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学术系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虽然殷周时代可能已经有“中国”意识,但只有到秦汉建立统一帝国……一个初步同一的“中国”才真正形成。

——摘自《哈佛中国史》


(1)材料一中方框内应填什么?据图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共同目的?
(3)综上,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0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青铜卣(yǒu),刻有“太保(周王的大臣召公)”“墉(yōng)燕(建造燕国都城城墙)”“燕侯宫”等内容。

琉璃河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了《史记》中“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实证了北京作为西周早期诸侯国的地位,将北京城市史上溯至3000余年前。出土的青铜器、漆器、玉器、陶器等文物,生动还原了当时的生活,为了解西周时期诸侯国的社会组织、人群特征和生业模式等提供了依据。

——摘编自王冬冬等《基于考古学研究的琉璃河遗址价值建构与阐释》

材料二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的。永乐年间,北京城南城墙向外拓展,即从元代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一线(今长安街一线)向南扩展到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一线,大约南扩了1.5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修筑了南面的外城,南城的拓展突破了北京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又增加大约25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空间。北京城市人口数量也由明初洪武八年(1375年)的7.21万户,14.3万口,增加到正统十三年(1448年)的27.3万户,96万口。

——摘编自赵世瑜等《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材料三

序号

材料

秦统一后,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其中一条驰道就是由咸阳出发到蓟城(今北京)
隋炀帝时修建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唐玄宗时,设置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并在幽州驻扎了大量军队
澶渊之盟后,辽南京(今北京)是辽宋“榷场”贸易的中转场所之一
1153年,金迁都至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今北京)
元朝时,杂剧在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流行,后扩展到南方地区
清朝时,北京水陆商旅往来频繁,在前门(正阳门)一带形成了全国有名的市场
清朝道光年间,京剧逐渐形成,并流行于全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的名称。说明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北京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1375年到1448年北京城人口增长的原因。
(3)从上表中任选两则材料,提取一个主题,并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序号:⑥⑧主题:北京见证了戏曲艺术发展;说明:元杂剧由北方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使元杂剧逐渐发展为全国性剧种;清朝道光年间,京剧艺术形成后流行于全国,使京剧发展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元杂剧和京剧的流传,促进了戏曲艺术发展。

3 .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郭沐若《中国史稿》

材料二   秦汉时期历史大事编年表

时间重要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废除分封制,创立中央集权制;统一(①),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蒙恬监修长城
公民前212年秦始皇开始修筑直道(从都城附近修造一条通往边境九原郡的道路)
公元前168年汉文帝下令将租税定为“三十税一”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令郡国务劝农桑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尊崇儒术的主张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接受主父偃“推恩”的建议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发动漠北战役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下令平抑物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作用。
(3)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观点,请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两件历史事件加以论证。(要求:选取的历史事件与观点相符,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西汉建立后,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采用一系列关心民心的措施,汉文帝将租税定调整为“三十税一”,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汉景帝下令郡国劝课农桑,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安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024-02-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匈奴、东胡、戎、越等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这一交融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联系加强,长江中下游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这次大交融的高潮在南北朝时期。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图1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图2

【注】:从左到下依次为秦兵马俑图,汉代讲学画像砖,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1)观察活动一中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归纳异同点。
(2)从活动二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任答三项措施)
(3)请你根据活动三图1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结合图2,任选角度,总结出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说明清晰,逻辑合理,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2024-02-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以下对出现该趋势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B.中外交流的加强
C.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来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等。

——来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坐具

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2024-02-26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交流、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等

材料三   为统一岭南地区,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它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形成了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运河景观。 灵渠的开凿,使岭南地区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为南北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各族人民的往来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方式。一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灵渠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丁正《浅论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及当代启示》

材料四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五   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北方旱地农耕的先进技术也逐渐导入南方,旧有的耕作方式发生变化,连种制和复种制开始推行。东晋时,益州已有一年两熟的水稻,而闽广地区更出现了一年三熟的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因此而明显增加。

——《二十五史简明读本》

材料六   为适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迁都洛阳后,北魏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鲜卑人……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1)春秋时期,以“尊王攘夷”名义第一个称霸的是谁? 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概括兴修灵渠的作用。
(4)材料四中的“使臣”指的是谁?根据材料四,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及其功能的转变过程。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东晋后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6)根据材料六,指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场改革?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列举改革的两项具体措施。
(7)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2024-01-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守正创新的历程,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和制度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之源】
       
                                           图一                                                                                   图二
(1)材料中图一①处应填写的制度是什么?图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一:在秦和几个同时代的诸侯国中,与上面提到的郡、县新行政单位同时出现的是一种朝着更加周密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担任的职务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总之,这种官僚管理形式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中华帝国的最突出的特征。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2)材料一中“郡、县新行政单位”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中央政府制度和机构发展的趋势”指的是什么样的趋势?
【政治之基】

图三 半两钱                                                               图四 五铢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三、图四代表的两种货币分别是哪位皇帝统一的?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货币统一”的共同影响。
【政治之承】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统一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2024-02-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怀揣梦想,锐意进取,居安思危,方得永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关键措施?
(2)请说出材料二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
(3)材料三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材料三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分别说出一个导致国家兴和亡的皇帝的名称。
2024-02-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形势图                                                                        战国后期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秦朝和汉朝管理边疆的主要史实


秦朝汉朝
南方平定南越,设桂林等三郡,遣50万人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平定南越,设九郡管辖,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都纳入中国版图
西南通西南夷,设官置力,疆域推至贵州和云南的北部经略西南夷,设置七郡,疆域推进到贵州、云南的中西部
北方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设九原郡。遣3万户居民到此屯田、戍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置朔方等郡,派士卒屯田
西北
夺得河西走廊,设威武等四郡,以60万士卒屯田,加强防守。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将材料三中ABC三处填写完整。
(2)依据材料二,比较秦朝和汉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相同点。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3)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用事实说明这一观点。
2023-12-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