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朝代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变化特点跨学科
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以C为主变为以D为主,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广泛(1)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
(2)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
(3)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已经成为中心向外辐射
【跨学科·地理】
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跨学科·
德与法治】
制度保障、综
合国力体现
A朝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隋朝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两宋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驿站比较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在主要港口设立B加以管理: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A、B、C、D处的内容。
(2)根据以上表格中古代交通的特点或跨学科内容,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一统】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思想一统】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一统】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请填写完成表格。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秦汉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最显著的时代特征。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文流卫现出明显的区域弱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文流和交触,西部贸易文流频整,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南下中原,甚至还取某些王朝面代之。但是,这一过程不是中原人士被迫接受游牧部族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游牧部总是被迅述.完全地汉化。

——摘编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精到啉”称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A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格鲁派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B,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C,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西汉针对“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游牧部族总是被迅速、完全地汉化”?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表格中的ABC分别是什么?并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24-04-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张老师以“探秘秦朝”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研读材料——分析统一条件】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本身有助于秦国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秦统治者可以进攻其他国家而无后硕之忧……
·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六国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任务二【剖析现象——寻找历史经验】

(2)观察上面图片,指出秦巩固政权的措施。
任务三【解读史实——撰写历史论文】
时期史实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秦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3)阅读表格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史实,自拟题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语句通顺,100字左右)
2024-03-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学史悟道

材料一   周朝与秦朝制度比较表

项目周朝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建立郡县制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请在答题卡上把材料一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共同意义?
(3)据上述分析,请你简要评价秦始皇。
2024-03-2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所示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
A老子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孔子B
C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1)请把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二   



(2)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对此他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4-03-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朝代统治政策治世局面
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文景之治
东汉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中兴”


(1)材料一中李白诗句歌颂了秦始皇的哪一丰功伟绩?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汉武帝为了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请比较材料三表格中的统治政策,找出“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4)综上所述,秦汉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024-03-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政治制度

秦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在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秦始皇在全国推行______

民为邦本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实行“______”政策,创造了“文景之活”的盛世局面。

民族关系

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时期,______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对外交往

中国是亚洲东部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与世界许多地区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秦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97年,______奉西域都护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畅通。13世纪,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

——改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概括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
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依据材料,任意选择两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并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如何汲取中国古代治理智慧。
2024-05-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三模试题
9 .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某校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了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资料研读——进行历史解释】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占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任务二【运用表格——梳理历史史实】

时期

民族关系的史实(部分)

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
东汉、魏、晋少数民族氐族、羌族、匈奴族、 、鲜卑族内迁。
       出现民族交融高潮
民族交融的作用
任务三【史论结介——阐释历史观点】
(1)从材料中看出华夏族的形成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表格中提示信息,写出表格①②③④处代表的内容。
(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民族融合,巩固政权。请通过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来论证“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论点。(要求:任选两位统治者,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秦始皇                                           汉武帝                                          孝文帝
2024-03-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一       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大一统国家中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在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防御力量、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都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④的名称。
(2)根据“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示意图”,指出其中哪项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材料二中,与序号②所指朝代相匹配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填写字母)。结合所学,谈谈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所产生的作用相关史实(秦汉时期)
秦始皇派兵修建灵渠。
有利于发展农业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增加农业劳动力,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长城。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有利于发展民族关系
2023-12-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