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谷之身,亦有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

莫敖子华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毂结斗于宫唐之上,舍斗奔郢,入大宫,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蒙毂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毂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跬,田六百畛。蒙觳怒曰:‘毂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虑无君?’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冒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若君王诚好贤,此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摘编自《战国策·楚策一》)

材料二:

十一年,威王卒,子怀王熊槐立。

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为秦使齐,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跬。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摘编自《史记·楚世家》)

[注]①无君:指不得仕。②无冒:指子孙不在显位。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君相楚A而攻魏B破军杀将C功D莫大焉E冠之上F不可G以H加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谷,本意是不结果实,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B.“以忧社稷者乎”与“余岂虑无君乎”都使用了疑问语气词“乎”,但用法并不相同。
C.适,文中是恰好的意思。与成语“适当其冲”“适逢其会”中的“适”字含义都相同。
D.“蛇固无足”与“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敖子华推崇令尹子文,是因为令尹子文勤于政事,廉洁守法,安于贫困,是为国家安危而忧虑的臣子。
B.楚都沦陷,君王公卿逃难,蒙毂潜回楚宫,背上楚国的离次大典逃亡,为楚昭王保留了治国的法律依据。
C.莫敖子华追叙楚灵王的故事,指出君王的行为对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劝谏楚威王应“好贤”而“致之”。
D.为楚国冲锋陷阵的将士,按楚国军功法,最高可以得到上柱国将军官职,封上等爵位,手执蛙玉的赏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
(2)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5.昭阳将军是否符合楚威王所问求的“忧社稷者”?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之,故臣能之也。

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其贫;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

文本二: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廩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 ①于:为“迂”之假借字。②牂羊:母羊。③韦:熟牛皮。
1.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B.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C.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D.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2.依据句式特点下列各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何难之有       ②何不白于君       ③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⑤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⑦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⑧当察乱何自起
A.①/②④⑤⑦⑧/③/⑥B.①/②⑧/③/④⑤⑦/⑥
C.①⑧/②④⑤⑦/③/⑥D.①⑧/②④⑤⑦/③⑥
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实欲天下之富,而其贫”与“施不孝”(《兼爱》)中的“恶”含义不同。
B.“君之,故臣为之也” 与“ 客得之,以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说”含义相同。
C.“欲天下治,而恶其乱”与“迩事父”(《论语》十二章)中“之”的用法不同。
D.“是汝君之无惠”与“大学之道,在明德”(《大学之道》)中第二个“明”的含义和用法不同。
4.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主张“尚贤”“无为”“节用”,《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B.晋文公,“文”为其谥号。谥号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与“文”同属于美谥的还有“庄”“景”“襄”等,“怀”“悼”等为平谥。
C.穑人,即农夫,也叫穑夫。穑,本义为收割谷物,亦泛指耕作,由此而洐生出穑地、穑事等与耕作相关的词。
D.由,即仲由,字子路。“由”为名,名一般用于自称,而“子路”为字,字一般用于他人称自己。
5.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探讨的重心在于如何落实“兼爱”,墨子强调了君王的榜样作用。
B.在墨子看来,臣子效仿君王源自君主的喜好,而臣子的不作为会令君王为所欲为。
C.在墨子看来,君王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庶起来,治理有序,就应引导人们“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圣王的法则。
D.子路在做蒲宰的时候,不仅率领民众提前修建沟渠,还主动给修建沟渠的百姓饭食、汤水,努力践行仁义之举。
6.把两则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2)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7.孔子为什么“使子贡止之”?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10-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已者亡’。隋炀帝志在无,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秋七月,永庆公主贴绣铺翠襦入宫中,上见之,谓主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永庆公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上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饰,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注】①公主:宋太祖之女。②肩舆:抬的小轿。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非书籍A所传B亦陛下C目D所亲见E为F其无道G故天命H陛下I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不可施于百姓”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B.“隋炀帝志在无厌”与“学而不厌”(《论语·述而》)两句中的“厌”字含义相同。
C.“永庆公主曾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中的“衣”和“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服”,二者用法相同。
D.“此所用翠羽几何”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两句中的“几何”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应为了一已私欲而劳师动众,将劳苦疲累的事情强加给百姓,而应怜爱百姓,经常做到自我节制、顺应民情。
B.魏征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以此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C.宋太祖认为,公主穿用翠羽装饰的衣服,宫中的内亲外戚一定会争相效仿,对应了材料一中“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的说法。
D.宋太祖遵循古训,认为自己是为百姓守财富,不可以随便乱用,没有采纳公主和皇后用黄金装饰轿子的建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2)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5.两位古代君王在修身治国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10-23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七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科给事中吴甘来,字和受。少就塾,即能尽识云台二十八将姓氏。长益博综群书,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家诸子,若数家珍。崇祯戊辰成进士,壬申擢入刑科,居岁余,封事凡数十上,悉关国事、君德、人材、民命之大。意有不可辄力诤,虽权贵人不避,辇下啧啧称真谏议。时大司农毕自严诖误下诏狱,道路咸不平。然当事辄无敢出一言,为讼冤者。公首昌言于朝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赐,况国之功臣哉!今毕公于六卿首膺宫衔,又专握计务,筹画储糈,已阅六载,比之律例,应在议贵、议勤。力为申救,语大剀切。

时中外多故,荆襄数郡,贼未至而抚道诸臣率称护藩以去。公抚膺痛哭曰:“是借题逊遁也尽若此则皇上之城社人民谁得御者?”因抗章谓天子:“众建亲亲,将使藩屏帝室,猝有缓急,捐私倡义,为朝廷守。诗曰‘宗子维城’,此之谓也。今风鹤才传,一朝委去,上之不能设奇振旅,图歼扫之功,次之不能仗剑登牌,效死守之义。先去以为民望,而诸臣犹哓哓拥卫自功,修练储备,明旨谓何?若悉借护藩为掩罪地,将维城为可留可去之人,即名都亦可守可去之土。将来功罪不著,赏罚不明,莫此为甚。惟陛下留意。”疏入,上览而嗟叹,然亦无如何也。

未几分校礼闱,人或为公得士贺,而公蒿目时艰,不以桃李盈门故色喜也。甲申春,逆寇逼京,公顾其弟泰来曰:“叨为侍从,义不可辱。成仁取义,愿交勉之。”泰来不能从。及城陷,闻帝凶问,公独沐浴衣冠自杀。南都赠公太常寺卿,谥忠节,祀旌忠祠。

(选自《明季北略·卷二十一》,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借题A逊遁B也C尽D若此E则皇上之F城社G人民H谁得御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文中指古代六部之一的户部,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
B.戊辰,文中指古代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其前一年是丁卯年,后一年是己巳年。
C.缓急,指紧急的情况,“缓”无实义,和《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构词法相同。
D.礼闱,又称“礼部试”。指古代科举考试之殿试,因其为礼部主办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甘来聪慧好学,学识渊博。他小时候读私塾时,就能把云台二十八将的姓名全都记住,长大后更是对经史子集等非常熟悉。
B.吴甘来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认为毕自严是国家功臣,掌握财赋会计事务,谋划储备粮食已六年了,因此诚挚地替毕自严申诉。
C.吴甘来引经据典,忠心耿耿。针对严峻的形势,他援引《诗经》中的话语,暗讽逃跑的大臣,指出宗子应齐心合力,保卫朝廷。
D.吴甘来心思敏锐,一针见血。吴甘来向朝廷深入分析众大臣以保护藩王作为理由掩盖丢失土地罪过的危害,皇帝欣然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岁余,封事凡数十上,悉关国事、君德、人材、民命之大。
(2)将来功罪不著,赏罚不明,莫此为甚。惟陛下留意。
5.为什么吴甘来主持科举后不喜反忧?叛军逼近京城后他保持节义的表现体现在哪两方面?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改妻A士族B辞以孤穷C失身D命也E不愿F更嫁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如:唐文宗。
C.李白“有诏供奉翰林”“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十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2)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3-10-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

(节选自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劝学篇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有删改)

材料二:

大学之法,发然后禁,则杆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绶,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开(hàn)格:互相抵触。②燕:通“宴”,娱乐。③辟:邪僻,不正派。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
且书信A既详B则C四千里D外之兄弟E不啻F晤言一室G乐H何如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文,唐时称先秦两汉之文为古文,后泛指文言写成的文章。
B.艺,指技艺,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词义相同。
C.反,指违反,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反”词义不相同。
D.攻,指加工、处理,与“术业有专攻”中的“攻”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讲述自己做学问都是猛火式,但他的朋友认为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那里有很多师友可以学习。
B.在曾国藩看来,学习要专一,每日都要打起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心无旁骛,不可太杂,否则一无所能。
C.《礼记·学记》将“善问者”与“不善问者”进行对比,以设喻的方式,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D.两则材料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方法的问题,但各有侧重,材料一强调要专于一业,材料二强调要善学善问。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5.曾国藩在文中以什么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要专一?这让你联想到荀子《劝学》中的哪句话?
2023-10-21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调西京推官。

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时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于是邪党益忌修,谮之。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有删减)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知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

(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按顺序写在答题卡上。
臣谓A小人B无朋C惟君子D则有之E小人F所好G利禄H所贪者J财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由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征”“辟”不同,“征”,由君王下诏征聘。
B.朋党,现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与《朋党论》中的小人伪朋所指不相同。
C.“第言之”的“第”的意思是只、只管,此处可以看出皇帝对欧阳修的信任与看中。
D.谥号,一般指古时帝王或文臣武将死后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称号。“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是朝廷对他在文学和为臣方面的肯定与赞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在范仲淹被贬后,欧阳修上疏皇帝谴责高若讷,被贬为夷陵令。范仲淹出任陕西,请他作掌书记,他辞而不受。
B.欧阳修深受器重。仁宗之时进行人事变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是首选之人。保州有战事,皇帝告知欧阳修可以越职进言。
C.欧阳修见解独到。他在《朋党论》中认为,君子因同道结为朋党,小人因利益结为朋党。国君应当斥伪朋用真朋,天下就可以治理得很好。
D.欧阳修很有才能。为官论事切直;所写《朋党论》观点直截了当,论述精辟;参与《新唐书》编纂,精通纪、表、志多种文体写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邪党益忌修,谮之。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2)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
5.杨士奇在《书<新唐书>后》中评价欧阳修“存心至公,无欲上人”,这些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023-10-2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人主有见此论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材料二:

凡奸人之所以起者,以上之不义,不敬义也。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今上不贵义,不敬义,如是,则天下之人百姓,皆有弃义之志,而有趋奸之心矣,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且上者下之师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故为人上者,不可不顺也。夫义者,内节于人,而外节于万物者也;上安于主,而下调于民者也;内外上下节者,义之情也。然则凡为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

(节选自《荀子·强国》)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上者A下之B师也C夫下之D和E上F譬之G犹响H之应声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文中指成功,与“满招损,谦受益”中的“满”意思相同。
B.华,文中指花,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中的“华”意思不同。
C.贵,以……为贵,与成语“兵贵神速”中的“贵”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D.所以,用来……的,与“此奸人之所以起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如果天地的运行不遵循自然规律,岁时就不能形成,草木就不能长大。
B.材料一以天地、四时不遵循规律就无法生成万物为例,直接论证了“信”的重要性。
C.材料一认为可以跟它一块开始、终止,一块尊贵显达、卑微穷困的,大概只有诚信。
D.材料二认为“义”适合于人和万物,可使君主安定,可调和百姓,内外上下都能调节。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2)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5.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10-18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甲】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之不传也久矣        不笃
B.今之众人                      众人师且不敢
C.其圣人也亦远矣        由魏、晋氏以
D.不耻相                      不闻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文章休止和停顿处,“句”指句末停顿,“读”指句中语气停顿。
B.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
C.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抗颜,意为神色庄重,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
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用“其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发人深思。
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6.两则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2023-10-1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下列对文中有关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指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指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相,指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D.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三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四位弟子陪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023-10-16更新 | 57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