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8年,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发布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根告》,报告指出中国家长的焦虑已经扩大,“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学区房焦虑、作业集虑、升学焦虑……“教育焦虑”始终排在社会热点话题前几位。

其中,家长主要是对以升学压力为主的学业表现产生教育焦虑,且随着孩子学段的上升,家长的焦虑的程度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钱”,将孩子送进课外班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选择。在本次调研中,67%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仅有9%的家长持否定意见。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课外班的焦虑程度不同

(摘自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

材料二:近年来,部分省市颁布了有关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相关文件,例如有省份要求“坚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政策规定下,有家长认为如今考上高中的比例太低。有家长表示:“目前的升学政策不太好,孩子初中毕业只有十五岁左右,让他们去职校就觉得不太放心,最好让他进入高中,三年时间让他再成长一点,慢慢进入社会。”政策与家长的理想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家长却无能为力。

教育资源在客观上存在差异。即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教育资源配置较为均衡的地区,家长也会担忧孩子不能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一名家长在访谈中提及:“最担忧的就是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特别是在择校时,会担忧孩子被分到不好的学区。”更不必说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一名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家长表示:“有钱有关系的都去好学校了,像咱们这种没关系的、家庭条件不好的,没有选择的权利。” “教育资源平等,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每个学校都是好的老师,都是好的学校,那么家长也不用为孩子的升学感到焦虑,老师也不用忙着掐尖。”有一位家长提出了这样的教育期待。

(摘自刘雨青 周芷莹2021年5月《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家长教育焦虑的质性研究》)

材料三: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仍不充分。“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仍有较大差异,‘择校热’热度难降,校外培训火爆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全国政协委员胡卫认为,“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坚持公益性前提下,创新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构建起服务供给新格局。为此,胡卫委员建议,通过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学,推行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供给新渠道。与此同时,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优质学校及优秀师资的辐射引领作用:引入社会教育力量,培育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各类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十分理解孩子和家长的“作业焦虑”。他认为,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定位,家校协同发挥作用是减轻负担、化解焦虑的关键。他深有体会:“家庭教育不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应该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他建议,对于学校,应统一作业时长,减少学科类作业,特别是针对考试的重复性、机械化训练的作业,适当增加开放性、创新性、探究类、拓展类活动作业,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家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发展特点,一方面补短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强优势,在家庭教育中找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优长。

胡卫委员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变革教育评价方式、破解教育“内卷”的建议。在他看来,现行教育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应试倾向强烈、过于突出选拔,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胡卫委员认为,必须深入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使教育评价回归其本源,真正发挥好“指挥棒”正向功能。他建议,推行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全面评价模式,逐步降低考试量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改变选拔中的唯分数取向,将学生在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样列为重要评价招标。

(摘自光明日报《让教育“焦虑”少一些,让人民满意多一些》2021年03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家长所面临的众多焦虑中,以升学压力为主的学业表现产生教育焦虑最明显。
B.父母对孩子课外班的焦虑程度与孩子年龄成正比加深,其中非常焦虑和比较焦虑的都是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增长。
C.在2018年对家长的调研中,近七成家长支持课外培训,认为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班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
D.父母对孩子大多容易出现“起跑线”焦虑,比较不焦虑和非常不焦虑的家长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都不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政策与家长对教育理想之间存在差异,对此家长却无能为力,这是家长容易产生焦虑最大的原因。
B.让家长们无奈的“教育焦虑”造成了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间的矛盾。
C.只要学校不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就能减轻家长和学生负担,化解作业焦虑。
D.“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在坚持公益性前提下,创新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构建起服务供给新格局,以促进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3.请分别概括材料二、三内容的侧重点,并结合材料作具体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

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

(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

材料二:

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除粮食外的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

(摘编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

材料三:

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

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而非当前问题》)

材料四: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

(摘编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下列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每个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B.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C.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质”的前提下追求“量”的提升。
D.目前国内大豆供给能力不足,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
C.节约粮食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因而节约粮食能够保护地球环境。
D.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在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环境下,用儿童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从小全面认识和正确辨别无处不在的媒介,能够对所接收和创造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合理享用大众传播信息,趋利避害,从而将其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力量。媒介素养教育的要义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作为一种养成教育,应该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不同,家长不妨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对8岁以下的低年龄段孩子以制定规则、养成习惯为主,如不泄露个人隐私、拒绝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对8岁以上的孩子以沟通交流为主,引导他们学会判断信息的真假;拒绝与不认识的网友见面;鼓励他们用新媒介学习新知识,规避负面影响。同时,家长要放下身段,善于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以沟通代替权威,不露痕迹地实施媒介素养教育。

(摘编自陈若葵《提高孩子媒介素养需从家庭入手》,《中国妇女报》2018年10月21日)

材料二:

(摘编自《新媒体时代家庭媒介素养认知现状调查报告》2019年5月5日)

材料三:

被称作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对网络有着与生俱来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一代。面对泥沙俱下的新媒体网络环境,家长们需要从疏还是堵这个问题直接跳到如何疏导上来,引导青少年提高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构筑健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营造亲子共享新媒体的良好氛围。

不少家长担心使用新媒体带来的风险,将孩子的自制能力差、学习不好都归咎于接触媒介。其实,使用智能手机对青少年的发展既有可能产生危害,也有潜在的益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手机方式得当会让青少年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强,有可能会让青少年觉得线上交流比线下交流更令人满意和有意义。

作为家长,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的系统知识,以信息理解能力、预防网络诈骗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教育为重点,又要尊重孩子的上网权,注重对子女信息质疑能力和信息发布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效地使用网络,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家长应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网瘾隐患,提高孩子抵御互联网的不良影响的能力。家长还应鼓励子女发表新构想,形成自己的立场,发展不必屈从权威的多元型家庭沟通模式,帮助孩子解释有歧义的信息和排除干扰性的信息,鼓励孩子对媒介信息进行解读和批判,寓媒介素养教育于娱乐中。

(摘编自唐守伦《提升家庭媒介素养是当务之急》,《中国教育报》2019年5月1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素养教育属于养成教育,它采用儿童和青少年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有益于孩子自身的发展。
B.在家庭媒介教育中,家长要有选择地学习和完善媒介素养知识,且要放下身段向孩子学习新媒介知识和技能。
C.父母每天使用电子媒介的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占多数,而子女每天使用电子媒介的时间在60分钟以下的为多数。
D.家长要陪伴、鼓励孩子,尊重其上网权,注重引导,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质疑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出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对网络的认同和接受度是天生的,缺乏对媒介的辨别鉴赏能力。
B.家长和孩子中都有一小部分人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超过6小时,可见父母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C.父母和子女在新媒体端浏览信息时都较为关注新闻和时政,然而子女更偏向于娱乐消遣性的内容。
D.智能手机是“双刃剑”,孩子自制力差、学习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使用新媒体。
3.请结合材料分析提升家庭媒介素养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疫情影响,多国出台了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农产品出口限制政策,全球粮食供应受到明显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出现了价格波动。多个国际组织担心,这会引起“示范效应”,进而演变为全球粮食危机。

我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需求量大,但是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在常规年份还是能够达到供需平衡的,都能保持在98%以上的自给率。2020年,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所以即便是危机年份,主粮安全方面也是有所保障的,主要影响还是体现在价格波动上。在粮食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豆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进口,以及小品种粮食国内供应的丰富性不足。大豆每年达九千多万吨的进口量,占总供应量的70%;大麦目前进口占比也达到60%以上,高粱进口占比也接近60%。

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消费比”,反映紧急时刻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份。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生长期最短的早稻也需要约90天,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粮农组织”认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必要的起码水平是库存占消费量的17%—18%。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持续高位运行,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安全警戒线水平,谷物、小麦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需求。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21-5-12

材料二:

“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全球主要粮食人均消费量从313.76千克每年增长至2020年的352.83千克每年,约967克每人每天,远高于正常人类所需的400500克每人每天的水平,表明全球人民平均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同时结合2020年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预计2021年全球库存粮食仅够全球人口吃124天左右。

近年来尽管全球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粮食生产全球分布不均,当前世界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非洲发展较为落后,许多所处非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深受贫困威胁,因此处于粮食危机之中。疫情之前,非洲的粮食不安状况就在恶化;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又让非洲雪上加霜。贫困人口通常是最容易遭受因突然的冲击而失去粮食供应的威胁的。FA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警示各国政府要格外关注贫困或脆弱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的粮食获取能力。就这个意义上讲,疫情之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正来自脱贫攻坚的显著成就。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非洲等粮食极端短缺国家的农业发展支援,帮助其加快农业发展。一方面尽国际义务,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帮助其逐步缓解饥饿困境,实现其温饱,从而促进粮食的国际供给稳定。另一方面,与其建立良好的农业开发关系,改变目前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依靠南北美洲两个支点的局面,建立新的战略支撑点。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非洲是粮食危机重灾区》2021-9-24

材料三:

20189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查调研。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想提高农民生产积性,就要富裕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黑龙江生木斯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回忆40年来依靠种地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历程时感万千:“初田不成田,路不像路,设配套不足,种地非常苦……传统方式种地,辛劳一年赚不了多少钱。”2013年,刘春带领当地人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10858亩,实行集约化生产,取消一家一户的散户经营模式,打造了佳木斯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

北大荒集团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农场——七星农场,发挥黑土带的生态优势,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多年来,农场围绕“良种、良法、良田”开展实验示范,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当地种植的寒地水稻栽培模式。2019年,七星农场全体职工克服了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粮食总产量达15亿斤,够14亿中国人一天的口粮。七星农场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一块“压舱石”。

(摘编自《求是》杂志2020·1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我国粮食供应情况是,主粮基本能够自给,但是大豆和部分小品种粮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国外进口。
B.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粮农组织”划定的17%-18%警戒线,这说明我国暂不易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C.导致非洲出现粮食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贫困。
D.七星农场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创新栽培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恢复粮食进出口秩序,那么国际粮食价格还会因为供应链得不到保障而持续波动。
B.虽然近年来全球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但是综合当下的不利因素看,目前全球粮食安全整体上是没有保障的。
C.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是东北地区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必然趋势。
D.为了切实全面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国今后还将面临着优化国产粮食结构、拓展进口战略支撑的紧迫任务。
3.根据材料分析概括目前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势。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新能源汽车在种类、技术、市场占有率上都得到了突破。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主导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在车型配套、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方面发展迅速。中国各大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早已有之,在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后,各大车企都投入新能源汽车争夺战中,各汽车产业大省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当地大型车企建立新能源汽车基地,目前全国已有近百家汽车企业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中。不仅是汽车生产厂家,众多能源供应商、配套设施建设企业和技术研发企业也投入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的热潮之中,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中国先后实施“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10年间,共设立相关课题500多项,持续鼓励自主研发电动汽车和其他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成了以纯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格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建立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体系,开发出系列化规模应用产品。但在某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是存在差距的;另外,纯电动车的电池续航和充电便捷性问题还有待解决。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销售120.6万辆。截至2020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充电桩保有量共132.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台,私人充电桩76.3万台。

2021年之后的5至8年,将有大量国IV标准及以下的在用车辆被逐步淘汰替换,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5年电动汽车产销增速预计将保持在40%以上。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前途更加光明。不仅仅因为纯电动车近乎零排放的环保标准,更大原因在于其价格相对便宜,使用成本更低。按某款纯电动车公布的数据,百公里行驶耗电12度,依照0.5元的电价算,百公里使用成本才6元。而其原型汽油车百公里耗油7.6升,按目前6.2元的油价,成本是47.12元。

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产业始终没有摆脱散而乱的现状,产业规模效应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投入,在缺乏产业规模效应的条件下,各家企业“闭门造车”,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科普中国网)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一个新的产业赛道,将形成整车制造与核心零部件共举的新型产业格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由顶层技术、上游材料端、中游核心装置部件和下游整车及市场构成。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只有传统汽车的20%,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是价值所在,整车环节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传统车企的发动机技术优势不再,传统车企的供应链整合优势不再,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实现弯道超车将成为可能。

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持续攀升态势。根据BNEF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100万辆,渗透率达到11%,同年燃油汽车销量将达到拐点,步入下行趋势。

中国正崛起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一极,中国政府和厂商在积极推动电动车的研发和普及。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占据全球第一。

(摘编自东滩智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产业链分析》)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能源汽车经过了多年的曲折发展,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导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
B.在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后,中国各大车企才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新能源汽车争夺战中。
C.中国鼓励自主研发电动汽车和其他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开发出系列化产品。
D.因为纯电动车近乎零排放的环保标准,且其价格相对便宜,使用成本更低,所以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前途光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汽车企业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能源供应商、配套设施建设企业等也涉足其中,这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B.中国新能源汽车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发展格局,已经建立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整车集成技术体系。
C.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大幅减少,传统车企的发动机技术优势不再,供应链整合优势也不再,中国汽车工业将实现弯道超车。
D.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持续攀升态势,中国正崛起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一极,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
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各主要国家纷纷选择绿色复苏和宣布碳中和目标,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基于多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①主要国家在多个领域对绿色技术进行了战略布局。从全球绿色技术申请专利分布和主要国家绿色技术战略布局来看,绿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侧重环境治理,到强调特定重点领域的绿色技术,再到如今的多领域、跨领域的绿色技术体系的过程。2007年及以前,环境管理领域绿色技术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位,绿色技术侧重环境治理技术。随着能源储备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主要国家逐渐关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能源领域,纷纷出台多个能源战略,不断推进绿色环保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但是在气候减排目标落实过程中,发现仅依靠能源领域的措施和行动不足以完成原有的减排目标,因此,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入手,目前主要国家已将绿色技术布局从能源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延伸,在国民经济中的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绿色技术战略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已经渗透到国家经济的方方面面。

②全球绿色技术研发近几年开始回升并呈现增长趋势,预计未来将会迎来新一轮增长。基于全球绿色技术领域 PCT 专利态势分析,2000年以来,全球绿色技术领域研发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13—2017年缓慢衰退期后,从 2015 年开始,绿色技术 PCT 专利申请量开始回升呈现增长趋势。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预计未来绿色技术研发会迎来新一轮增长。在国际绿色技术领域,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韩国、法国和英国是全球绿色技术领域 PCT 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美日欧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虽然研究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与领先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③能源技术是绿色技术的重点领域,氢能成为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从绿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情况上看,自2007年以来,与能源相关的气候减缓技术 PCT 专利申请量超过其他分支技术申请量,位居专利申请的第一位。能源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0%,从各主要国家在促进绿色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可以看出,能源领域是主要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或正在制定的60多项气候缓解政策中,与能源相关的政策高达25项。储能技术和氢能受到主要国家的重视,专利申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成为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

(摘编自秦阿宁等《碳中和背景下的国际绿色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材料二: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建立在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经济主体通过成本收益的比较来决定自己的选择。绿色技术作为一种富有外部正效应的技术,它可以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影响,却不能使创新者获得技术创新的全部效益。相反它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尽管绿色技术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但市场机制不能自发解决外部性问题,市场制度并不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在现行市场制度下,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的困难,环境资源的交易费用很高,于是市场经济主体尽可能利用环境资源来降低活动中的成本。利益约束导致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动难以倾向于绿色技术,致使绿色技术创新在市场条件下不具有必然性。只有当绿色技术能给市场经济主体带来更高的成本收益比, 才会促使经济主体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近期利益方面。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对长远利益的考虑,往往风险更大,因此,市场主体从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短期利益优先于长期利益,往往是个合理的选择。而市场观念对近期利益的重视和人们急功近利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它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并强化。生态环境问题、绿色技术创新,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兼顾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甚至要求将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放在优先考虑地位。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现行的制度环境存在绿色技术创新的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创造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

(摘编自俞国平《试析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能源储备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绿色技术经历了从单一领域到特定重点领域再到多领域、跨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B.2007年后绿色技术逐步由环境领域向其它领域延伸,因此在气候减排目标落实过程中,不能仅依靠能源领域的措施和行动来完成减排目标。
C.全球绿色技术领域研发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PCT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更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D.能源活动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促进绿色技术发展的规划中,能源领域是主要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氢能成为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点。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实现气候减排目标,需要工业、交通、农业等多部门协同布局,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多管齐下,不能单靠能源领域的行动。
B.绿色技术作为外部正效应的技术,可以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影响,而创新者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这推高了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本。
C.由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市场主体对短期利益的重视优于长期利益,而这对要求两者兼顾的绿色技术创新而言是不利的。
D.现行的市场环境存在着绿色技术创新的制度障碍,市场机制自身无法克服这些障碍,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绿色技术创新。
3.从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两个方面简析绿色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
2021-11-03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押浙江卷第7—9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浙江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光明日报讯 12月23日,中华读书报发布该报编辑部评选的2020年度十大好书。

入选图书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反思当代医学的《医学的温度》,其中有医学方面的最新知识,更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束景南教授二十年王阳明研究的总结之作《阳明大传:的救赎之路》,体大思精,考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堪称王阳明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小说集《晚熟的人》,反映了作者在写作题材、艺术手法上的新探索;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生存状况的《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是一本结合了非虚构写作的在场感与社会学研究专业性的跨文本佳作。此外,还有历史读物《大宋之变,1063—1086》、日本史论著《分身:新日本论》、曹禺女儿万方书写父母人生故事的《你和我》、贾平凹的新长篇《暂坐》,以及两部引进版图书《记忆记忆》和《生命是赌注: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与爱情》。

这是中华读书报连续第16年评选、推荐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着重考量图书的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以及在学界和读者中的口碑。

(摘自王洪波《中华读书报评出2020年度十大好书》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日,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东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伴随着悠扬古典的音乐,数十位孩子和其母亲身穿传统汉服,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经典,传统文化在古风古韵的演绎下别有一番味道。

这是曲阜市为丰富家风传播载体打造的母子传承国学品牌,通过开展家风家训宣传展示,引导广大家庭传承良好家风,培育文明新风尚。我从7岁就开始在这学习国学节目了,通过诵、唱、舞、演,学会了《三字经》《悯农》《百善孝为先》《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12岁的桂鑫源今年小学毕业,她和妈妈2015年就参与了母子传承国学这一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不仅是孩子们有收获,妈妈们也感触颇多。我们通过一起阅读、演绎经典,能更多陪伴孩子,还会时不时分享书中感悟,和孩子一起成长。桂鑫源的妈妈苏庆焕说。

曲阜市妇联首先在5个镇街开展母子传承国学试点教学活动,以诵国学、唱国学、舞国学、演国学为载体,将国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如今,曲阜已经建立起350多人的8支母子传承国学队伍,各镇街又创新出共读国学、家庭情景剧、诵读、快板、三句半等形式来传承优良家风。5年来,共开展活动33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过1.9万人。

(摘自赵秋丽、冯帆《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心中生根》,《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 05版)

材料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儒家其实是一种典范完备的社会发展理论,儒家的核心概念是小康、大同、天下为公、治国平天下,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修身齐家,最后落脚点都是治国平天下。把社会、历史扛在肩上,把国家发展、民族统一扛在自己肩上,这是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弘扬传统文化,关键是发掘中华文化蕴含的积极价值理念。从根本上看,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都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表征,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当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内容来传承中华文化。

从知识论角度讲,当务之急是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思想进行社会科学化处理与冶炼,使这一文化、这一思想的精华融入现代知识体系和现代思想框架中去,从而为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借鉴。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命题落到实处。在将儒学社会科学化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返回源头,汲取儒学的生命活力,以促进中华文化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相关探索与实践一再表明,这一路径当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和丰沛的学术生产力。

(摘自王学典《汲取儒学生命活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书的评选考量图书的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甚至在学界的影响力和读者中的口碑。
B.中华读书报评出2020年度十大好书,有医学方面的,有撰写历史研究的,有写亲情与爱情的,跨度大,知识新颖。
C.山东省曲阜市通过演绎传统文化的方式,达到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和培育文明新风尚的效果。
D.传承国学让好家风好家训在心中生根,将国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以读国学、家庭情景剧、诵读、快板、三句半等创新形式来传承优良家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就得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儒家思想进行社会科学化处理与冶炼,并融入现代知识体系和现代思想框架中去。
B.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意义重大,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因此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C.儒家的理论典范完备,其核心概念和特点,符合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表征,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这点来说,传承中华文化就是传承儒家文化。
D.在将儒学社会科学化处理的过程中,为了促进中华文化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需要返回源头,汲取儒学的生命活力。
3.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简要分析弘扬中华文化的意义?
2021-11-0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热身模拟语文试题(一)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5月26日,2019数博会“大数据与全球减贫”高端对话在贵阳举行。国内外政府官员、扶贫专家、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大数据与全球减贫这一主题,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交流减贫经验、阐述观点看法。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认为:中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深入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从网络设施、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方面系统部署,使脱贫攻坚工作多头推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贫困地区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贫困县的网络销售零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实施网络扶持工程,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加强干部群众培训,支持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返乡,开展网络创新创业,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摘编自汤利等《大数据在精准扶贫领域前景广阔“大数据与全球减贫”》)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在网络设施、移动终端、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网络扶贫模式的出现,成为解决精准扶贫中所遇困难的强有力工具。

在过去,通过互联网进行产业帮扶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扶贫手段,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国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迈入快车道。网络设施的完善与产业帮扶政策相辅相成,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直接对接城市市场,大幅减少流通过程的中间环节,在打开市场销路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农民收入;“互联网+特色农产品销售”“互联网+特色农业生态游”等新型模式层出不穷;大量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甚至涌现出了交易额过亿的“淘宝村”“淘宝镇”,然而建设完整的扶贫产业链体系目前还面临着较大的制约瓶颈。综合目前整个互联网扶贫大局,除在个别电商村“淘宝村”中,贫困户电商就业创业方面成绩相对突出以外,广大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对外销售渠道虽有所拓展,但仅仅停留在起步阶段;各大电商平台轰轰烈烈的活动,在改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拓宽农产品销路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意义,但聚焦点更多在于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挖掘上,与真正的扶贫开发尚有一段距离。

从根本上来说,网络扶贫的开展,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改造农业,同时也要符合农业行业本身发展的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到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逻辑。

(摘编自孙久文《网络扶贫为农民“拔穷根”》

材料三:

2020年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直播行业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作为新业态的典型代表,电商直播成为2020年上半年发展最为迅猛的互联网应用之一。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调研脱贫攻坚情况时,鼓励当地电商直播工作人员“电商在推销农副产品方面大有可为”。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日趋形成,针对上半年疫情期间国内外市场变化,电商直播成为各级政府提振经济、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浙江、广东、四川等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引导这一新型业态,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建设产业园区等方式支持辖区内电商直播业务的发展。同时,无论是以淘宝、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还是以百度、搜狐为代表的搜索平台,都加大了对于电商直播的布局力度,推动电商直播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才、资金和媒体资源,为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奠定了基础。而且,电商直播与抗疫救灾、助农脱贫等目标相结合的模式,激发了疫情期间用户的线上购物需求,增强了用户购物过程中的获得感。以央视在微博推出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行动为例,该直播通过央视新闻主播与职业电商主播共同为湖北特色产品进行宣传,吸引了1091万用户同时在线收看,单场销售额就超过4000万元。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9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与全球减贫”高端对话围绕“大数据与全球”这一主题交流减贫经验,阐述观点看法,说明了大数据在这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B.在过去,依靠互联网进行农村产业帮扶难以得到推广,电商扶贫这一新型业态难以得到发展,这与我国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有关。
C.疫情期间用户的购物获得感,是源于电商直播与抗疫救灾、助农脱贫等目标相结合的模式。
D.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改造农业,也要符合农业行业本身发展的特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到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逻辑,是网络扶贫的根本。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18年底,我国贫困县的网络销售零售额已经突破1000亿元,可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解决贫困地区百姓产品的对外销售问题。
B.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电商直播跻身2020年上半年发展最为迅猛的互联网应用的行列,为各级政府提振经济、拉动消费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C.随着网络设施与产业帮扶政策的完善,一些农村地区利用电子商务渠道,省去中间环节,实现了农产品与城市市场的直接对接。
D.建立完整的扶贫产业链体系任重而道远,许多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对外销售刚刚起步,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活动风生水起,但只聚焦在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挖掘上,尚未实现真正的扶贫开发。
3.2020年上半年电商直播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统。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

材料二:

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1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虚假宣传曾被处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和商品来源渠道不正等乱象颇为担心。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反馈较多的内容。

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播。

今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 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编自《半月谈》2020年第12期)

材料三:

在传统商业体系中,基于用户心理和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包括:20世纪早期出现的饵与钩模式,即搭售模式;50年代麦当劳率先推出的特许经营模式;60年代沃尔玛的超级市场模式……这些传统零售业的基本商业模式和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基于LDF:Location(位置)、Detail(细节) 、Franchise(连锁化)。

而在新的商业形态里,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变成了SSS:Social(社群化)——企业与顾客不能只是交易关系,必须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关系,才能生存;Service(服务化)——传统零售的服务仅限于卖场内的便利,未来零售的服务必须提供直达家庭的服务;Supply-chain(供应链)——在渠道决定购买的阶段,供应链体现为采购的强权与压价,未来供应链则体现为对优质供应资源的争夺与供应链关系的维护。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全球商业模式革新的速度始终在加快。搜索引擎、社交媒体、O20、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思想和商业模式的诞生,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商业模式从最早的线下实体商店,到后来的线上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电商,此番疫情进一步催热直播电商模式。

直播电商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颠覆。这不仅体现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等方面,更体现在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流量就是网民的自然访问量,是所有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传统电商需要靠其他网站引流,但是直播电商把直播过程做成内容,本身自带流量。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传递及互动。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摘编自吕本富王静云《直播带货风靡,商业模式升级》)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嵌入了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的官员直播带货,优化提升行政生态和效能,增加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是政府服务的变革。
B.居民投诉被污蔑为“专业差评”以及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说明消除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需时日。
C.从线下实体商店到直播电商的发展,反映了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已从原先的位置、细节、连锁化转向社群化、服务化、供应链。
D.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2.下列各项中没有涉及新商业形态下零售业关键成功因素的一项是(     
A.欧尚超市提供的淘鲜达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在1小时内即可收到指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B.区长走进淘宝直播间,为当地商品“打call”,对接起农户与市场,“带货”取得丰硕成果。
C.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永辉超市利用智能购物自助结算功能,减少消费者在门店的停留时间。
D.小米以用户参与为核心,建造了粉丝用户的自生产、自传播和自消费的循环式社群商业模式。
3.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营造“直播带货”的健康生态。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程度能够反映其发展战略导向。从经济史的角度看,很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导向战略实现了经济赶超。出口导向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从中获得贸易利益、规模经济,技术外溢效应,最终拉动本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相对于出口导向带动高速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进口替代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无法有效推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增长。

我国过去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典型的出口导向战略。但出口导向战略也有一些缺陷,比如,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经济安全风险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内需亟待开拓等问题,这就要求经济体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增长型,经济,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挖掘内需潜力,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最终迈向高收入国家。

因此,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基础上,加上国外经济部门,就构成了国内国际双循环。

(摘编自周跃辉《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

材料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在我国,除基础研究投入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外,还有一块急需补强的短板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根据《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抽查的46.41万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3.88万件(约占8.4%)发生过转让或许可。在欧美国家,这一指标在40%以上。

不到10%的转化率,我认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建宇说。我国相当多的专利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但这些专利中,真正实现转化的比例不大。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唐石青说,专利或是对自己的产品形成支撑,或是拿到市场上去交易。而我国很多专利申请后,申请人发了论文、评了职称,使命就终结了。

(摘编自《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五组典型数据透视双循环突破点》)

材料三:有人说,世界上有三张闪亮的名片来自中国,这三张名片都属于中国的光伏领域: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

十年前,很多关键原材料在外,关键设备在外,90%以上的市场在外。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高纯晶硅产量成全球第一,占全球大概65%以上的产量,电池组件占全球70%以上的产量。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把中国和美国在全球有领先,有竞争力的各项产业进行了比较,做了个圆饼图。中国的光伏行业,光伏产品是麦肯锡认为中美之间中国绝对领先的产业,是中美之间唯一一个顶满饼图外框的产业。所以整个行业的同仁们;真正回想十年前的状况和现在中国光伏行业所取得的地位的话,大家心里面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

大家都看到了光伏,我们技术的进步,有我们努力的部分,但是所有的光伏行业应该看到这一点,由于我们光伏产业的蓬勃兴起,全世界的光伏创新的团队都为中国产业在服务。所有的人、所有的技术都给你提供。比方说隆基,我需要什么技术,不光是隆基的团队在研发,全球的团队知道隆基需求这样的技术,就给你做这样的研发,就给你提供那样的服务,这是一个很好的局面,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局面。没有哪一个说我先进的光伏技术,我不想给隆基,不想给天合,不想给中国的光伏企业,那它就没有用武之地。就是你自己强大了,你真正是这个市场的主宰,如果你不是这个市场主宰的时候,你就没有这种机会。

(选自央视《对话·中国的光伏产业就是双循环发展最典型的范例》)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口导向,进口替代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基本方式,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导向,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B.出口战略导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资源型出口为主,一类是以制成品出口为主,它们都能拉动本国经济发展,但发展快慢有别。
C.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选择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更为正确,因为这样才容易获得国际贸易利益,发展规模经济等。
D.发展中国家既要坚持拥有出口导向战略的核心思想,又要避免出口导向战略的缺陷,像中国这样建构国内国际双循环较为理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采取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B.据权威报告,中国2019年抽查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约8.4%发生过转让或许可,这与欧美国家差距悬殊,这一短板急需补强。
C.发展需要创新。也能吸纳更多的创新成果,中国光伏产业的蓬勃兴起,让全世界的光伏创新团队都为中国产业在服务。
D.外资依存度过高,经济安全风险大,关键核心技术受限等都是出口导向战略的缺陷,要克服这些就只有依靠本国的科技进步。
3.材料二说:“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主动地位的关键。”请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