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 道试题
1 . 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青铜卣(yǒu),刻有“太保(周王的大臣召公)”“墉(yōng)燕(建造燕国都城城墙)”“燕侯宫”等内容。

琉璃河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了《史记》中“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实证了北京作为西周早期诸侯国的地位,将北京城市史上溯至3000余年前。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陶器等文物,生动还原了当时的生活,为了解西周时期诸侯国的社会组织、人群特征和生业模式等提供了依据。

——摘编自王冬冬等《基于考古学研究的琉璃河遗址价值建构与阐释》

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的。永乐年间,北京城南城墙向外拓展,即从元代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一线(今长安街一线)向南扩展到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大约南扩了1.5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筑了南面的外城,南城的拓展突破了北京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又增加大约25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空间。北京城市人口数量也由明初洪武八年(1375年)的7.21万户,14.3万口,增加到正统十三年(1448年)的27.3万户,96万口。

——摘编自赵世瑜等《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材料三

序号

材料

秦统一后,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其中一条驰道就是由咸阳出发到蓟城(今北京)
隋炀帝时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唐玄宗时,设置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并在幽州驻扎了大量军队
澶渊之盟后,辽南京(今北京)是辽宋“榷场”贸易的中转场所之一
1153年,金迁都至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今北京)
元朝时,杂剧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流行,后扩展到南方地区
清朝时,北京水陆商旅往来频繁,在前门(正阳门)一带形成了全国有名的市场
清朝道光年间,京剧逐渐形成,并流行于全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的名称。说明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北京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1375年到1448年北京城人口增长的原因。
(3)从上表中任选两则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序号:⑥⑧主题:北京见证了戏曲艺术发展;说明:元杂剧由北方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使元杂剧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剧种;清朝道光年间,京剧艺术形成后流行于全国,使京剧发展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元杂剧和京剧的流传,促进了戏曲艺术发展。

2 .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形势图                                                                        战国后期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秦朝和汉朝管理边疆的主要史实


秦朝汉朝
南方平定南越,设桂林等三郡,遣50万人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平定南越,设九郡管辖,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都纳入中国版图
西南通西南夷,设官置力,疆域推至贵州和云南的北部经略西南夷,设置七郡,疆域推进到贵州、云南的中西部
北方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九原郡。遣3万户居民到此屯田、戍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置朔方等郡,派士卒屯田
西北
夺得河西走廊,设威武等四郡,以60万士卒屯田,加强防守。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将材料三中ABC三处填写完整。
(2)依据材料二,比较秦朝和汉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3)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事实说明这一观点。
2023-12-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这一交融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这次大交融的高潮在南北朝时期。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图1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图2

【注】:从左到下依次为秦兵马俑图,汉代讲学画像砖,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1)观察活动一中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归纳异同点。
(2)从活动二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任答三项措施)
(3)请你根据活动三图1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结合图2,任选角度,总结出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说明清晰,逻辑合理,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2024-02-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来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等。

——来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坐具

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2024-02-26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守正创新的历程,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和制度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之源】
       
                                           图一                                                                                   图二
(1)材料中图一①处应填写的制度是什么?图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一:在秦和几个同时代的诸侯国中,与上面提到的郡、县新行政单位同时出现的是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总之,这种官僚管理形式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中华帝国的最突出的特征。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2)材料一中“郡、县新行政单位”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指的是什么样的趋势?
【政治之基】

图三 半两钱                                                               图四 五铢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图四代表的两种货币分别是哪位皇帝统一的?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货币统一”的共同影响。
【政治之承】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统一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2024-02-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中的文物可作为研究哪些朝代历史的史料?它们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2)指出材料二图片中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并说说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西夏货币
在西夏陵墓、遗址、城址考古中,所有的铜钱窖藏,都以北宋钱为主,占80%90%,西夏钱没有超过2%……西夏虽然铸造钱币,但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不是西夏钱,而是北宋钱。

——摘编自牛达生、陈育宁《西夏钱币研究》


(3)材料三中的西夏货币与中原王朝的货币有诸多相似之处,这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发展的哪一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的原因。
2024-05-18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7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经典品读】

(1)典籍反映历史现实,有助于我们探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请把表格中的典籍放入相应的历史时段。(要求:写出字母即可)
探寻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历史见证】

(2)文物和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图1、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国家治理】

下面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3)制度创新彰显民族智慧。请补全示意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并分析该示意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8 .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演变折射出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王朝从一建国便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纸币)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

——摘编自《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成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   “无锚”的信用货币体系。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为全球一体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突出,面临重构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王作功、韩壮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与前景》

(1)请完成材料一中A处的填空。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秦汉时期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发行的纸币的名称和最早流通的地区。简析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
(4)根据材料三,分析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谈一谈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世界展现怎样的愿景。
2024-05-22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岳阳市长岭中学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
9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三   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材料四   汉初多用武力有功之臣……不在六经。及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的文字叫什么?由此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2)结合所学,孔子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指的是哪一局面?
(4)结合所学,秦始皇把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有何积极意义?
(5)材料四中“董子”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采纳“董子”的什么建议?
2023-11-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的建立者。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3-11-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一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