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85年,阿维斯骑士团首领诺奥由三级会议推举为国王,称诺奥一世,他创立了葡萄牙阿维斯王朝,葡萄牙国家由此形成。此后,葡萄牙在获取海外资源、黄金和香料以及寻找“教士约翰的基督教王国”的物质和宗教双重驱动下走上海外扩张之路。1415年,葡萄牙国王诺奥一世命亨利王子攻占北非摩洛哥北部商业和军事要地休达城,自此揭开其持续海上扩张的序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葡萄牙开辟了好望角航线,闯入了印度洋。

材料二16世纪初,葡萄牙人通过武力征服破坏了印度洋原有的贸易秩序。在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洋之前,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商人和商人团体已经在此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贸易体系。印度洋贸易的参与者通过和平的商业竞争控制贸易;印度洋贸易城市的生存依赖自由贸易;贸易商船不装载大炮,自由地航行和停靠。但是在葡萄牙人闯入印度洋后,国王曼努埃尔宣布了对海洋的占有,并以此为根据垄断印度洋的航行和贸易,使要塞成了储存货物的货栈。除非经国王批准,否则商人是不准参与竞争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对印度洋贸易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葡萄牙人“闯入印度洋”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初期印度洋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苦力(没有专门技能或未受过训练的劳动者)出洋,始于1845年法国从厦门将400名苦力运往其殖民地布尔邦岛。苦力移民商从每个中国苦力的获利与非洲黑人奴隶贸易的利润相当甚至更高。英国政府对本国苦力移民商基本持不干预的态度。1852年夏,英国苦力船“蒙塔古夫人”号及其后几起苦力海上大规模死亡与暴动事件的曝光,震惊了英国社会。18558月,英国议会通过《中国乘客法案》。法案对承运苦力的船上的设施设备,包括食品、药品、水等在内的供应品,以及乘客的空间,作出了详细的要求。法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国政府减少中国苦力海上死亡与暴动发生、使苦力运输人道化的努力。但更高的标准与严格的监管一方面挤压了商人的利润,另一方面又将非法苦力移民活动驱往缺乏监管的澳门等地。在这些地方,诱拐、绑架中国居民从事海外苦力劳动的现象更加猖獗,出洋苦力海上死亡和暴动事件总体上并未得到遏制。

——摘编自汤水清《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苦力海上死亡及其对英移民政策影响》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欧洲殖民者掠夺中国苦力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对贩卖苦力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起根本性作用的。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让人类的双手解放出来,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获得动力。

——摘编自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生产工具,以具体史实阐述该生产工具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选择的生产工具要具有时代特征,阐述时须史论结合)
4 . 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成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5 . 工业革命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对国家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纱厂中雇用的儿童特别有遭受传染性热病的危险,这类疾病一发生,不仅会在密集于同一地方的人中间,而且还在他们的家里和四邻很快地传播开来……大工厂边使他们过着严密禁闭的生活……工厂中雇用的儿童一般都失去各种学习机会和接受道德与宗教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加强政府功能,国家管理的专业化被提到议事日程。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等

材料二:为什么19世纪中后期,现代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诞生呢?根本原因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而政府人才奇缺。工作效率低下,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英国把考试任职引入行政官员的选拔以后,人民对国家的参与管理从此有了明确而集中的目标。

——整理自刘正涛《现代文官制度在英国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厂制度给民众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国家在19-20世纪采取的相应对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作者的观点,并对此加以佐证。结合所学,指出该观点体现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时期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的重大时期,当中华常国驱连传教士、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式功”之时,欧亚大陆的远西端,新兴的资本主义呼唤来工业革命。瓦特发明的双向运动蒸汽机,使得欧洲人获得一盖“阿拉丁神灯”。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幼难逸。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规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连续不断的道德堕落、政局不稳以及经济恶化,为复辟皇权的反复企图和外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在更广闻的范围内,欧洲的战争暴露了令人非常钦美的西方文明所固有的弱点,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连同其随即废除沙皇在俄的特权。则为中国的解放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仿佛这些划时代的事件尚且不够一样,巴黎和会决定把以前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子日本,而不是公正地归还中国。在这些事件和决议的综合影响下,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气候突然改变儒家化了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宰地位被彻底粉碎了。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和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共同特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16世纪中期一个巴西土著人和一个西欧贸易商的对话

土著人:“你们国内没有木头(巴西红木)?”

贸易商:“这木头是拿来制作染料的,而非当柴烧。”

土著人:“你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那个东西?让其好端端立于林中不更好吗?”

贸易商:“在我的国家,大贸易商所拥有的布、小刀、剪刀、镋、其他物品,数量之多,超乎你能想象。"

土著人思索了一会儿说:“你跟我讲的那个有钱人,他不会死?"贸易商:“会的,当然了。”

土著人:“那他死后,留下的财物怎么处置?”

贸易商很有耐心地解释道:“财物遗赠给继承人”

土著人不想再听下去:这下我知道了,你们是一等一的大疯子。你们远渡大海,忍受极大不便,这么辛勒工作,就为了替孩子或比你们晚死的人积聚财物?养活你们的土地。难道不够用来也养活他们?我们有挚爱的父亲、母亲、小孩,但我们深信我们死后,养活我们的土地也会养活他们。因此我们安心离去,不为未来多操心。”(注:巴西红木是生长在热带丛林里的一种高大的染料木;巴西土著人的生计大部分来自于狩猎、捕鱼、采集。)

——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请从上述对话中提取两条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济贫法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

历程

1601

《济贫法》

凡年老者可在家中接受救济;贫困儿童可在他人家中寄养,成年后可去做学徒;有劳动能力者强制其做工自给

1834

新《济贫法》

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习艺所(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中从事苦役的贫民

——据张秀蓉《英国济贫法的演变》整理

材料二   1750年以来,农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很多人由于圈地失去了田地农舍,沦为雇佣工人。大机器的使用使就业形势严峻。如果失业者找不到工作,根据法律,他们有权得到一天工资的三分之二。马尔萨斯认为济贫法削弱了普通人的储蓄能力和劳动意愿;汤森认为希望和恐惧是勤奋的源泉…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对济贫工作中存在的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济贫开支过大、济贫工作混乱的现状极为不满,急于改革。而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改革中的胜利使他们有可能来制定和执行新的济贫政策。

——摘编自王公燕《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出台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01年《济贫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影响。
9 .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以来,铁农具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它的产生标志着石器时代的彻底终结。铁农具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过渡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铁农具为兴修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基础;第二,铁农具促进了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转化;第三,铁农具为封建帝国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总之,铁农具伴随着人类社会从远古走来。

——摘编自徐旺生《中国饮食文化与晚近农业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驱动了经济可持续增长,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弦易辙。机器的发明、动力资源的变更和新材料的供应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与人均收入、人口总量、知识、投资及技术创新形成了正反馈机制,从而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

——摘编自(英)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现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它植根于美国现代经济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美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起着美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护器作用、稳定美国社会需要的安全阀作用和美国各阶层及利益集团调整关系的调节器作用。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节选自《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上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人,并从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劳作方式这三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器的发明”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并概述“这一制度在运行中积累的弊端”。
2023-02-20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棉纺织品成为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为了生产廉价的棉纱和布料,欧洲人开始利用奴隶在中美洲种植棉花,曼彻斯特的棉花进口和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同时兴盛。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成为全球棉花产业最大的原料产地。印度也从一个既能种植原棉又有高超纺织技术和销售市场的经济区域,变成了单一的种植区域。亚洲、美洲和非洲的农业生产者被整合到全球性的棉花帝国里。

材料二   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营。起初,这个行业发展缓慢。到1896年,全国只有12家工厂,拥有41.2万支纱锭。接下来出现了一个工厂建设热潮,1914年以后中国棉花生产的增长确实是世界上最快的。到1925年,全国有118家工厂,配备有300多万支纱锭。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了65.6万吨棉线,比前几十年有了显著增长。棉花产量大幅度增加,棉花制造业开始腾飞。到1957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产量是英国的2.5倍。1983年,有327万吨棉产品从大型国有棉纺织厂流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棉花帝国”?
(2)中国近代以来,棉纺织工业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阶段,概括说明其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2023-02-1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