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描绘了诗人在他最敬爱的、受益最深的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地狱之旅,明确讴歌了圣哲和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一些人士的厌恶。据此可知,但丁
A.否定了欧洲宗教神学地位B.提倡人追求物质享受
C.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精神D.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2021-09-27更新 | 4880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513年,德意志科隆市民向市政厅提出154项要求书,包括要求限制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如:主教、修道院长的亲属不得任市政厅官员,神职人员犯法与平民同罪,神职人员必须纳税,神职人员不得借宗教活动向教徒索费等。这些要求反映了市民
A.废除宗教信仰的诉求B.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
C.建立新型政治的追求D.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张
4 . 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作者此举旨在
A.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B.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
C.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D.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主张"克己复礼",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是孔子追求的道德理想,以"仁"为核心,构成一整套伦理。孔子的"仁"所包容的善德,注重道德修养,规范行为实践,具有道德实践的价值。孔子还认为,中庸是最高尚的品德修养和方法原则,要求人们的言行"允执其中"。孟子等儒家后继者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推动了中国哲学的人文走向,形成了道德型哲学。

——摘编自雷红霞《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按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容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放弃了“君权神授”“联即国家”的论调,极力宣扬君主是“公民同意将权利赋予他们中的杰出者”,是国家首脑或“国家第一公仆”。 据此可知,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政治理念
A.开启了人文政治先河B.继承了路德新教思想
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