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晚清戊戌变法时期企图采用的政治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既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不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B.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C.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D.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不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这反映出
A.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
B.裁减冗员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变法的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
D.变法触动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利益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8年10月6日,康有为在香港接受了当时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德臣报》的采访。政治经验严重不足的康有为,在采访中对慈禧太后大加攻击,称慈禧只是个妃子,光绪帝已经认识到她不是自己真正的母亲,又称光绪帝对自己如何信任,夸大他本人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还称光绪帝已经给他密诏(实为康有为自己改窜或自拟的密诏),要让他去英国求救,恢复光绪帝的权力。采访文章在《中国邮报》和上海的《字林西报》刊出。彼时慈禧正有废帝之心,而朝中刘坤一等大臣为保全光绪帝正竭尽心力。康有为的一面之词,简直是火上浇油,慈禧据此可以认为光绪帝通过康有为与外国人勾结。这个采访,对正被羁押于北京的光绪帝极为不利。张之洞看到采访后,大为震怒,发电给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蔡钧:“此报流传,为害甚烈。望飞速电嘱上海道,速与该报馆并领事切商,告以康有为断非端正忠爱之人,嘱其万勿再为传播……”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前后诸政事》


(1)根据材料,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29次组卷 | 13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40次组卷 | 11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改革的失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注: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

——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材料二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
(2)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021-06-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原文有改动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6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原文有改动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整顿吏治的措施。
2021-05-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8年4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里明确宜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彩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由此可知,戊戌维新运动
A.承继了中体西用框架B.挽救了民族危亡
C.开辟向西方学习之路D.重视思想的启蒙
2021-05-23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时期的近代科学教育与晚清政治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堂、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他们热心变法,思想开放,积极奔走,创办了各种科学学会和民间新式学堂。针对传统书院单纯的经史内容教育,学生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科学方法的训练的弊病,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同时,维新派认为“凡技艺中有能自出新思,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为他人所不能为者,国家予以文凭,准其专利若干年,自五至二十三年不等……不准他人仿效,年岁已届,始准他妙法制造”。……随着“科学”一词的广泛运用,科学教育的内涵也不断明晰并深化,它开始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有意识地概括科学的内涵。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1868年,日本进行了由天皇亲自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运动。政府将教育发展看作是“文明开化”的中心任务,在财政上对教育的投资毫不吝啬。据调查,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885年1.8%,1890年2.1%,1910年2.3%。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到10%左右。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从1880年至1910年平均占比23%左右。教育没有门第、财富之别,对每个人都打开了大门,只要你通过刻苦努力,就能够获得知识和学历,并提高社会地位。同时,国内的资本家、工商业者也都意识到,只有提高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日本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不仅提高了国人的基本素质,更为以后尤其是二战后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维新派宣传科学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2021-05-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21-05-13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靖西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