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0-1周期序列在通信技术中有着重要应用.若序列满足,且存在正整数,使得成立,则称其为0-1周期序列,并称满足的最小正整数为这个序列的周期.对于周期为的0-1序列是描述其性质的重要指标,下列周期为5的0-1序列中,满足的序列是(       
A.B.C.D.
2020-07-08更新 | 24085次组卷 | 5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半月考数学试题
2 .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大剧院的平面投影是椭圆,其长轴长度约为,短轴长度约为.若直线平行于长轴且的中心到的距离是,则截得的线段长度约为(       
A.B.C.D.
3 . 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一般情况下,折扇可看作是从一个圆面中剪下的扇形制作而成,如图,设扇形的面积为,其圆心角为,圆面中剩余部分的面积为,当的比值为时,扇面为“美观扇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参考数据:)(       

   

A.
B.若,扇形的半径,则
C.若扇面为“美观扇面”,则
D.若扇面为“美观扇面”,扇形的半径,则此时的扇形面积为
2022-08-15更新 | 5336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二)
2024高三·河南·专题练习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
A.6寸B.4寸C.3寸D.2寸
2024-03-18更新 | 1820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数学试题
5 . 《九章算术》中,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在鳖臑中,平面.若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A.B.C.D.
2023-06-20更新 | 1538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6 . 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有用脚蹴、踢的含义,“鞠”最早是外包皮革、内饰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踢皮球的活动.如图所示,若将“鞠”的表面视为光滑的球面,已知某“鞠”的表面上有四个点,满足平面,若的面积为2,则制作该“鞠”的外包皮革面积的最小值为(       

A.B.C.D.
2023-12-25更新 | 1460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7 . 《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具有表现力的瞬间(如图).现在把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近似看成一张拉满弦的“弓”,掷铁饼者的手臂长约为,肩宽约为,“弓”所在圆的半径约为,则掷铁饼者双手之间的距离约为(参考数据:)(       
A.1.012mB.1.768mC.2.043mD.2.945m
2022-08-16更新 | 2732次组卷 | 6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数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最早的测雨器记载见于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1247年).该书第二章为“天时类”,收录了有关降水量计算的四个例子,分别是“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和“竹器验雪” .其中“天池测雨”法是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收集雨水.已知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当盆中积水深九寸(注:1尺=10寸)时,平地的降雨量是(       
A.9寸B.6寸C.4寸D.3寸
9 . 画法几何的创始人——法国数学家加斯帕尔·蒙日发现:与椭圆相切的两条垂直切线的交点的轨迹是以椭圆中心为圆心的圆.我们通常把这个圆称为该椭圆的蒙日圆.已知椭圆的蒙日圆方程为,椭圆的离心率为为蒙日圆上一个动点,过点作椭圆的两条切线,与蒙日圆分别交于两点,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A.B.C.D.
2021-11-29更新 | 4015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10 . 我国古代数学家僧一行应用“九服晷影算法”在《大衍历》中建立了晷影长l与太阳天顶距的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一整正切函数表.根据三角学知识可知,晷影长度l等于表高h与太阳天顶距正切值的乘积,即,对同一“表高”两次测量,第一次和第二次太阳天顶距分别为,若第一次的“晷影长”是“表高”的3倍,且,则第二次“晷影长”是“表高”的(       )倍.
A.1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