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聂赫留朵夫就上医院。

一个青年医生,浑身散发着石炭酸味,在走廊里接见聂赫留朵夫,严厉地问他有什么事。这位医生处处体恤囚犯,因此经常同监狱当局,甚至同主任医生发生冲突。他唯恐聂赫留朵夫提出什么违章要求,就表示他对任何人一视同仁,还装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这里没有女病人,这里是儿科病房。”青年医生说。

“我知道,不过这里有个女人是从监狱里调来担任助理护士的。”

“对,这样的女人这儿有两个。您究竟有什么事?”

“其中有个叫玛丝洛娃的,我同她很熟,”聂赫留朵夫说,“我想见见她,我为她的案子要到彼得堡去上诉。我想把这东西交给她。里面只有一张照片。”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说。

“行,这个可以。”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说,接着吩咐一个系白围裙的老太婆把助理护士玛丝洛娃叫来。“您要不要在这儿坐一下?到候诊室去也行。”

“谢谢您。”聂赫留朵夫说,趁医生态度好转,就向他打听玛丝洛娃在医院里工作得好不好。“还不错,要是考虑到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应该说很不错了,”医生说,“喏,她来了。”

玛丝洛娃穿一件条纹连衣裙,外面系着白围裙,头上扎着一块三角巾,盖住头发。她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唰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

“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她扬起黑眉毛,用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惊奇地瞅了瞅,仿佛在问这给她做什么。然后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像那边的人。”“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他说,“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像瞅着他的脸,又像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好像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医生表现出的“严厉”和“怒气冲冲”,侧面表现出他对囚犯的关照与体恤,以及对聂赫留朵夫的刻意戒备。
B.医生态度缓和下来,这与聂赫留朵夫明确告诉他这次探访的目的以及他与玛丝洛娃关系很熟密切相关。
C.聂赫留朵夫这次与玛丝洛娃见面时,她竟然表现得“皱起眉头”,不想同他握手,这让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反感他。
D.聂赫留朵夫提到“那边”时,玛丝洛娃脸上泛起红晕,是因为她那边让人不堪的牢狱生活被自己曾经喜欢的人提及,使自己很难堪。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设置悬念,写聂赫留朵夫因不知道玛丝洛娃的情绪怎样、不了解她们对他保守的秘密而神经紧张,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写青年医生为体恤囚犯甚至不惜与主任医生发生冲突,这为下文他向聂赫留朵夫介绍玛丝洛娃并称赞她的工作做好了铺垫。
C.对玛丝洛娃的出场,作者按照从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变化顺序依次展开描写,这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
D.D.“那边好人多得很”,这是玛丝洛娃对监狱环境和狱友的认知,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特意在与“这里”医院环境和人的对比中凸显她善良的一面。
3.结合课内文段并阅读选文中画线部分,对比分析两个文段在表现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课内)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4.节选文本中哪些因素让聂赫留朵夫认为玛丝洛娃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2-04-14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大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注】

白居易

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

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

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


【注】此诗作于诗人江州司马任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诗人几乎整日坐在松下,“尽日”表明诗人不理政事,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
B.第三句中的“行立”“坐卧”分别照应第二句中的“池畔行”和第一句中的“松下坐”。
C.第四句以寥寥数字表现了诗人淡薄无欲、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
D.诗人以“流年过”“白发生”写不知不觉中光阴如水般流逝,自己已华发暮年。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千树”“星如雨”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出了灯火之盛。
B.“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表现了人们彻夜歌舞的热闹。
C.“蛾儿雪柳”“笑语盈盈”描绘了“那人”的美丽和可爱。
D.词人以“那人”所处地点之冷清,表达了自己甘于寂寞。
2.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幽独”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怀抱”?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作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支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表现出人类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制作不够精良、特型演员的形与神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问题。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依旧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2019115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些年,又何尝不是一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机关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季琳欢《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也不到30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的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所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人民日报》20196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直面困难,接受挑战,才能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群众路线,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重走长征路等,都是当代年轻人感受长征的做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时间,为我们展现了我党我军的成长轨迹。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利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只能做到尽量还原。
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和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共青团江西省委在“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电影《红色往事》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这样说。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某地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当地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①,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明视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因免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选自韩愈《毛颖传》,有删改)


注:①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B.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C.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D.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书写。也可译为“文字”,据说蒙恬发明毛笔之后,刻写的大篆籀文才有了毛笔书写曲转尤美的小篆体的可能,才有了“书同文”——统一汉字书写形式的可能。
B.结绳,将两根绳子扎接起来(将绳子的两端连接在一起)。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C.拜,文中表示任职。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迁、徙、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冠,指帽子。古代男子20岁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行过加冠礼后则标志着成年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毛笔当人写,郑重其事地为之立传,煞有介事地考证其祖先,这就使整个构思有了滑稽的性质。
B.文章的一大妙处,在于它善于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具有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
C.文章写毛颖一生,峰峦迭起,俘虏而得到封爵,至“将有任使”的巅峰,又至于“不任吾用”的谷底。
D.文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影射讽刺了老而无用的当朝大臣,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请简要概括毛颖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友人论师书

钱大昕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盖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今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举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举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脩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钜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硁硁:固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B.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C.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D.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乡会试,乡试与会试。乡试在县城举行,三年一次,会试则在省城举行。
C.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即拜师费。
D.经史,经书史籍。经,指儒家的经典学说;史,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的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前来拜访钱大昕,希望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他人那里听说这件事,于是写信表达拒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张,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之风,然而不同时代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动机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判。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达了能和友人成为益友的愿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2)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
5.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
2022-04-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彩色的青春不打烊

丁晓柔

那一年,我初到广州,像每一个带着梦想来的年轻人一样,既盲目乐观,又一片茫然。

那时候,我刚刚落脚在石牌村一个制衣厂做缝衣工,每天的工作简单到乏味。下班后,回到狭窄的房子里也只能埋头大睡。没完没了的加班中,我渐渐想不起来到这个地方的初衷。

有一天,正在埋头大睡,隔壁才空置几天的房子里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音乐声!听着他们脚步声起起伏伏,我忍无可忍,爬起来,去敲对方的门。

门开了,门后站着一个男人,很显然,他对我的睡衣造访吃了一惊。我恶声恶气:难道你不知道这房子的墙薄得像纸一样吗?他毫无怒气,只是笑着说:来不来听我们的演出?彼此串了几次门,才知道他叫阿木,和几个朋友组了个乐队叫木头人,他是主唱和吉他手。

房子太小又不隔音,他们就花钱另外租了一个地下室排练,不用加班的时候,我就步行到石牌村的另一头——他们的地下空间,去看他们排练。每次我都戏言,喂,就你们这水平,能红起来简直就是奇迹。阿木回头对我笑笑,说,难道你不相信奇迹吗?我愣了愣,装作没听见,看着他们继续捣鼓乐器。

所有的乐器都已经破烂不堪,贝斯手的贝斯甚至都掉光了漆,所有的共鸣音眼看就从那些快要破掉的角落里点滴不漏地倾泻出来。可是他依旧高高地跃起,像一只矫健的豹子那样,拼命地拨弄着手中的贝斯。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看得眼睛潮起来。纵然乐器都是破的,但是他们依旧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坐在角落的大木箱子上,音乐那么嘈杂,我扯着嗓子说,阿木!你说你们会红吗?

他听不清,一样扯着嗓子喊回来,你——说——什——么?

我突然笑了,跳下来,跑到阿木的面前,就着身上那件穿得泛黄的旧T恤,把脊背依次弯向他们,说,给我签个名吧,等你们红了,我就发财了!

那件衣服还挂在窗外没有晾干,事情就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先是他们的键盘手在村口被飞车抢了。阿木外出打临时工了,为了键盘手的医药费。接着流言就传遍了大街小巷,一个女孩,晚上回来晚了……据说尸体被发现的时候,都已经是好几天以后了。

我放弃了晚上的加班,但是石牌村的巷子这样深……每次回来晚了,我都加快步伐,走得像一只被狗追得满街乱窜的扑棱着翅膀的鸡,惊慌失措。

一天晚上,我看见木头人乐队的所有成员,都蹲在村口。从那以后我就多了四个保镖。是的,我再也不害怕晚上回来只有自己一个人和一道孤单的影子了。

等到他们恢复正常并且获得一个酒吧的演出邀请后,那天晚上,阿木兴奋地来敲我的门。

去吃烧烤吧,大家提议。烟雾缭绕中,阿木咕咚咕咚仰脖喝完一瓶啤酒,他突然看着我问,丁小柔,你呢,你来广州是做什么的?

这句话来得太过突然,我把一块撒满辣椒粉的烤茄子,生生地咽了下去,呛出了一脸的眼泪。是啊,我来广州做什么的呢?难道就是为了每天数百件的衣服?为了那些看不见阳光的窗子?为了那张只够容我睡下的窄窄的床?

初春的夜晚还带着点儿寒意,我想了一下,低声说,我想做一个服装设计师。

那你就去做啊!丁小柔!你行的!阿木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说,丁小柔!你行的!

因为这句话,我一晚上没睡着,第二天就去工厂辞职了。晚上再回来的时候,我已经换了一家大点儿的服装厂,这一次,我应聘上了打版工。然后我也不再每天窝在阿木的排练室了,我一天只吃两顿饭,只为省出钱来去学习服装设计。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忙得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一抬头,竟然是深秋了。可是这样的生活,难道不美吗?叶子扑簌簌落下来,就是为了明年再一次骄傲地站在枝头。

有一天晚上,阿木又来敲我的房门,一脸不满:喂,你好久都没来看我们排练了哦!我摇了摇手里的书。他突然冲进来一把抱住我:丁小柔!你猜怎么着?我们今天签了唱片公司了!

那天以后,因为签了公司的缘故,他们搬走了。我因为赶去夜校上课,回来的时候,只看到门上钉着一张字条:丁小柔,有梦想的人生,是有色彩有声音的。希望你能过得有声有色。阿木。PS:等我们红。一定不要卖掉那件T恤。我握着字条,坐在门口,像个傻子一样又哭又笑。

没过多久,我也搬离了石牌村。我没有带走任何行李,除了那件写满他们名字的T恤。

就像他们希望的那样,我终于学完了服装设计的全部课程,并且顺利地通过竞争,成为设计室的一名员工。我终于把日子过成彩色的了。

我再没见过阿木和他的那支乐队。可是我却满怀信心地相信,不管怎么样,不管他们如今在什么地方,他们都不会轻言放弃,就像那些刻在石牌村的青春日子一样,永远没有打烊的时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带着梦想到广州,却在制衣厂做缝衣工,简单乏味,贫穷而忙碌的生活渐渐消磨了“我”的梦想。
B.阿木和他的乐队也是极其的贫穷,为了实现梦想,他们租了地下室排练,“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
C.阿木相信自己能创造奇迹,“我”不确定他们是否能红,但还是要了他们的签名以纪念他们为梦想的努力。
D.小说中的阿木乐观大度,充满激情,面对“我”的质问,他丝毫不在意,反而邀请“我”看他们的排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插叙,写键盘手被抢受伤和女孩遇害,突出当时“我”生活得提心吊胆,为下文乐队成员默默守护“我”回家,体现他们的善良做铺垫。
B.“生生地咽了下去,呛出了一脸的眼泪”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突然遭到质问,觉得自己快失去了梦想时的愧疚和难过的情态。
C.画横线的句子用问句的形式写出自己内心深刻反思的过程,阿木的问话惊醒了“我”,这是“我”破茧重生的开始,也是“我”无法忘记他们的原因。
D.小说最后一段收束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中心,抒发了自己对“木头人”乐队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激励人们要勇于坚持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3.小说的情节曲折起伏,富于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4.小说题目“彩色的青春不打烊”有何深刻含意?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后激动地大声喊道,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正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再往上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呆若木鸡,但他马上满脸笑容,笑得脸都歪了。他的脸好像被火烫着了似的。他的身子好像在缩小,腰也弯了,好像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仿佛也在缩小,皱起了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奈尔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只握了握他的三个指头,深深地鞠了一躬,媚笑着:嘿!嘿!嘿!他的妻子也满脸堆笑。纳法奈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胖子身上散发着“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身上散发着“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作者用气味的对比,暗示两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悬殊。
B.瘦子的妻子也瘦,下巴长长的,探头探脑,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她较少出门,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和瘦子同属社会小人物。
C.本文两次写道“又惊又喜”,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重逢时的惊喜,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得知胖子是高官时的惊喜。两次描写都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有讽刺之意。
D.本文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描绘了两个人的情绪变化,反映了俄国官场的等级森严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膝,鞭挞庸俗畸形的社会心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不写具体时间,暗示了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以胖瘦来称呼人物,则暗示了故事不是发生在特定人物身上。这样写更强调了故事的普遍性、广泛性。
B.作者在故事开头刻画胖子的外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胖子嘴唇油光锂亮的模样,与后文对瘦子的相关描写形成对比。
C.作者把瘦子得知胖子官阶前后的语言和行动变化进行对比描写,将他前后的神态和外貌进行漫画式夸张描写,写出了瘦子善于逢迎、趋炎附势的世俗心理。
D.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揭示胖子身份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结尾处对瘦子的妻子和儿子的描写发人深省。
3.契诃夫主张“努力使人物的心情在他们的行动中就清晰可见”。请以纳法奈尔为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心理变化。
4.契诃夫为什么选择瘦子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请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超级英雄”电影,就是影片主人公不是一般的英雄人物,他们往往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各种特殊能力,并能运用这种特殊能力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英雄壮举,如惩恶扬善、维护正义、保护民众、拯救世界等。

在中国电影的创作发展历程中,也曾先后出现过一些被广大观众认可和喜爱的“超级英雄”电影。这些影片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和塑造的“超级英雄”形象,在海内外广大观众中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之所以仍需要不断地创作拍摄一批“超级英雄”电影,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因为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人民大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而铭记和弘扬英雄精神则是永葆中华民族战斗力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在各类文艺样式中,由于电影创造的银幕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所以创作拍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中华美学风格的“超级英雄”电影,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了。

其次,由于当下电影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观众群日益多样化的审美娱乐需求,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能买票进影院看电影,在国产电影创作生产中自然也需要拍摄各类具有特殊震撼力的“超级英雄”电影。

另外,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往往称霸全球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若要确保国内电影市场票房,并能走出去,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票房份额,就要以题材、内容、人物和风格独具特色的国产大片与各类好莱坞大片进行竞争,其中国产“超级英雄”大片就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那么,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超级英雄”电影呢?我国电影界在“超级英雄”电影的创作拍摄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无论是古代神话题材和近代武侠题材,还是现实生活题材,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首先,国产“超级英雄”电影的题材、内容、人物、风格等应该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特色和中华美学精髓。如《霍元甲》系列、《叶问》系列等很好地表现了他们匡扶正义、惩治邪恶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水浒传》里的武松等人物,还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等人物,都曾是历代民众崇拜的英雄,他们不仅有高超的武艺和出众的胆识,而且疾恶如仇、重情重义。

其次,国产“超级英雄”电影创作还应该注重现实,努力塑造更多具有时代特点、生活气息并能体现主流价值观的“超级英雄”银幕形象。如敕火消防员群体、航天员刘培强、志愿军战士等形象,他们虽然没有像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里的主人公那样拥有超自然的能力或者保证超能力的各种装备、武器和技术,但他们超越常人的勇敢、忠诚、担当和牺牲精神,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专业技术能力,成为这些英雄形象感人的艺术魅力所在。

另外,应该看到,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都有高端的特效技术和强大的后期制作技术作为支撑和保障,舍此,这些影片也无法显示其吸引人的艺术魅力。为此,在电影科技和电影工业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还需要狠下功夫,迎头赶上。

总之,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中华美学风格的“超级英雄”电影的创作和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期待着有更多这一电影类型的好影片问世。

(摘编自《中国银幕需要什么样的“超级英雄”》,人民论坛2021年3月23日)

材料二:

“超级英雄”首先是人物而不是符号,需要具备情感和价值上的共享功能。

当前,基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塑造国人自己的“超级英雄”形象,尤为能够呼应社会各界在文化传承、艺术创新和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诉求,满足国人的英雄情结和新时代对于英雄形象的期盼。而如何发掘“超级英雄"人物在中国电影行业和文化背景中的共性和特性,尤其需要思考如何让人物塑造回到作品创作的中心位置,以英雄人物为龙头带动整个叙事和创意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质。

人物回到创作的中心,首先意味着“超级英雄”类型创作中的人物塑造应当成为影视叙事和视听语言的核心考量。在“电影重工业”的呼声下,我国的幻想类影视作品近年来出现重制作不重艺术、重奇观不重人物的倾向,因而故事情节和人物转变也缺乏扎实的情感基础和内心刻画,最终无法真正地在价值观和情感的层面打动观众。

人物回到创作的中心,还意味着创作者要以人物为媒介,营造出和当代社会、现代文明以及青年观众之间的共享性,这既包括了生活质感上的共鸣,更包括了情感和价值上的共享,从英雄人物身上找到自我的投射和认同感。

总之,中国式的“超级英雄”,一定是要植根于中国人的现实焦虑和渴望之中,但它又必须建设性地寻求这种表达的社会理解度和全球共享性。

(摘编自《中国式“超级英雄”如何登场》,《文汇报》2019年5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多数拥有普通人不具备的各种特殊能力,并能运用这种特殊能力维护正义、保护民众、拯救世界等。
B.为满足当下电影观众多样化的审美娱乐需求,为吸引更多观众进影院看电影,中国“超级英雄”电影的创作极为迫切。
C.我国电影界在“超级英雄”电影的创作拍摄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霍元甲》系列、《叶问》系列等。
D.“超级英雄”首先是人物而不是符号,中国在“超级英雄”影片创作中应重点思考如何让人物塑造回到作品创作的中心位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也出现过一些讲述中国故事和塑造“超级英雄”形象的电影,但依然不能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
B.为了使中华民族战斗力永存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需要拍摄极具震撼力的“超级英雄”电影。
C.高端的特效技术和强大的后期制作技术,是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称霸全球电影市场的主要原因。
D.幻想类影视作品创作如果不以人物为媒介,营造出一种共享性,就很难真正在价值观和情感的层面打动观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下国产“超级英雄”的特点的一项是(     
A.有惩治邪恶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具有时代特点、生活气息,并能体现主流价值观。
C.拥有超自然能力或者保证超能力的各种装备、武器和技术。
D.人物身上能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特色和中华美学精髓。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新时代塑造中国式“超级英雄”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屠夫老六

黄小邪

老六原是不想做屠夫的,他想当个教书先生。哪知书没念两年,病入膏肓的老爹就将六个儿子相继唤到病榻前。老爹不想让传了几辈的手艺就这样丢了。可不等老爷子讲完,其他五个弟兄就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老六孝顺,爹由来最疼他,这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

老六爹一死,老六拿起屠刀。

老六第一次拿起屠刀,是在村长娘大寿前一天。那天一早,男人们就将一头大肥猪捉住捆在案子上,老六灌了一盅烧酒算是壮胆。他学着爹生前的样子,一步一挪走向案前,闭闭眼,用力将尖刀往猪脖子捅去。登时,鲜血殷红直冲而出,伴随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嚎,那头肥猪开始疯狂地扭动身子,血溅了老六一身。他猛地一颤,后退几步,将屠刀扔出几米远,转身就要跑,几个汉子见势,架起老六的胳膊,把他往猪面前送,又强行将屠刀塞入老六手中。老六极力挣脱开几个汉子,扔下刀,疯了般奔往墙角掩面大哭,那哭声直叫人揪心。

老六第一次操屠刀,以那样惊心动魄的失败而告终。

那天夜里老六梦见死去的爹。他说:“爹,我觉得我不适合做屠夫。那猪看得我心慌。”爹说:“你这傻孩子,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

说来奇怪,自爹托梦后,老六渐渐不再犯怵。一次次给猪开膛破肚,心、肝、肺拿在手里也不觉得恶心,清洗大、小肠,剁骨剔肉,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老六很快适应了这门手艺,这手艺养活了老六和他娘。

人总笑老六:看你生得慈眉善目,如何做起这屠宰行当?老六笑而不答。后来,渐渐就没人再问起这些。老六人缘极好,平日乡邻见面都得尊称一声“老六哥”。

没几年,老六娘过世,老六娶妻生子,老六妻随娘信佛,从不杀生。

又有人笑老六妻:你不杀生,咋跟你婆婆一个样,偏挑了个屠夫呢?她只笑笑。老六每次抡起屠刀前,妻总是默默点上三炷香。老六呢,嘴里不忘念叨:“猪呀猪,我爹说你是凡间一碗菜。莫怪莫怪!”猪好像也通了人性,到了老六手里,吼几声便由他宰割。

“你不愿意我杀猪?”老六问妻。

“不愿意咋整?你有你的难处!”妻答。

老六自家后院拴着一大一小两只羊,那母羊是早些年娘舅家送来给娘补身子的。那年娘一场大病,半年滴米不进,得亏这羊奶续命。如今虽说娘已不在人世,但羊还在后院拴着。老六谨记娘的话,这羊对他们家有恩,不能杀。

可眼下小儿染上恶疾,大夫开的药方得用鲜羊肝做药引。老六愁了,这正赶上饥荒哪里去弄鲜羊肝。看着日渐消瘦的小儿,老六心里不是滋味,他想起后院拴的两只羊。“这大的对我娘有恩不能杀,小的总能杀吧?”老六自言自语别上刀。

刚要抓起羊角,小儿立在身后。“爹,你咋啥都杀呢,你答应过奶奶不杀羊。”老六叹气,扔下刀。老六在院外踱来踱去,眼看已天黑,小儿愣是抱着那两只羊不放。

小儿眼窝深陷,老六心疼极了。他和妻商量一番后,趁小儿睡着打着手电折回后院,哪知小儿听见动静猛地坐起身。

“爹,是不是我的病好了你就不杀羊?”

见老六点头,他又说:“爹,那小羊仔腿受了伤,一天没吃东西了,你明天能找大夫给它治治吗?”

老六喉头一阵发痒,不知如何回答,只知眼下小儿身体要紧。这一宿小子愣是没合眼,抱着老六说什么也不让他往羊圈去。老六暗自思忖,等天一亮就把那羊仔给杀了,小儿的病不能再拖。

第二天小儿比老六起得更早,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爹,我感觉我的病好了!”小儿倚在羊圈边护着。

老六伸手往小儿额头探去,滚烫:“瞎说!”

“爹,咱不杀羊好吗?”小儿“噗通”一声跪在老六跟前。老六的心猛地一颤。

老六不言语,吧嗒吧嗒坐在地上抽旱烟。

那天深夜,老六默默跪在爹的灵位前,自言自语一宿没合眼。

后来,老六竟改行,当起了兽医。小儿的像,就挂在他兽医所后墙上,是小儿六岁的样子。

(选自《大观》2016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设置了悬念,老六想当个教书先生,却继承父业做了屠夫,以此引起读者的兴趣。
B.小说描写老六第一次杀猪时的动作与心情,突出了老六心地善良,也展现了他矛盾的心理。
C.“猪本是凡间一碗菜!你不杀,自有他人杀”,这话颇具哲学意味,体现作者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D.小说描写了老六杀猪与杀羊的过程,体现了老六作为“屠夫”的特征,一实一虚,相互映衬。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屠夫老六”为题,揭示了老六的职业特点,既与老六的内心形成了对比,又与老六改行后的职业“兽医”形成了对比,含意丰富。
B.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勾勒了老六的几个人生片段,朴素而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松,也能够全面、客观地理解人物形象。
C.小说的结尾,老六小儿“红扑扑的小脸蛋突然有了光泽”,这一细节暗示了老六答应了小儿不杀羊,同时也为老六改行这一结局做了铺垫。
D.小说设置了多处矛盾冲突,如老六理想的职业与父亲的遗愿,小儿染疾需杀羊救命与母亲的叮嘱,这些矛盾冲突增强了小说波澜,引人入胜。
3.屠夫和兽医原本是性质截然相反的职业,在小说主人公的身上却完成了这种转换,背后原因令人动容。你认为促成老六作出这一转换的原因是什么?
4.小说中老六小儿虽着墨不多,却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