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9 道试题
1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提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归纳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两大贡献?为管辖地方秦始皇又实行哪一制度?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依次归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内容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此事件地位如何?
(4)关于秦始皇评价:章太炎在《秦政记》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陈登原在《国史旧闻》中认为:“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请简单概括材料中作者观点?
2024-01-3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七年级同学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探究主题一寻根溯源

第一组同学整理笔记,梳理单元主干知识

材料一   在“中国”这个观念还未形成前,人类早已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活动,他们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渐渐懂得栽种、畜牧,也开始群居,发展出多元的地区文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笔记:
1.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①____,山顶洞人。
2.原始农耕生活的遗存:河姆渡居民遗存和②____遗存。
3.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③____


(1)请完善笔记内容,并归纳学习主题。

探究主题二一体初成

第二小组绘制思维导图,探究“天下国家”体制

材料二   秦汉帝国的制度,建立了“天下国家”的体制,由于普世帝国的稳定性,中国在历经一次又一次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对抗后,仍能延续。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



(2)根据材料,围绕秦汉帝国的国家治理完成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措施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探究主题三四海一家

第三组搜集图片,解读图文信息

材料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多元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徐春燕《历史时期的华夏民族融合及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3)以上是同学们搜集的图片,依据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主要方式。
3 . 如下图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________战国贝币
秦半两
汉五铢
A.货币的演变B.经济的恢复C.文化的发展D.中外的交流
2024-01-31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如图所示

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选举首领的制度?继承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材料三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
(3)材料四表明秦朝实现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图中①空缺处应该填什么官职?
(4)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4-01-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深耕细作】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的时期及影响。
【巩固统一】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外贸易】

材料三   “天马徚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今四夷服。”

——摘编自汉武帝《西极天马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时期到达“西极”的人物以及开辟的交通要道的名称。分析开辟这条交通要道的历史意义。
【交流发展】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那忘饥。

——摘编自沈约《宋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请同学们结合你家乡的实际情况,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2024-01-30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末历史试题
6 . 综合探究。跨越时空,追根溯源。

【国家的初现】

材料一

朝代建立者重大事件地位/意义社会性质
夏朝________
商朝
______
西周__________

(1)结合所学,请你用连线方式完善表中①②③④处内容。(提示:一处只能连一条线!)
          A武王
             B奴隶制社会
          C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D盘庚迁殷
          E汤

          F国人暴动

          G原始社会

【国家的一统】

材料二   秦汉大事年表(部分)

秦朝西汉
时间事件时间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六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秦始皇开始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废除肉刑
秦始皇统一文宇公元前158年汉景帝将田租减半
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
心的驰道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征匈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征发50万军民戍南越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通西域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杀儒生公元前117年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

秦始皇建阿房宫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

(2)任选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三个以上史事,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①拟定观点,②选择史事,③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民族的交融】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

——摘自统编义教教师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概括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
2024-01-30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45日上午,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壬寅(202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拉开序幕。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身着各族服饰的少年儿童齐声吟唱《黄帝颂》,表达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无限景仰和感恩之情。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内外华人清明齐聚祭拜炎帝和黄帝的原因。

材料二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争霸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王扫六合”的时间以及历史意义。
(4)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要求,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指出任意两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2024-01-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三:汉武帝时期,开拓了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自此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材料四: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1)材料一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2)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据材料二概括“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写出西汉时开拓丝路的人物。西域开通后,西汉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什么机构?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两汉时期的史学成就。
2024-01-2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通过历史地图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史事发生与变化的时空环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群雄逐鹿】



(1)以上地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示意图?请写出一个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

【一统江湖】



(2)根据上面秦朝疆域形势图,写出秦朝疆域四至。

【再展雄图】


(3)对比西汉疆域和秦朝疆域有什么变化?证明了哪一历史史实?此事有什么历史意义?

【发展趋势】


(4)以上地图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1-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探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中学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历史解释——政治制度】

             图一
【时空观念——四海归一】

【加强集权——破旧立新】

材料一   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

——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史料实证——思想认同】

材料二   秦始皇及其臣下对战国以来蓬勃发展的思想心存畏忌,唯恐妨碍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巩固,因而采取了粗暴的扼杀政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后果极为恶劣,战国以来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发展因此遭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家国情怀——文明交流】

材料四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这条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唯物史观——总结规律】
(1)“齐”、“鲁”、“吴”、“晋”、“宋”等诸侯国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图一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2)某同学判断这是《秦朝形势图》,请你说明判断理由。
(3)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
(4)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综上,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特儒学的不同态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5)材料三中所指的“这条路”指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条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6)综合上述主题的探究内容,请你概括秦汉时期特征并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4-01-2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