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学者疑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贯道,子思恐人难晓,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虽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为道。故曰违道不远。游定夫云:道一而已,岂参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违道,为其未能一以贯之也。虽然欲求入道者莫近于此此所以违道不远也杨中立云: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侯师圣云:子思之忠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已是违道。若圣人,则不待施诸已而不愿,然后勿施诸人也。诸公之说大抵不同。予窃以为道不可名言,既丽于忠恕之名,则为有迹。故曰违道。然非忠恕二字亦无可以明道者。故曰不远。非谓其未足以尽道也。违者违去之谓,非违之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苏子由解云: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其说与此略同。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二·忠恕违道》)

材料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节选自《论语》)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然A欲求入B道者C莫近D于此E此F所以G违道H不远也。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恐人不(明白)     天下仁焉(恢复)己复礼为仁(约束)       小子何莫学夫诗(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B.非违之谓(同“叛”,背叛)       就有道而焉(正直)胜质则野(华美,文采)               知在格物(获得)
C.士不可以不毅(弘扬)       众人之所过(补救)则于道有矣(差别)            今一朝而技百金(买)
D.子张书诸(衣带)            者不明(显露)      者不立(踮起脚)               人之有是四也(萌芽,发端)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们怀疑曾子与《中庸》关于“忠恕”与“道”之间关系的说法有所不同。
B.游定夫认为理的本源不能用比较确定,但从学道理角度看,忠恕最接近“道”。
C.老子认为最好的东西像水一样,能使万物得利而不争功,这就是自然之理。
D.孔子认为只要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
(2)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5.苏子由认为“道无所不在”,材料二内容中哪些优秀品质体现了这种“道”?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楯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材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悦。谏曰:不可,王勿受。昔桀起灵门,纣起鹿台,天与之灾,邦国空虚,遂以之亡。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

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女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悦。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桀易汤而灭,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内经九术》)


【注】①荣楯:指饰有文采的栏杆。②申胥:指伍子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赖A有B天C下D之E力F窃G为H小I殿J有K余L材M再N拜O献P之Q大R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谀臣,指谄谀之臣,“谀”与成语“阿谀奉承”“好谀恶直”的“谀”含义相同。
B.“币”指财物,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含义相同。
C.“奈何能有功乎”与《屈原列传》中“奈何绝秦欢”两句的“奈何”含义相同。
D.五音也叫五声,指古代音乐中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本文中泛指音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有攻打吴国的打算后,向大臣文种问计,文种向他献上九条计策,勾践成功地运用这九条计策打败了吴国。
B.文种献上九条计策之后,告诫勾践必须保密,并自信地表示,如果能做到这九件事,那么即使要夺取整个天下都不是难事。
C.越国通过向吴王进献精美栏杆和美女,达到了消耗吴国国力和消磨吴王志气的目的,而文种的卑下言辞起到迷惑吴王的作用。
D.面对越国的进献,吴王丧失警惕,照单全收,他非但不能虚心接受伍子胥的进谏,反而怀疑伍子胥的忠心,最终将其杀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
(2)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5.在对吴王的两次劝谏中,伍子胥所说内容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2023-11-0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长文,字德俊。父颙,字伯元,犍为太守。长文天姿聪警,高畅敏识,治五经,博综群籍。弱冠,州三辟书佐。丁时兴衰,托疾归家,察孝廉,不就,遂阳愚。尝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郡守初至,诣门修敬。至闾,走出。请,终不还。刺史胡罴辟从事祭酒,长文阳发狂疾,步担走出门。罴累遣教请还终不顾还家养母独讲学。著《无名子》十二篇,依则《论语》。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著《春秋三传》十三篇。又撰《约礼记》,除烦举要,凡十篇,皆于时。

长文才鉴清妙,泛爱广纳,放荡阔达,不以细宜廉介为意,亦不好臧否人物。有孝子罗偶,事亲至孝,郡察孝廉,长文立表以旌之。元康初,试守江原令。县收得盗马贼及发冢贼,长文引见诱慰。时适腊晦,皆遣归家。狱先有系囚,亦遣之,谓曰:教化不厚,使汝等如此,长吏之过也。腊节庆祈,归就汝上下,善相欢乐,过节来还。群吏惶遽,争请,不许。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将丧去官,民思其政,时人而敬之。大将军梁王彤及诸府并辟,长文曰:吾从其先命者。遂应彤招,为从事中郎。诸王公卿慕其名,咸与之交。愍怀太子死于许下,博士、中书论虞祔之礼。长文议:虞祭宜还东宫,以继太子者为主;配食于颍川府君。皆施行。除洛阳令,长文见彤曰:主者不庶几,奏长文为洛阳令。彤笑答曰:卿乃不庶几,非主者也。辞不拜。益州乱,拜蜀郡太守,暴疾卒。时年六十四。

(节选自《华阳国志》)


【注】①虞祔之礼:虞祭与祔祭,虞为葬后之祭,谢为合于先祖庙之祭。②配食:有功于国家的人,附祀于庙。③庶几:三国及晋时称贤人为庶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罴A累B遣教请还C终不顾D还E家F养母G独讲学。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
B.“皆行于时”与“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两句中的“行”字意思相同。
C.“时人爱而敬之”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意思不同。
D.“固辞不拜”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长文多次拒绝接受征辟,为了逃避做官,他甚至不惜托病和装傻。
B.王长文博爱众人,心胸宽广,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不好评论人物。
C.王长文认为传和经不同,每有学生遭遇诉讼,就根据经传明辨是非。
D.愍怀太子去世后,朝廷采纳并施行了王长文提出的虞祔之礼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牵猪过市中乞,人与语,伪不闻。
(2)寻有赦令,所宥人无不感恩,辍不为恶,曰:“不敢负王君。”
5.王长文对百姓进行礼法教化的表现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
2023-11-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固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扇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郑君不听。叔瞻叉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qia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Q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B.针石,用砭石制成的石针,用于针灸治疗,也比喻摆脱困厄或解除弊病的手段。
C.假,指借,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假”意思相同。
D.举,指发动,与《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的“举”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认为越国政治混乱、军事衰弱,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进谏让他认识到楚国同,样存在这种问题,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是司命神所管的事,大夫己无能为力,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医治。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为晋所灭。这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是没有好结果的。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站立、跨大步行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
(2)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2023-11-0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通“灾”。②当:恰当。③折阅:低价销售,亏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好善A无厌B受谏C而能D诫E虽欲F无进G得乎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既是解释《春秋》的著作。
B.跬步,即一小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C.“累土”与“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的“累土”意思有所不同。
D.“跛鳖致之”中的“致”与“致知在格物”中的“致”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的态度,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具有一致性。
B.荀子将君子和小人对待善恶正邪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两类人处世待人的不同态度,最终将导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结局。
C.荀子将士君子面对贫穷生活的态度与良农面对水旱、良贾面对亏损的态度进行类比,指出士君子要正道直行、笃行不怠。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间的关系时,运用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祐四年冬十月,时应举人特多,开封府投牒者至数百,国子监及诸州不在焉。及出榜,而宰相陈尧佐之子博古为解元,参知政事韩亿子孙四人皆无落者,故嘲谤群起。然韩琦、王拱辰实司试事,非有所也。十二月甲申,忻、代、并三州言地震,坏庐舍,覆压人畜,忻州尤甚,吏民死者万九千七百馀人。自是河东地震连年不止。乙酉,命侍御史程戡往并、忻州安抚。右司谏韩琦上疏曰:今北道郡,继以地震,或者上天孜孜遣告,俾思边塞之为患乎?望自今严饬守臣,密修兵备,审择才谋之帅,悉去懦弱之士,明军法以整骄怠之卒,丰廪实以增储偫之具。旬馀,琦复上疏曰:近闻分遣中使遍诣名山福地,以请祷, 是未达寅畏之深旨也。臣窃以为祈祷之法,必彻乐减膳,修德理刑,下诏以求党言。是以天意悦穆,转为福应。愿陛下法而行之。庚寅,以龙图阁学士张逸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赈。民初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事。今岁小, 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先是京师地震,直史馆叶清臣上疏言: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书奏数日,仲淹等皆得近徙。仲淹既徙润州,谗者恐其复用,遽诬以事,帝亟命置之岭南。参知政事程琳辨其不然,仲淹讫得免。自仲淹贬而朋党之论起,朝士牵连而出,语及仲淹者皆指为党人;琳独为帝开说,帝意解,乃已。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四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B.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C.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D.仲淹等以言事被黜/天下不敢议朝政行将二年/愿陛下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善应来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指偏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私”意思相同。
B.数,几个,与《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的“数”意思不同。
C.致,指到达,与《劝学》中“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意思相同。
D.知,指主持、掌管,与《师说》中“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的“知”意思不同。
3.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吏民死者万九千七百馀人
A.蚓无爪牙之利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D.青,取之于蓝
4.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祐,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时期。
B.解元,科举制度中会试的第一名。唐制,举进士者由地方解送入京,后世相沿,故称。
C.“穑”和“稔”,都与农事相关。“穑”此处泛指农业生产活动,“稔”指谷物成熟。
D.京师,古代指国家都城。《三国演义》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祐四年的科举考试后,许多人对录取结果不满意,原因是参加考试的两个重要官员的子孙全都考中了,但实际上这次考试并没有作弊行为。
B.忻州、代州、并州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到京城,右司谏韩琦认为这是上天警告北方边境将有外敌入侵,会发生战事,建议朝廷做好选帅整军之事。
C.叶清臣认为天下人不敢议论朝政,与范仲淹等人被贬黜关系很大,所以上疏请皇帝认真反思此事,之后范仲淹等人都被调到了京城附近。
D.自从朋党之说出现,很多朝廷大臣受到了牵连,谈到范仲淹的人都被指为朋党,只有参知政事程琳对皇帝多加开导,使皇帝的情绪得以缓解。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窃以为祈祷之法,必彻乐减膳,修德理刑,下诏以求党言。   
②仲淹既徙润州,谗者恐其复用,遽诬以事,帝亟命置之岭南。
7.张逸向朝廷提出的请求是什么?朝廷为什么同意他的请求?请概括回答。
2023-11-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十九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降A张绣等B失不便C取其质D以至E于此F吾知G所以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只有相同或相近两种关系的称谓。
B.孝廉,古代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C.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D.相,古官名。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有才,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的认可追捧,尤其被桥玄、何题看重。
B.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会再失败了。
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5.材料二中,曹操提出了什么样的用人方针?他是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
2023-11-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不必能;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B.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C.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D.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重视乐教作用,故“弦歌”也指礼乐教化。
B.《诗》,即《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稼穑,种植农作物叫作“稼”,收割农作物叫作“穑”,“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宰,文中指贵族家中的管家,与《促织》中“翼日进宰”的“宰”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被困陈、蔡,绝粮七天仍慷慨讲诵,弦歌不辍。通过与子路、子贡、颜回三名弟子的对答彰显自身志向、启迪弟子。
B.子路认为君子不会被围困,对孔子被困的处境十分不解。孔子在解答中列举古代圣贤的事例分析自己“不遇时”的原因。
C.重耳的称霸之心产生于他被困曹、卫时,勾践的称霸之心产生于他被困会稽的时候,孔子以此阐述君子生于忧患的道理。
D.颜回认为,孔子之道不容于世,更显其君子气节。三名弟子的回答,孔子最欣赏颜回的,甚至发出愿做颜回家臣的感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2)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
5.子贡给孔子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孔子为什么不赞成子贡?
2023-11-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宗射猛兽于苑内,四发殪四豕。有一雄豕直来马。吏部尚书唐俭下马搏之。太宗拔剑断豕,而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注]击贼耶?何惧之甚!俭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善之,因命罢猎。

张玄素,贞观初,太宗闻其名,召见,访理道。玄素曰:臣观自古已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且万乘之主,欲使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有五条不中者,何况万务乎?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缪既多,不亡何待?太宗深纳之。

太宗幸九成宫,还京,有宫人憩津川县官舍。俄而李靖、王珪至,县官移宫人于别所,而舍靖、珪。太宗闻之,怒曰:威福岂由靖等?何为礼靖等而轻我宫人!即令按验津川官属。魏征谏曰:靖等,陛下心膂大臣,又靖等出外,官吏做阙庭法式朝觐,陛下问人间疾苦,靖等自当与官吏相见,官吏亦不可不谒也。至于宫人,供养之外,不参承。若以此加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太宗曰:公言是。遂舍不问。

(节选自《大唐新语·规谏第二》,有删改)

文本二: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心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夫尧、舜之治,辟四门,明四目,通四聪,是以天下辐凑而圣无不照。秦之二世,务隐藏己而断百僚隔捐疏贱而信赵高是以听塞于贵重之臣明蔽于骄妒之人故天下溃叛,弗得闻也。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慢贱信贵,则朝廷谠言无以至,而洁士奉身伏罪于野矣。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明暗第六》,有删改)

【注】上将:指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唐高祖曾封他为天策上将,位高于三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写出句读处的字母。
务A隐B藏C已D而E断F百G僚H隔I捐J疏K贱L而M信N赵高O是P以Q听R塞S于T贵重U之臣V明W蔽X于Y骄妒Z之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来冲马”中的“冲”字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冲”字意思不同。
B.“顾而笑曰”中的“顾”字与《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中的“顾”字意思不同。
C.“访以理道”中的“以”字与《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D.“不合参承”中的“合”字与《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的“合”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俭怕公猪伤害唐太宗,唐太宗却以过去自己当天策工将时击贼的威风来笑问唐俭“何惧之甚”。
B.唐太宗对津川县官在处理宫女与李靖等大臣住宿问题时的做法非常不满,并欲按验津川县属官。
C.王符在论说时,援引尧舜时期和秦二世时期的例子,意在强调君主应该广泛听取采纳臣子的意见。
D.在王符看来,国君应该适当听取那些地位低贱之人的观点,这样那些权贵之臣就不容易被诬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2)若以此加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
5.文本二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但其实臣子的劝谏也很重要,请简要概括文本一中三个劝谏之人的劝谏技巧。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逄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不必能;良工能巧,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B.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C.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D.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古人重视乐教作用,故“弦歌”也指礼乐教化。
B.《诗》,即《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稼穑,种植农作物叫作“稼”,收割农作物叫作“穑”,“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宰,文中指贵族家中的管家,与《促织》中“翼日进宰”的“宰”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被困陈、蔡,绝粮七天仍慷慨讲诵,弦歌不辍。他通过与子路、子贡、颜回三名弟子的对答,彰显自身志向,启迪弟子。
B.子路认为君子不会被围困,对孔子被困的处境十分不解。孔子在解答中列举古代圣贤的事例,分析自己“不遇时”的原因。
C.重耳的称霸之心产生于他被困曹、卫时,勾践的称霸之心产生于他被困会稽时,孔子以此阐述君子生于忧患的道理。
D.颜回认为,孔子之道不容于世,更显其君子气节。三名弟子的回答,孔子最欣赏颜回的,甚至发出愿做颜回家臣的感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2023-10-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