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表现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孔宪蓬莱阁

赵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客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注]这首诗是诗人赵抃为友人孔御史(宪,御史的省称)蓬莱阁诗所做的和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蓬莱阁地势和建构之高,可以见出观潮视野的广阔。这一句采用倒装句法,有一种顿宕错落的艺术美。
B.次句直抒胸臆,读之有一种水阁凌空、海风悠长的痛快淋漓之感,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哉”字加重了语气。
C.颈联从“游观远”到“度量开”,将诗人观潮所见的阔大宏远景象过渡到心胸的开豁,包含了对故人的思念。
D.尾联中一个“忆”字,写出了作者回忆从前所见观潮之景,由“遥思”对方而“忆”及自己,感情萦绕回环。
2.近代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较“杜老之‘吴楚东南’一联,尚未知鹿死谁手”。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颔联好在哪里。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杜审言和宋之问都是初唐诗人,他们在政治、文学上志同道合。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③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卧病人事绝”一句写出了诗人因卧病对世事感到绝望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孤独伤感的感情基调。
C.诗歌颔联写出了诗人无法到河桥为友人送行,只能想象友人远去,唯有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
D.本诗多处用典,孙楚、屈平、龙泉剑等典故的运用,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无限感慨之情。
2.有人评论说本诗“嗟君万里行”中“嗟”字用的好,“自然而又蕴藉”。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嗟”字包含的多重情感。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岳州(节选)

陈与义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注】①这首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诗人离开岳州之时。从靖康元年(1126)金人入侵京师,诗人便开始了五年多的流亡生活。②《远游赋》,屈原被流放江南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眼前清冷、肃杀的洞庭秋景,诗人内心越发凄凉,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
B.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于洞庭湖一带,感觉自己如同浮云一样,流离之苦溢于言表。
C.诗人总结人生遭遇,发出为儒迂腐、学道恨晚的慨叹,表现出内心的不平与忧愁。
D.诗歌结尾一语双关,既指自己离开岳州的出行之路邈远,又指未来的人生之路渺茫。
2.请赏析“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两句诗的意蕴。
2021-04-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I卷)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岳州(节选)

陈与义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注】①这首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诗人离开岳州之时。从靖康元年(1126)金人入侵京师,诗人便开始了五年多的流亡生活。②《远游赋》,屈原被流放江南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眼前清冷、肃杀的洞庭秋景,诗人内心越发凄凉,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
B.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于洞庭湖一带,感觉自己如同浮云一样,流离之苦溢于言表。
C.诗人总结人生遭遇,发出为儒迂腐、学道恨晚的慨叹,表现出内心的不平与忧愁。
D.诗歌结尾一语双关,既指自己离开岳州的出行之路邈远,又指未来的人生之路渺茫。
2.请赏析“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两句诗的意蕴。
2021-04-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岳州(节选)

陈与义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注】①这首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诗人离开岳州之时。从靖康元年(1126)金人入侵京师,诗人便开始了五年多的流亡生活。②《远游赋》,屈原被流放江南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眼前清冷、肃杀的洞庭秋景,诗人内心越发凄凉,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
B.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于洞庭湖一带,感觉自己如同浮云一样,流离之苦溢于言表。
C.诗人总结人生遭遇,发出为儒迂腐、学道恨晚的慨叹,表现出内心的不平与忧愁。
D.诗歌结尾一语双关,既指自己离开岳州的出行之路邈远,又指未来的人生之路渺茫。
2.请赏析“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两句诗的意蕴。
2021-04-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卷)
20-21高三下·广东·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岳州(节选)

陈与义

经年岳阳楼,不见官南树。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注】①这首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诗人离开岳州之时。从靖康元年(1126)金人入侵京师,诗人便开始了五年多的流亡生活。②《远游赋》,屈原被放逐江南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眼前清冷、肃杀的洞庭秋景,诗人内心越发凄凉,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
B.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于洞庭湖一带,感觉自己如同浮云一样,流离之苦溢于言表。
C.诗人总结人生遭遇,发出为儒迂腐、学道恨晚的慨叹,表现出内心的不平与忧愁。
D.诗歌结尾一语双关,既指自己离开岳州的出行之路渺远,又指未来的人生之路渺茫。
2.请赏析“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两句诗的意蕴。
2021-04-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广东卷)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红白牡丹

吴 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2.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1-04-2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各题。

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排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注】①晏殊: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此时任应天府知府“宋仁宗亲政后官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成为宰相。
②游梁赋客:汉代梁孝王好宾客,一时才士多游梁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因时兴感,元巳清明将至未至之际,诗人在小径上独自徘徊。
B.颔联承接上文,渲染气氛,春雨清寒,景致清幽,正适合饮酒为趣。
C.颈联对仗工巧,将景物、感情、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D.尾联“赋客”代指张寺丞、王校勘,诗人将其比作梁园中的有才之士。
2.诗人的情感状态主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4-25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①清洛:清清的洛水,洛水可通扬州。②鸡头:芡实,俗称鸡头米。③竹西:亭名。在扬州城北西门外。歌吹:音乐演奏。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标题推断,先是王定国从扬州寄诗给黄庭坚,黄步其韵而成此诗,原诗也是以“愁”韵作结的。
B.古人常以流水作比,表达悠悠不尽的情思,这首诗的首句就是如此,用想象之景喻对朋友的相思之情。
C.在三四句中,诗人对朋友现在的处境表示了关切。“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感慨。
D.五六句具体写王定国在扬州的生活,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以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充分联想。
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阴见及之作

(北宋)王安石

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高亭笑语如昨日,末路尘沙非少年。

强乞一官终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怜。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出使辽国前。昌叔,即朱明之,仁宗天圣年间曾任江阴知军,是王安石好友。②末路尘沙:王安石曾以判官(相当于郎官)担任国使出任辽国。
1.某同学想收录此作,可以编录此作的一书是(     )。
A.《介甫古体诗》B.《半山格律诗选》C.《临川长短句》D.《王荆公辞赋选》
2.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运用夸张手法,景象阔大悠远。
B.第一联写景点面结合,立体而有层次。
C.第二联写港口热闹非凡,富有生活气息。
D.第二联写海外物产入市,叹民生之艰辛。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1-04-2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