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东西方的先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不同。

材料一   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有中庸思想,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B.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主线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C.都热衷于教育事业,创立学校,广招门徒
D.都对知识孜孜以求,著书立说,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4 .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创立儒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孔子学说在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孔子在中国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故乡曲阜也被称为圣城,有关他的历史建筑孔府.孔庙.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也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人物之首。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
材料二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三
据新华社伦敦10月22日电:当地时间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为反对利用孔子作为复辟帝制的“敲门砖”,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前期的口号是什么?后期又传播了什么思想?
(3)在全球化的今天,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
2016-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兰考县第二高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塑像蕴含着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与时代精神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以前,中国历史上鲜有偶像崇拜的记载,人们对神灵及祖先的祭祀,主要是借助尸(祭祀时,代表逝者受祭的人)和木主(木制的神位,上书逝者姓名)来实现的。入汉后,祭祀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即孔庙中逐渐开始以孔子的图绘作为祭祀的对象。……受到佛像中一佛二菩萨形制的影响。史载,东魏兴和元年(539年),孝静帝下诏修缮孔庙,“雕塑圣容,旁立十子”。

——赵强《孔庙塑像与佛教造像》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文宣王庙中除孔子塑像外,“颜生等十哲为坐像,悉预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座次十哲之次”。宋真宗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人塑像居于配享的位置,其他十哲塑像分立两列从祀。

——据《旧唐书·礼仪志》和《宋史·礼志》


材料三 明洪武四年(1371年),国子司业宋濂上疏曰:“古者,木主以栖神,天子、诸侯庙皆有主。大夫束帛,士结茅为菆,无像设之事。今因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失神而明之之义矣。”朱元璋对此不以为然,“上不喜,谪濂安远知县”。洪武十五年(1382年)落成的南京国子监却采用了宋濂的建议,用木主而不用塑像。嘉靖年间,文庙礼制发生重大变化,除曲阜孔庙外,其他各地文庙一律撤除塑像改为木主。清代则继承了这一制度,文庙祭祀大都设木主。

——房伟《文庙祀典与文化权威的建构》


请回答: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述祭祀孔子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6-10-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铅山一中、横峰中学高三上期暑假联考历史试卷
6 . 《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知识即美德B.认识你自己C.因信称义D.人非工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李约瑟说过:“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科学理论大约处于同等水平。仅仅在那段时间后,欧洲思想才开始迅速向前发展。”李约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在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革命?

——王渝生《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里士多德是法治思想的最早倡导者,他批评其老师柏拉图的人治思想,将法律提高到凌驾于统治者之上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主权(无论主权者是多数、少数或一个人)必须放在法的主权之下,统治者必须依据法律来掌握他们的权力,并借以监察和处理一般违法失律的人们。因为,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结合材料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围绕“法治与人治”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在东西方先哲中,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   
A.孔子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D.苏格拉底
2016-08-2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红桥区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