的对象,并不完全是丁男。由于丁女也永担繁重的军役和徭役,其损失也很惨重,以致到汉初,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男多女少的性比例失调问题……汉高帝令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注;泛指平民百姓)。《汉书·惠帝纪》载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对成年人每人征120钱的算赋,对商人和奴婢征收240钱的算赋,而对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却征收600钱的算赋。

——摘编自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期,英国出现了相对过剩人口。对此统治者不得不予以重视,1819年起,议会多次制订工厂法,在部分行业禁止童工和限制青少年与女工的工时。政府还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依据,颁布新济贫法,取消户外救济,以习艺所、济贫给受救济者施以高强度的劳动与低劣的物质待遇,试图解决失业问题。

——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李大钊发表《战争与人口问题》《新纪元》等著作,他们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反人类的,几何级和算术级增长的规律是不存在的。中国的贫穷不是人口多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腐朽的社会制度。要解决人口问题,根本的办法是革命。解决饥饿、贫困、失业、疾病等人口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推翻旧制度。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为促进人口增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人口相对过剩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等人人口观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人口政策的主要因素。
2021-06-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酿酒业、酒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

材料一在宋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雪夜访普”“杯酒释兵权”,都有酒的影子。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宫廷宴饮礼节十分繁琐。在东京城的酒肆里,酒客们花钱取乐,酒事活动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族各色人等都以礼相待。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不祥的“恶日”“毒日”,故在此日举办各种辟邪活动,并饮菖蒲酒。在北宋,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其婚嫁礼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酒事活动。

——摘编自王佳佳《北宋东京城酒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5月

材料二19世纪末,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以天然糖分含量作为品质判定的标准,葡萄酒的分级依据放弃了中世纪方式,转而以化学测量评定葡萄汁来对葡萄酒分级。当时一向推崇新教的普鲁士对此大加赞赏,而实际上,德国葡萄酒市场也是一样的想法。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德国业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随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很多新型机器被投入到葡萄园的生产中。在酿酒的过程中,有些人用了一些不诚实的方法,走了一些捷径:用希腊的葡萄干代替德国原产葡萄,或是直接灌装意大利的廉价葡萄酒,甚至掺入糖水……许多诚实守信的酒庄主要求出台新的法规以保护合法权益。1892年,法规通过了第一草案:禁止恶劣的欺骗行为。

——摘编自Reinhard Lowenstein《德国近代葡萄酿酒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东京酒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北宋相比德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2023-02-09更新 | 3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类社会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日益连接起来,人类区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域,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过程。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二   大量西方工业品向中国倾销,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破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1531年,玉米传入中国广西。明代末年,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然明代地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种植玉米。马铃薯传入我国时间大约是16世纪中期,而红薯也在16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广西和福建。由于红薯和马铃薯等农作物有极易种植、产量高等特点,所以它们为清朝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

——摘编自张云龙《浅谈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及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2021-06-20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A卷)
5 . 【欧洲城市的兴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市。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还导致了城市的大规模失业。马克思把这种“现代工业的中心——工厂、制造厂、冶金厂、矿山等等”存在的失业现象,称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流动形式。工业革命时期或者说工业化早期城市发展的病态,还表现在住宅奇缺方面。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记载: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阶级的贫民窟……马克思指出:“一个工业城市或商业城市的资本积累得越快,可供剥削的人身材料的流入也就越快,为工人安排的临时住所也就越坏。”(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城市卫生状况的恶化,也是早期城市病的重要方面。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不存在组织城市生活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一切都是自然发展的。而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问题发展到忍无可忍的程度以后,人们才呼吁加以解决,但往往为时已晚。

——选摘自高德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其初步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06-11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荷兰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并一度成为海上殖民强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德兰”意为低地,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早在1314世纪,尼德兰的农收业和工商业就相当发达。至16世纪,其资本主义关系已有相当发展。16世纪初,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思潮在尼德兰传播,当地统治者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设立宗教裁判所,利用教会迫害不满西班牙统治的人。16世纪中叶,西班牙国库年收入半数源自对尼德兰的横征暴敛。当地新贵族逐渐与资产阶级接近,旧贵族倾向于路德派和加尔文派,工农群体则加入革命的再浸礼派或加尔文派。1566年,尼德兰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周明博《全球通史:从史前时代到二十一世纪》

材料二   早已因航海技术闻名于世的荷兰人,于1600年组建了联合东印度会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作为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荷兰东印度会司比葡萄牙人更倾向于追求利润。1634年,荷兰人在台湾岛最南端建起一座堡垒和一座名为热兰遮城的港口。“国姓爷"将荷兰人赶出热兰遮城后,把这座岛屿变成了自己的基地。不久之后,荷兰人转投新建立的清王朝,并希望协助剿灭“国姓爷"在台湾的政权,借此获得在厦门的贸易特权。然而,清政府坚决不给荷兰人扩大贸易的特权,反而强迫他们接受中国的朝贡体系。

——摘编自【美】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与明清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不同态度,并分析这两种态度对两国后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1-07-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1415世纪西欧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天文学知识的传播,指南针在海上的应用,造船技术的发达,为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新航路开辟使得西欧各国直接横渡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到达东方,使得盛极一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而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城市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西欧各国纷纷向外扩张掠夺,利用自己廉价的工业品换回了许多黄金、白银,西欧各国的贵金属突然猛增,致使物价飞涨、金银贬值。

——摘编自张小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新探》

材料二   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殖民扩张活动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据估计,在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2500万锐减到150万,印加文明区的印第安人从900万锐减到60万。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更加倒退。经过西欧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径,他们获取了巨额利润。同时相对孤立的地区以商贸活动的方式联系起来,被动地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到18世纪,北美洲和大洋洲都被迫卷入了世界市场。殖民者以掠夺当地金银为主要目的,先后奴役大批印第安人和非洲奴隶在矿山从事残酷的劳动。大批工人因为过度劳累和肺病而死亡。

——摘编自葛会伟《多元史观解读”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西方早期殖民扩张进行简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全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从南北战争结束后开始,到20世纪初后完成,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工业迅猛发展,并从北部向南部和西部扩展。“大企业时代”取代了“小企业时代”。1865~1900年,美国工业产品价值增长了500%,20世纪初的增长率更高。新的工业部门和大型的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工业城市相应涌现,基本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美国学者查尔斯·卡尔洪说:“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化世界中能够炫耀它规模最大的、发明最多的、生产能力最强的经济。它的公民享受着地球上最高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为5.42亿,其中农业人口有4.84亿,当时农业和传统手工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接近90%,人均国民收入远低于亚洲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当时的基本国情就是“一穷二白”的落后的农业大国。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已超过90%,主要工农产品产量大都居世界前列,粮食、油料、水泥、钢材和发电量等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与此相匹配,2013年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工业化的启示。
2021-07-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600年,当地(马尼拉)的华人人口长到了大的20000人,共中大部分都是1567午隆庆开关后从泉州与漳州漂洋过海而来的。华人在西班牙人的要求下聚居在马尼拉要塞边上的帕里安( Paran),并在1565年至1815年间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下图所示)中扮演看重要的中介者角色。


——摘编自【美】芭芭拉沃森安达互动与皈依:东南亚华人信仰体系构建中的三个历史时刻》

材料二1593111日,西班牙政府颁布法令,明确规定大帆船贸易由西班牙王室政府垄断,以及每年从马尼拉向墨西哥出口的货物总值不得超过25万比索,而从墨西哥返回的大船所运载的“货物”则不得超过50万比索。每年仅允许两艘大船在太平洋上进行运载货物的航行,每艘大帆船的载重量不允许超过300吨,所载商品不得销往墨西哥以外的其他西牙殖民地,造者没收其货物。1813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八世颁布法令,中止大帆船贸易,但允许菲律宾的私人船只运载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商品到阿卡普尔科进行贸易。1815年,随着最后一杀大帆船“麦哲伦”号开出商卡普尔科归航菲律宾,大帆船贸易终于落下了帷幕。

——摘编自吴杰伟《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向廷仲:大帆船贺易的作用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中A段航线与B段航线的主要货运物品,并简述马尼拉华人对大帆船贸易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政府对马尼拉向墨西哥出口进行限制的影响,并说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被废止的原因。
2021-07-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