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将夜》中宁缺参加书院的数科考试,碰到了这样一道题目:那年春,夫子游桃山,一路摘花饮酒而行,始切一斤桃花,饮一壶酒,复切一斤桃花,又饮一壶酒,后夫子惜酒,故再切一斤桃花,只饮半壶酒,再切一斤桃花,饮半半壶酒,如是而行,终夫子切六斤桃花而醉卧桃山.问:夫子切了五斤桃花一共饮了几壶酒?(       
A.B.C.D.
2023-01-01更新 | 94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2 . “割圆术”是我国古代计算圆周率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年左右,由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发明.其原理就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逐步逼近圆的面积,进而求.当时刘徽就是利用这种方法,把的近似值计算到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对圆周率的计算最精确的数据.这种方法的可贵之处就是利用已知的、可求的来逼近未知的、要求的,用有限的来逼近无穷的.为此,刘徽把它概括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种方法极其重要,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欧洲,这种方法后来就演变为现在的微积分.根据“割圆术”,若用正六十边形来估算圆周率,则的近似值是(       )(精确到)(参考数据
A.B.C.D.
3 . 享有“数学王子”称号的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被称为“高斯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设为函数的零点,则       
A.3B.4C.5D.6
2023-02-24更新 | 54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4 . 《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今有邑,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各中开门,出东门一十五里有木,问出南门几何步而见木?”.若一小城,如下图长方形所示,出东门1200步有树,出南门750步能见到此树(注:1里步),则该小城的周长的最小为__________里.
2023-02-11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5 . 法国数学家棣莫弗(1667—1754)发现的公式推动了复数领域的研究.根据该公式,可得       

A.B.1C.D.
2022-12-1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数学试题
6 . 《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底面周长L与高h,计算其体积V的近似公式,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扇形的中心角为,半径为5.按上述公式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计算时圆周率近似取3)
A.48B.49C.52D.54
2022-12-09更新 | 35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7 .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将青铜器中饕餮纹的一部分画到方格纸上,如图所示,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有一点P从点A出发,每次向右或向下跳一个单位长度,且向右或向下跳是等可能的,那么点P经过3次跳动后恰好沿着饕餮纹的路线到达点B的概率为(       
A.B.C.D.
2023-09-19更新 | 557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8 . 为了解决传统的3D人脸识别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分块聚类的格拉斯曼流形自动识别系统.规定:某区域内的个点的深度的均值为,标准偏差为,深度的点视为孤立点.则根据下表中某区域内8个点的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15.1

15.2

15.3

15.4

15.5

15.4

15.4

13.4

15.1

14.2

14.3

14.4

14.5

15.4

14.4

15.4

20

12

13

15

16

14

12

18

A.B.C.不是孤立点D.是孤立点
2022-12-07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七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9 . 成书于约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记载了通过加减消元求解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直到拥有超强算力计算机的今天,这仍然是一种效率极高的算法.按照这种算法,求解元一次方程组大约需要对实系数进行为给定常数)次计算.1949年,经济学家莱昂提夫为研究“投入产出模型”(该工作后来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利用当时的计算机求解一个42元一次方程组,花了约56机时.事实上,他的原始模型包含500个未知数,受限于机器算力而不得不进行化简以减少未知数.如果不进行化简,根据未知数个数估计所需机时,结果最接近于(       
A.机时B.机时C.机时D.机时
10 .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数学家雷科德在《砺智石》一书中首先把“=”作为等号使用,后来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首次使用“<”和“>”符号,并逐渐被数学界接受,不等号的引入对不等式的发展影响深远.若,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D.
2022-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