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本不等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费马点”是由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并征解的一个问题.该问题是:“在一个三角形内求作一点,使其与此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意大利数学家托里拆利给出了解答,当的三个内角均小于时,使得的点即为费马点;当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时,最大内角的顶点为费马点.试用以上知识解决下面问题:已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
(1)求
(2)若,设点的费马点,求
(3)设点的费马点,,求实数的最小值.
2024-03-03更新 | 4357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数学试卷
2 . 两次购买同一种物品,不考虑物品价格的升降(假设第一次价格为,第二次价格为)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策略,第一种是每次购买这种物品数量一定;第二种是每次购买这种物品所花的钱数一定,哪种购物方式比较经济(       
A.第一种B.第二种C.都一样D.不确定
2024-02-2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3 . 加斯帕尔蒙日是世纪法国著名的几何学家,他在研究圆锥曲线时发现:椭圆的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其圆心是椭圆的中心,这个圆被称为“蒙日圆”(如图所示).当椭圆方程为时,蒙日圆方程为.已知长方形的四边均与椭圆相切,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椭圆的离心率为
B.若为正方形,则的边长为
C.椭圆的蒙日圆方程为
D.长方形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4 .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三斜求积术”,即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求得,其中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A.8B.10C.12D.14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设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则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 求得,其中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一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2023-11-0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
6 .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三斜求积术”,即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公式求得,其中p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这个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现有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2023-10-14更新 | 331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题
7 . 公元前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写出了经典之作《圆锥曲线论》,在此著作第七卷《平面轨迹》中,有众多关于平面轨迹的问题,例如: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等于定值(不为1)的动点轨迹为圆.后来该轨迹被人们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已知平面内有两点,且该平面内的点P满足,若点P的轨迹关于直线对称,则的最小值是(       
A.B.C.D.
8 . 设为两个正数,定义的算术平均数为,几何平均数为,则有:,这是我们熟知的基本不等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数学家D.H.Lehmer提出了“Lehmer均值”,即,其中为有理数.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
C.D.
10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原文如下: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现有这样一个相关的问题:被除余且被除余的正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记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2022-11-17更新 | 72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