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正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更定,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遂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诏令A议下B诸老先生C未能言D谊尽为之E对F人人G各如其意H所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与“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中的“属”意思相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正朔,指每年的第一天,正即正月,为每年的第一月,朔即初一,为每月的第一天。农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
D.“谊追伤之,因以自喻”与“君子喻于义”(《论语·雍也》)中的“喻”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才华出众,他十八岁时在当地就很有名气,被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后来又被文帝征为廷尉。
B.贾谊向文帝上奏议,希望改订历法,改变服饰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C.文帝想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但是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和诋毁,文帝后来也就疏远了贾谊。
D.文帝再次征召贾谊,对他的才华备加赞赏,于是拜他为梁怀王太傅,这让贾谊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诸法令更定,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2)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班固认为贾谊“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2024-03-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踢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扶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故,遂提举玉局现,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权知礼部A贡举B会C大雪D苦寒E士坐庭中F噤G未能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B.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C.文中“新政日下”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字用法相同。
D.文中“后以书见修”和“轼恐不见容”中的“见”字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扶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5.苏轼自元祐以来颇有政绩,为什么没有得到升迁?
2024-01-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节选)

材料二: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宋公与楚人战于泓水之上。司马子反曰:楚众我少,鼓险而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须其出。既出,旌旗乱于上,陈乱于下。子反曰:楚众我少,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须其成列而后击之,则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闻之也A君子B不厄C人D吾虽丧E国之余F寡人G不忍行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指水的北面,与《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中的“阳”意思不同。
B.请,文中指请求别人做某事,与《屈原列传》中“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的“请”意思不同。
C.爱人,意为关爱他人,儒家认为只有“爱人”才能成为有慈爱之心,有大智慧的“仁者”,即所谓“仁者爱人”。
D.言而不信,指说话如果不真诚,不可靠,其中的“信”字与成语“背信弃义”中的“信”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有官吏建议他趁楚军还未渡过泓水时进攻,宋公认为不是君子所为,拒绝了。
B.宋襄公因为骄傲轻敌,军队人数众多却败给人数少的楚人,《春秋》记载这一场战役,是为了责备他。
C.宋襄公在主持雩地会盟时,不顾自己力量不够,把楚成王请到会,反而被愤怒的楚成王抓了起来。
D.宋襄公没有听从臣下建议,两次错失攻打楚人的机会,结果导致作战失败,自己也因此受伤身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
(2)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
5.对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失败,《公羊传》和《谷梁传》两本书是如何评价的?
2024-01-0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年,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则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审言:杜甫的祖父杜审官,③扬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C.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D.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中的“以”用法不同。
B.“李邕奇其材”中的“奇”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惊”用法相同。
C.“擢河西尉”中的“擢”与《出师表》“陟罚臧否”中的“陟”意义相近。
D.“因高自称道”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中的“因”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来他得到玄宗厚爱,多次被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B.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C.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D.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2)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023-12-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语鲁大师: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殷人也。后七日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编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几然,颀长貌。②衽席,卧席,借指闺房、夫妇。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故以《关雎》为风诗第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1.下列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诗》即《诗经》,《诗经》中的“六艺”,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中的“六艺”在此是指“周朝的贵族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C.“《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中的“乱”,此处指乐曲的最后一章;“《鹿鸣》”,曹操诗歌《短歌行》中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即引自于此。
D.“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中的“折中”,有“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准则”及“调和不同意见或争执”之意,此处是前者之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内乱,鲁昭公因为斗鸡事件攻打季平子,败逃到齐国,被齐国安置在一个叫乾侯的地方。
B.孔子学琴不知满足,在琴曲的节奏、志向方面钻研体悟,最终得知该曲为文王所创,老师襄子离开坐席拜了他两次。
C.孔子把三千余篇《诗》整理为三百五篇,全都弹琴歌唱,让它们符合前代雅正音乐的旋律,礼和乐从此能够完美表述。
D.孔子自叹将死,向子贡哭诉天下长久无道,没有人尊奉自己,并说梦到自己坐在两个柱子中间接受人们祭奠。
4.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3)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5.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自己也是音乐高手。请依据原文概括孔子的几个音乐事件。
2023-12-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农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本一: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顾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文本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逆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天子荒纵A不法B执政C非其人D制御E乖方F河朔复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拾遗,唐代官名,掌供奉、讽谏。武则天时始置,分左、右拾遗。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B.太宗,是皇帝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平民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且都是好的评价,这种称号被称为谥或谥号。
C.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贬官的词语还有“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D.贾人指商人。“商”与“贾”在古代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行走贩卖货物为商,坐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绎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2)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
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2023-11-20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节选自《老子》

材料二: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B.《老子》又名《南华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全书的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C.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
D.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
C.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5.孔子问礼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请简要概括。
2023-11-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孟铸,大定末,补尚书省令史。明昌元年,御史台奏荐铸等十一人皆刚正可用,诏除铸刑部主事。泰和四年,入为御史中丞,召见于香阁。上谓铸曰: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是岁,自春至夏,诸郡少雨。铸奏:“今岁愆阳,已近五月,比至得雨,恐失播种之期,可依种麻菜法,择地形稍下处拨畦种谷,穿土作井,随宜灌溉。”上从其言,区种法自此始。无何,奏弹知大兴府事纥石烈执中过恶,其文略曰:“京师百郡之首,四方取则,知府执中,贪残专恣,不奉法令,自奉圣州罪解以后,怙罪不恢,蒙朝廷恩贷,转生跋扈。雄州诈夺人马,平州冒支已俸,无故破魏廷硕家,发其冢墓。乞行黜退,以厌人望。”上以执中东宫旧人,颇右之,谓铸曰:“执中粗人,似有跋扈者。”铸曰:“明天子在上,岂容有跋扈之臣?”上悟,诏尚书省问之。泰和五年,唐、邓、河南屡有警,议者谓宋且败盟。六年正月,宋贺正旦使陈克俊等朝辞,上使铸就馆谕克俊以国家涵容之意,果不详此旨,恐兵未可息也。使以上言达宋主。章宗本无意用兵,故再三谕之。铸论提刑司改按察司,差官复察,权削望轻。下尚书省议。参知政事贾铉奏:“乞差监察时,即别遣官偕往,更不复察,诸疑狱并令按察司从正与决,庶几可慰人望。”从之。八年,除绛阳军节度使。至宁元年,复为御史中丞。纥石烈执中作乱,召铸及右谏议大夫张行信俱至大兴府,问曰:“汝辈向来弹我者耶?”铸等各以正言答之。执中乃遣还家,曰:“且须后命。”既而执中死,铸亦寻卒。

(选自《金史·孟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B.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C.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D.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任命、纠察官员,肃正纲纪。
B.天子,古代政权里是尊称,旧时指国王或皇帝,意思是受天命而立,因此称为天的儿子。
C.正旦,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等。
D.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铸刚强正直,在担任尚书省令史职务时,得到认可,被御史台举荐,皇帝下令任命他为刑部主事。
B.孟铸不畏权贵,纥石烈执中是太子东宫的故人,但他为非作歹,孟铸上奏皇帝要求罢免他的官职。
C.孟铸关心政事,他认为把提刑司改为按察司,并派遣官员复查案件,这样提刑司的权限就会削弱,威望就会降低。
D.孟铸不惧死亡,纥石烈执中作乱时责问孟铸为什么弹劾他,孟铸用正面的话回答他,最终纥石烈执中让他回家待命。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州诈夺人马,平州冒支已俸,无故破魏廷硕家,发其冢墓。
(2)上使铸就馆谕克俊以国家涵容之意,果不详此旨,恐兵未可息也。
5.孟铸向皇帝建议进行区种法种植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023-09-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让,文中指责备,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的“让”相同。
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州县等地方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魏征认为,要无敌大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赋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2)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年,王莽遣使者奉玺书、印绶、安车、驷马迎龚胜,即拜为师友祭酒。使者付玺书,奉印绶,内安车、驷马,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即上言:方盛夏暑热,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有诏之。胜自知不见听,即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是时清名之士,又有纪逡、薛方、郇相、唐林、唐尊,皆以明经饬行,显名于世。纪逡、两唐皆仕莽,封侯,贵重,历公卿位。郇相为莽太子四友,病死,莽太子遣使裞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京师称之。莽以安车迎薛方,方因使者辞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莽说其言,不强。初,郭钦为南郡太守,蒋诩为兖州刺史,亦以廉直为名。莽居摄,钦、诩皆以病免官,归乡里,卧不出户,卒于家。及莽篡位,召陈咸为掌寇大夫,咸谢病不肯应。时三子参、丰、钦皆在位,咸悉令解官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人问其故,咸曰: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悉收敛其家律令、书文,壁藏之。

班固赞曰:春秋列国卿大夫及至汉兴将相名臣,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王(吉),贡(禹)之材,优于龚(胜),鲍(宣),守死善道,胜实路焉。贞而不谅,薛方近之。郭钦、蒋诩,好遁不污,绝纪逡,两唐矣。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王莽篡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莽太子遣/使裞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
B.莽太子遣使裞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
C.莽太子遣/使裞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
D.莽太子遣使裞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以年老被病”与“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被”字含义相同。
B.“有诏许之”与“许君焦、瑕”(《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许”字含义相同。
C.“方因使者辞谢”与“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字含义不同。
D.“不强致”与“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派使者强行征召龚胜出山给自己儿子当老师,龚胜忠心汉室,不应王莽之征,推却不成后,绝食而死。
B.郇相作为太子四友之一,患病死去。太子遣使者赠送寿衣,郇相的儿子攀着棺材婉言拒绝,受到京师人的赞赏。
C.王莽用安车迎接薛方,薛方婉言拒绝。薛方推辞的一番话表明了他不慕名利的坚决态度,让王莽听了很高兴。
D.面对王莽的征召,陈咸与三个儿子都推辞不肯答应,并回到家乡闭门不出:陈咸至死仍沿用汉制,并收藏汉朝律令、文书,以期汉朝能够兴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2)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
5.班固如何评价当时清名之士来表明传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8-1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