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五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伯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一说指函谷关,是古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B.“书”即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或孙子的孙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
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官,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
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
C.关于老子的身份,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周太史儋。
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人贬斥老子学说。但在儒学被尊为正统思想的西汉,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5.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请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

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怨长。明王理人,不知所好,而知所恶;不知所归,而知所去。使人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

(节选自《反经》)

材料二: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

【注】①山东:七国除秦外,韩、魏等六国地皆在华山以至殽塞诸山之东,故曰山东。②小国:此指魏国。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乱弱者A亡B人之C性也D治E强者F王G古之H道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管理、统治的意思,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相同。
B.劝,文中是勉励的意思,与成语“断织劝学”中的“劝”意思不同。
C.法律,古代的刑法及律令,与现在的国家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所不同。
D.民望,文中指民众埋怨,在其他语境中有时也可译为人民的希望或榜样等。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经》中认为夏、商、周三代消亡,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执行前代圣君的规章制度,强调了合适的执法者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B.秦国彰明法度,严格刑罚,最终使国土得到拓展、君主尊贵;而韩、魏等六国群臣不行正确的治国法术,谋私营利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
C.越王勾践先前轻信龟甲占卜来与吴交战,战败被俘;后来回国后他抛弃龟卜,彰明法度,最后活捉吴王,显然想通过鬼神保佑是其亡国被俘的主要原因。
D.君主一旦错误地奖赏臣子,就会令臣子抱有侥幸心理,使得功劳不被看重,也会令国家财力逐渐匮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
(2)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
5.两则材料提到的统治者刑罚失当会带来什么弊端?请简要说明。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适逢之意,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的“会”意思相同。
B.期,料想之意,与《陈太丘与发期行》中“君与家君期日中”的“期”意思不同。
C.当,掌管之意,与《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当”意思相同。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辛弃疾的词集名为《稼轩长短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有胆有识。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了叛徒和金将,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又筹创飞虎军,威震一方。
B.辛弃疾性格耿介。他直言劝说沦陷区的义军首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延和殿召对中,他没有丝毫逢迎皇帝,言论刚劲正直。
C.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原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D.辛弃疾文才卓著。与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棹歌》;他素来擅长写长短句,风格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023-10-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节选自刘向《说苑·善说》)

【注】①斄:牦牛。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夫斄牛A其B大若C垂天之D云E此能F为大矣G而不H能执鼠。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瓠落无所容”的“容”与“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中的“容”意思不同。
B.规矩,指校正圆形、方形的工具。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C.“不辟高下”的“辟”同“避”,躲、设法躲开,与成语“不辟斧钺”的“辟”意思相同。
D.“于是更应曰”的“更”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丁解牛》)中的“更”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告诉庄子,自己把“五石之瓠”打破,不是因为它内中空虚而宽大的外形,而是因为它对自己无用,庄子批评了惠子这种固陋思想。
B.吴王之客在越人侵吴时凭借宋人之药裂地受封,庄子有对大葫芦妙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子和吴王之客在境界高下上是相似的。
C.面对惠子的质疑,庄子用狸独捕捉猎物和被猎人捕获的事例告诉惠子,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大而无用的人是因没有遭遇到真正的困境使然。
D.梁王让惠子说事情时直接说,惠子就用解释“弹”的事例来说明自己之所以这样说话的道理,梁王最终明白了惠子这样说话的真正原因。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树之于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5.材料一第一段庄子通过“不龟手之药”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从多角度分析。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邪?

,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率其徒A持畚锸B以出C筑东南D长堤E首起F戏马台G尾属于H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难道,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的“顾”词义并不相同。
B.冠,指的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会,恰巧、适逢,与《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的“会”词义相同。
D.庐,泛指简陋的房屋,与诸葛亮《诫子书》“悲守穷庐”的“庐”用法相同。
3.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他既喜欢贾谊等人的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的父母官。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5.概括选文中苏轼所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秀)兄弟早孤,养于叔父良。其兄演性刚毅,,自王葬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倾身破产,交接天下雄俊。演召诸豪杰计议曰:“王葬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早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演自发舂陵子弟。秀得子弟七八千人,自称“柱天都部”。更始元年,秀至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吾属取财物何用!”乃悉发之。六月己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先锋。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雨下如注,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关中闻之震恐。于是海内豪桀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新市、平林诸将刘演兄弟威名益盛,阴劝更始除之,更始执演,即日杀之。秀自兄演之死,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建成元年六月己未,秀即皇帝位,改元。七月,帝帅诸将围朱鲔于洛阳,数月不下,帝令岑彭往说之。鲔曰:“演被害时,鲔与其谋,诚自知罪深,不敢降。”彭还,具言于帝,帝曰:“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朱鲔面缚,帝解其缚,拜鲔为平狄将军。十月癸丑,入洛阳,遂定都焉。悉封诸功臣为列候。梁侯邓离、广平侯吴汉皆食四县。博士丁恭议曰:“古者封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也。”

(节选《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有改编)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断句处的字母。

此亦天A亡之B时C复D高祖E之F业G定H万世之I秋J也K众L皆然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需祭祀社稷,后以“社稷”指国家。
B.更始元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C.“遂前”的“前”的词类活用类型和“若入前为寿命”的“前”不一致。
D.“新市、平林诸将以刘演兄弟威名益盛”的“以”用法和含义和“还军霸工,以待大王来”的“以”不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演愤慨于王莽篡汉,心怀恢复汉室的志向,倾尽家产来结交天下豪杰;后来分别派遣亲客在各县起兵,自己在春陵发动子弟起事。
B.在与王寻、王邑的交战中,刘秀自为先锋,杀敌却兵,诸部乘胜追击,接连获胜,将领们受到激励,胆壮气盛,每人都杀敌百余人。
C.在各路义军中,刘演兄弟威名日益显赫,刘演因此招致杀身之祸,其死后,刘秀思兄情切,独居时常常不食酒肉,落泪沾湿枕席。
D.刘秀封赏邓禹、吴汉食邑四县,丁恭认为不符合礼法制度,刘秀则认为,自古国家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无道,并非功臣的封地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吾属取财物何用!
(2)会大雷风,雨下如注,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
5.洛阳之战,朱鲔不敢投降的原因是什么?刘秀是如何消除他的疑虑的?
2023-10-0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至后得雨

苏 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干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麦子快要干枯,禾苗快要枯槁的时候,上天降下甘霖,作者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不会让人走投无路。
B.如果一年中没有春泽和夏雨,糊口的粮食真的难以为继,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填饱肚子,是上天赏赐。
C.作者在失去了俸禄的十多年间,幸亏在颍川有自己的田地,虽然无力亲自耕种,但获得了不少粮食,作者颇感骄傲。
D.虽然诗歌的标题是“夏至后得雨”,但内容更多的是写雨泽带给自己的恩惠及作者居住在颍川时的生活境遇、感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2023-10-07更新 | 309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云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三2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郑伯克段于鄢》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C.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姜因为生庄公时难产受了惊吓,故不喜欢庄公。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储君,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B.大夫祭仲提醒庄公,共叔段京邑的城墙大小不符合制度,有谋反之意,庄公一开始不相信。
C.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公子吕要庄公赶紧做选择,希望不要因为有两个国君而让民生二心。
D.共叔段聚集百姓、修整兵甲武器、准备兵马,将要偷袭郑,姜氏打算给他打开城门做内应。
3.下列对原文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翻译:郑武公和郑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执政大臣。
B.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翻译:周平王对虢公有贰心,郑伯怨恨周平王。
C.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翻译:平王的儿子狐到郑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到周做人质。
D.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翻译:平王驾崩,周人想把国政托付给虢公。
2023-10-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重茧,往见公输般,谓之曰:“吾自宋闻子,吾欲藉子杀王。”公输般曰:“吾义固不杀王!”墨子曰:“闻公为云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义不杀王而攻国,是不杀少而杀众。敢问攻宋何义也?”公输般服焉。请见之王。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槽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与糟糠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也。”王曰:“善哉!请无攻宋。”

(节选自《战国策·宋策》)

材料二: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洗洗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违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盗起而不知御A民B困而不知救C吏D奸而不知禁E坐F糜G廪粟而不知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量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意思相同。
B.“若所市于人者”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若”含义相同
C.短褐,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是古代百姓日常服饰中的一种,用来形容平民的衣着。
D.孙吴,指孙权和吴起,在此代指能够保卫家国、智勇双全、武力高强、有勇有谋的英雄人物。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宋国无罪,不应受到攻打,他诱使公输般说出“义不杀王”的道德准绳,然后揭路公输般在道义上的自相矛盾,使其信服攻宋无义。
B.楚国土地广阔,物产富饶,而宋国既没有雉、兔、鲋、鱼,也没有较好的木材,如果楚国派臣僚攻打宋国,就同犯偷窃病的人性质是一样的
C.面对“我”的责问,“卖果者”笑着解释,他认为卖果是自己谋生手段,自己并没有骗人,而世上骗人的事很多,只不过“我”没有去联想。
D.“卖果者”觉得那些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大衣带的文臣,虽然气宇轩昂,很像国家的栋梁之材,但他们不能像伊尹、皋陶一样建功立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之地方五千里,宋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
(2)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5.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理解。
2023-09-28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9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