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我国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晷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相同,周而复始.已知每年冬至的晷长为一丈三尺五寸,夏至的晷长为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为十寸
B.秋分的晷长为75寸
C.立秋的晷长比立春的晷长长
D.立冬的晷长为一丈五寸
2023-08-25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数学(理)试题
2 . “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是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均为常数,且最后一个单音的频率为第一个单音频率的2倍.如图,在钢琴的部分键盘中,,…,这十三个键构成的一个纯八度音程,若其中的(根音),(三音),(五音)三个单音构成了一个原位大三和弦,则该和弦中五音与根音的频率的比值为(       
A.B.C.D.
2022-11-14更新 | 84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中学、高安中学、上高二中、萍乡中学2023届高三11月份第一次优生联考数学(理)试题
3 . 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是研究素数的数学家中成就很高的一位,人们将“p为素数)”形式的素数称为“梅森素数”,目前仅发现51个“梅森素数”,可以估计,这个“梅森素数”的位数(例如“梅森素数”的位数是2)为(参考数据:)(       
A.19B.20C.21D.22
2023-02-03更新 | 34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稳派联考2022届高三3月二轮复习阶段性测试数学(理)试题
4 . 我国古代历法从东汉的《四分历》开始,就有各节气初日晷影长度和太阳去极度的观测记录,漏刻、晷影成为古代历法的重要计算项目.唐代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明了求任何地方每日晷影长和去极度的计算方法——“九服晷影法”,建立了晷影长l与太阳天顶距之间的对应数表(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根据三角学知识知:晷影长l等于表高h与天顶距正切值的乘积,即.若对同一表高进行两次测量,测得晷影长分别是表高的2倍和3倍,记对应的天顶距分别为,则       
A.B.C.D.1
2022-12-24更新 | 385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
5 . 济南大明湖的湖边设有如图所示的护栏,柱与柱之间是一条均匀悬链.数学中把这种两端固定的一条(粗细与质量分布)均匀、柔软的链条,在重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曲线形状称为怠链线.如果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悬链线可以表示为函数,其中,则下列关于悬链线函数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为偶函数B.为奇函数
C.的最小值是aD.的最大值是a
2022-12-17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城北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6 . 古希腊时期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的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λ>0且λ≠1)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点A(0,6),B(03)、动点M满足 ,记动点M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的方程;
(2)过点N(0、4)的直线l与曲线C交于PQ两点,若P为线段NQ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7 . 日凌晨分,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太空握手”.对接时,只有空间站组合体与梦天实验舱处于同一轨道高度,且空间站组合体前向对接口朝向了梦天舱赶上来的方向,才能实现“太空握手”.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太空握手’”是“空间站组合体与梦天实验舱处于同一轨道高度”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 阿波罗尼斯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动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数,且),那么点P的轨迹为圆,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尼斯圆.若点C的距离之比为,则点C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       
A.B.C.D.
2022-11-23更新 | 82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18班)下学期期末考数学试题
9 .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描述了圆锥曲线的共性,并给出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只可惜对这一定义欧几里得没有给出证明.经过了500年,到了3世纪,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他的著作《数学汇篇》中,完善了欧几里得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并对这一定义进行了证明,他指出,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时,轨迹为椭圆;当时,轨迹为抛物线;当时,轨迹为双曲线.现有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双曲线,则实数的取值可能为(       
A.B.3C.D.4
2022-11-15更新 | 53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10 . 中国古代著作《张丘建算经》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马行转迟,次日减半疾,七日行七百里”,意思是说有一匹马行走的速度逐渐减慢,每天行走的里程是前一天的一半,七天一共行走了700里路,则该马第六天走的里程数为(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