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08 道试题
1 . 1956年开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有地方老师在组织群众学习普通话时,先从“吃饭”“开会”“生产”等具体事物名称讲起,再让群众收听广播学习普通话;也有地方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编为普通话教材传达给基层群众。这(       
A.推动了扫盲教育的突破性发展B.彰显出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效
C.促进了文艺事业的“百花齐放”D.利于增强群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
2023-02-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0年10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验,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育种家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使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为水稻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由此可见,袁隆平具有的精神是(       
A.面向世界和团结合作B.淡泊名利和敢为人先
C.甘于奉献和大公无私D.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
2023-02-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请以以下3个历史名人的贡献为素材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严复、鲁迅、钱学森
2023-02-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4年,张爱萍将军创作“东风起舞,壮士千军鼓。苦斗百年今复主,矢志英雄伏虎。霞光喷射云空,腾起万丈长龙。春雷震惊寰宇,人间天上欢隆。”这首词的背景是中国(     
A.成功试射了第一枚导弹B.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成功试航第一艘核潜艇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5 . 1956年,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小说发表。它另辟蹊径,从理想主义出发,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大胆揭露和批判官僚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一作品出现的背景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施B.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
2023-02-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2020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0千克,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千克增长了126%。这当中,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这表明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A.推动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
C.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D.致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7 . 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朱效梅、郑国民《宋代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椐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意义。
8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完成了《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基本科研任务,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电子计算机等重大成果。上述成就的取得(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主要依靠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支持
C.与“科教兴国"战略相辅相成D.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
2023-02-12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私立学校采取政策保护和经济上的扶助。在19491951年期间,国家基本上维持了私立学校的发展。19526月,毛泽东在《关于北京中小学学生负担及生活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教育部于8月份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育行政会议,决定从1952年下半年起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此外,从1952年起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过程中,全部的私立高等学校都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公立高等学校。至1956年,全国1467所私立中学和8925所私立小学已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

——摘编自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行民国教育宗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新中国成立后私立学校逐步改为公立学校的背景及其影响。
10 . 【新中国的留学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5个东欧国家共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目。另外,重工业部和燃料工业部从年轻革命干部中选出10名表现突出的留学生赴波兰、捷克学习技术,这开启了新中国公派留学教育之先河。从1951年起,新中国开始正式大规模的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所学专业集中于工科、理科、农业和军事等国家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这一留学热持续到60年代。

材料二   19789月至1981年底,中国共向50个国家派出各类留学人员10356名,大部分就读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后,我国自费留学政策逐渐放开。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3年间,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理想和国家需要,在不同专业领域深造。

——摘编自欧阳雪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留学教育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留学教育具有的新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主要原因。
2023-02-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