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5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以兔子繁殖为例,在1202年著的《计算之书》引入“兔子数列”(即斐波那契数列),“兔子数列”满足,给定前2项均为1的“兔子数列”,记其前项和为,试用含的代数式表示=_________
2024-01-17更新 | 8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三七省联考数学原创押题卷(全国新高考地区适用)
填空题-双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已知某剪纸的裁剪工艺如下:取一张半径为1的圆形纸片,记为,在内作内接正方形,接着在该正方形内作内切圆,记为,并裁剪去该正方形内多余的部分(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记为一次裁剪操作,……重复上述裁剪操作n次,最终得到该剪纸.则第4次裁剪操作结束后所得的面积为______;第n次操作后,所有裁剪操作中裁剪去除的面积之和为______
   
3 .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出自荀子《劝学篇》.原文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数学上这样的两个公式:①;②,也能说明这种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成功之道.它们所诠释的含义是“每天增加1%,就会在一个月、一年以后产生巨大的变化.虽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但也能充分地说明“小小的改变和时间积累的力量”.假设某同学通过学习和思考所带来的知识积累的变化,以每天2.01%的速度“进步”,则30天以后他的知识积累约为原来的(       
A.1.69倍B.1.96倍C.1.78倍D.2.8倍
2023-08-13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
4 . 我国度量衡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砝码的、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环权”.已知9枚环权的质量(单位:铢)从小到大构成项数为9的数列,该数列的前3项成等差数列,后7项成等比数列,且,则___________;数列所有项的和为____________
2023-06-19更新 | 1188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3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
5 .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研究了二阶等差数列.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则称数列为二阶等差数列.现有一个“三角垛”,共有40层,各层小球个数构成一个二阶等差数列,第一层放1个小球,第二层放3个小球,第三层放6个小球,第四层放10个小球,,则第40层放小球的个数为(       
A.1640B.1560C.820D.780
2023-06-07更新 | 1364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届高三模数学试题
6 . 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叶村历史民俗“叠罗汉”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由二人以上的人层层叠成各种样式,魅力四射,光彩夺目,好看又壮观.小明同学在研究数列时,发现其递推公式就可以利用“叠罗汉”的思想来处理,即 ,如果该数列的前两项分别为,其前项和记为,若,则       
A.B.C.D.
2023-05-12更新 | 133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三模数学试题
7 . 佩尔数列是一个呈指数增长的整数数列.随着项数越来越大,其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越来越接近于一个常数,该常数称为白银比.白银比和三角平方数、佩尔数及正八边形都有关系.记佩尔数列为,且.则(       
A.B.数列是等比数列
C.D.白银比为
8 . 小苏向小州买售价为S元的商品A.由于商品A的珍贵,只有小州自己知道S的值.因此,小苏只能不断花钱购买.若当小苏支付了x元时,有,则小苏可获得商品A;否则小苏支付了x元但一无所获.此外,小苏也可以向小州提出一个问题来帮他获得商品A.例如:小苏依次支付1元、2元、S元,则小苏用了元获得商品A.若xS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问问题的情况下,3S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B.不问问题的情况下,4S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C.若在问出恰当的问题的情况下,3S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D.若在问出恰当的问题的情况下,元一定能使小苏获得商品A
2023-02-27更新 | 6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学业质量调研数学试题
9 . 克罗狄斯·托勒密是希腊数学家,他博学多才,既是天文学权威,也是地理学大师.托勒密定理是平面几何中非常著名的定理,它揭示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内在联系,该定理的内容为圆的内接四边形中,两对角线长的乘积等于两组对边长乘积之和.已知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且.若,则圆的半径为(       
A.4B.2C.D.
10 . 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卷九“勾股”中有一测量问题:“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这个问题体现了古代对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现有一竖立的木头柱子,高4米,绳索系在柱子上端,牵着绳索退行,当绳索与底面夹角为75°时绳索未用尽,再退行米绳索用尽(绳索与地面接触),则绳索长为(     
A.B.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