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酵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使用时间过长的玩具表面可能会有细菌,可能会导致儿童患接触性皮炎。为了检测某玩具表面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某团队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该团队使用伊红一亚甲蓝染液(用于鉴别大肠杆菌,能使其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对培养基C进行染色,初步统计大肠杆菌的数量,图中1~6表示不同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菌落数为30~300时适合进行计数
B.配制平板A时只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这几类物质即可
C.图中平板B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初步判断3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D.为保护儿童健康,平时可用75%的酒精对玩具进行擦拭消毒
2 . 塑料制品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短时期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研究人员欲比较大肠杆菌YT1和芽孢杆菌YP1两类细菌降解塑料(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两类细菌主要降解PE)的能力,并通过基因工程拼接黄粉虫肠道内菌株WZ的降解PVC的胞外酶基因A,培育降解塑料的“超级菌”。
(1)菌株的筛选。配置培养基,接种菌株后加PE塑料。分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培养基及接种菌株培养基1培养基2培养基3
单独培养并接种YT1单独培养并接种YP1混合培养YT1和YP1后,选取YP1接种
降解圈(直径D/mm)3.51.84.2
①该实验培养菌株时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
②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强的菌株不能直接以降解圈的大小为指标,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培养基3中接种混合培养后的YP1,其降解圈直径明显加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对菌株WZ的A基因测序,再通过定点诱变技术在体外改造A基因,结果如下图,然后与下图所示的质粒构建表达载体,最终培育出“超级菌”。

①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准确连接,能否选用限制酶XmaI和NheI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②表达载体导入受体菌株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的A基因,有的质粒为空白质粒。在含氨苄青霉素和β-半乳糖苷的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五市九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3 . 如图为酱油的制作流程,其中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该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罐发酵类型为无氧发酵,而发酵池发酵为有氧发酵
B.发酵池发酵过程中添加的食盐不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C.发酵罐发酵需要将罐内的pH控制在酸性条件下
D.发酵罐发酵与啤酒生产中的糖化不存在大分子降解的过程
4 .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出大量美味食品,如酱油、腐乳、豆豉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发酵工程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泡菜“咸而不酸”是因为盐水浓度过高,抑制乳酸菌发酵所致
B.工业化生产啤酒时,酵母菌的繁殖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
C.水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确保坛内乳酸菌发酵处于无氧环境
D.腐乳和果醋都是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传统食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甜瓣子是豆瓣酱的重要成分,其风味既受蚕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的影响,也受发酵过程中不同微生物的多种代谢产物的影响,其生产工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蚕豆中富含蛋白质,经曲霉发酵后,更易于消化吸收
B.制曲的过程有利于曲霉产生蛋白酶
C.蚕豆和面粉可以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和氮源
D.获得豆瓣曲后要进行灭菌处理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6 . 农用地膜是陆地生态系统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纤维、碎片或颗粒)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微塑料长期残留累积于土壤中,会干扰土壤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土壤质量与作物健康。研究发现,微塑料能促进氮降解菌、固氮菌等微生物的代谢,抑制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细菌)的代谢。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氮在生物群落中能以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可从被微塑料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固氮的微生物
C.固氮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土壤中的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氮降解菌都属于分解者
2024-03-29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高考高三金太阳三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蒽是石油化工领域常见的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对生物有毒且难以降解,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研究人员成功地从环境样品中分高得到能降解蒽的菌株A和B.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分离菌株A和B的固体培养基含有(NH43SO4、MgSO4、CaCl2、NaH2PO4、K2HPO4、NaCl、FeSO4、H2O、琼脂、蒽等成分。其中为细菌生长提供碳源的成分是_____;该碳源在菌株A和B内的代谢产物可以参与合成_____(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为鉴定菌株A和B,研究人员提取了菌株A和B的基因组DNA,并用PCR扩增16S rRNA基因。为了验证提取基因组DNA是否成功,采用二苯胺试剂鉴定,其原理是_____。在PCR扩增16SrRNA基因过程中,反应体系中引物的作用是_____。在PCR播环的3个步骤中,温度设置最高的是_____
(3)菌株A和B降解蒽的过程相同,均由按严格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酶催化反应组成。为探究菌株A和B对蒽的降解能力,研究人员采用单独、混合接种(菌株AB接种量之比为1:1)方式开展实验(所有实验组接种总量一致)结果如表,由表可以看出菌株A和B混合接种比单独接种对蒽的降解效果更好,其原因可能是_____
接种方式

单独接种

混合接种

菌株A

菌株B

降解率(%)

41.7

20.9

65.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